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1|回复: 0

和谐、特色城市介绍:魅力丹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0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历史久远、地利人和,古时就有“洵七省之咽喉、吴越之门户”和“地据要冲、兵家必争”之说。东汉末,这里是孙策、孙权称雄江东、建立吴国的摇篮;南北朝,这里是南朝齐梁帝王的故里;清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至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太平军与清军在这里争战达8年之久,双方投入的兵力各达10余万人……
  如今的丹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是“中国和谐城市”和“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地理位置优越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三角腹地,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南与金坛市接壤。
  丹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仅2小时车程;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0年,丹阳市实现GDP607亿元、财政总收入8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分别增长14.7%、26.9%和30.4%;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50%;工业销售收入1387亿元,增长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46元,分别增长10.7%和13.8%。目前,丹阳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十强县(市)第8位,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6位,是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被评为“中国和谐城市”,在第三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评选中荣获“最具竞争力奖”,并入选由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和谐社会全球合作组织联合评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丹阳历史悠久,境内葛城遗址见证了丹阳是吴文化发祥地。战国时期设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朝设云阳县,不久改名为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为丹阳。
  丹阳人杰地灵,是春秋时期伟大德者、智者和贤者季子的隐居之地,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西晋玉乳泉、南朝石刻、唐中和铜钟、北宋嘉山寺、明朝万善塔等众多名胜古迹,浸透着丹阳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保护好、发展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丹阳正规划建设一个涉及范围66平方公里的文化科技产业园。
  丹阳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志士,贤臣良将,代不乏人。三国吴大帝孙权与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均出自丹阳。自三国以来,丹阳曾出过宰相27人,皇太后、皇后5人;唐至清代出状元2人,进士231人。历史上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医学家、理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书画家、教育家等人才数不胜数。
  近现代,丹阳孕育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戴伯韬,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泰斗吕叔湘,以及对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和匡亚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在丹阳及邻县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解放前夕,《解放日报》在丹阳创刊。1949年4-5月,丹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华东军区和中共华东局临时驻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丹阳运筹帷幄,指挥了解放大上海的战役。
  特色产业 发展活力强劲
  丹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1990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10万亩丰产方被江苏省列为挂牌示范方,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全国义务植树先进单位和全国土地复垦先进县(市)。全市通过积极组织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培育优势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28亿元,年产粮食36.94万吨,水产2.58万吨。
  丹阳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活力强劲。眼镜、五金工具、汽配、木业等特色产业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在全国享有“眼镜之都”、“灯具世界”、“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的美称,是“江苏省五金工具出口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中国眼镜城”、“华东灯具城”、“中国汽配城”等专业市场全国知名。
  2010年,丹阳眼镜产业年产镜架占全国1/3,镜片占全国80%、占全球50%以上,五金工具、汽配、木业年销售均超过100亿元。
  丹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1988年,经江苏省批准,丹阳市乡镇全部列为对外开放乡镇;2003年,丹阳市拥有出口创汇企业200余家,自营出口企业近百家,出口产品有木业、眼镜、粮油、纺织、服装、土产、五金工具、化工、医药保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500多个品种,年进出口总额达4.03亿美元。
  1992年设立的12.8平方公里省级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实现“七通一平”,进区企业600多家,其中已批外资企业227家,总投资11亿美元,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目前,开发区经过区划调整,总规划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区内园林、绿化、路灯、亮化与道路建设配套完善。为优化资源配置,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上,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区中园、园中城。中国眼镜城、日本工业园、德资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新世纪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协联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大亚木业园等正在迅速崛起。这些颇具专业化特色的园区建设,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创新产业 亮点凸出
  近年来,丹阳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丹阳世界首创“煤制乙二醇”20万吨级产业化项目已投产;巍华高温合金实现了与大飞机配套;碳纤维、醋酐、第三代消防车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以芬兰数字生态城和阿波罗太阳城的规划建设为重点,丹阳正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低碳型城市。
  在壮大产业过程中,丹阳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品牌创建、金融创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亮点。目前,共有55个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团队、108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在丹阳创业,其中2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丹阳市建有2个国家级、8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个院士工作站,省重大科技项目转化资金争取额连续4年在江苏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
  金融方面,目前丹阳的小额贷款公司已达5家,首家村镇银行已挂牌运营。不仅如此,丹阳共有上市公司7家,拟上市企业30家,立足于上市的企业有70多家。
  当前,丹阳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十二五”新起点上,全力打造“充满现代活力的创新之城”,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苏南强市。
  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
  丹阳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九五”期间确立了“科技兴市”战略,每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0个以上,科技投入2亿元以上,全市企业办科技机构105个,皇塘、导墅两镇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荣获全国先进县(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工程成效显著,荣获江苏省首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市”称号,拥有国家级示范高级中学和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各一所、六所省级重点高中,省级品牌学校占70%以上。
  文化、卫生、体育、新闻、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有现代化的文化馆、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画院、青少年宫、计划生育指导站等;全市拥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完备的卫生机构和一流的医疗设施;在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新月异。由西至东的新民路十里商业长街、中山路小商品一条街和丹凤路、城河路商贸街构成“井”字型框架,城区一环路内已形成中心商业街,并建成了北二环、南二环,东二环路已成雏形;近两年来,又建成了丹西公路、122省道、丹界线等骨干道路,及污水处理等一批市政工程;312国道丹阳段改道拓宽工程全面展开;全市近600公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将于年内完成;供电、通讯、公共交通、管道煤气等公用设施十分完备;开展以“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为主题的“双清”活动,城乡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善;城市管理已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22 17:17 , Processed in 0.0535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