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11-11-29 20:56 编辑
资料图片 相关新闻
我省昨发大雾红色警报!南京首提人工降雨“驱霾”
在冷空气之前,暖湿气流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但是从昨天夜里,冷空气已经开始缓慢渗透进江苏,一步一步压低温度。江苏省气象台昨日发布寒潮预报,冷空气影响时,我省将出现明显降雨,并伴有偏北大风,风力陆地5~6级,阵风7~8级。29日~12月1日全省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下降8~10℃,12月1~3日沿淮淮北地区最低气温-1~-3℃,有冰冻,其它地区0~4℃。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及降雨影响,南京的空气质量从今天夜里开始有望明显好转。>>>详细
南京空气质量再遭“连环跌”
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上看到,26日、27日,我国西北、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不散的大雾和区域性空气污染状况。其中,山东济南、河南焦作、平顶山、江苏徐州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过200,达到中度以上污染等级。28日,合肥、徐州以及河南焦作、平顶山等地均是重污染。>>>详细
强冷空气明后天来袭雨水绵绵降温超10℃
强冷空气又要来了,从昨天开始,又一股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预计明天或者后天就会影响到南京,届时会有连续3天左右的降雨和大风。气温将明显下降。本周内最高气温将从目前的20℃下降到7℃~8℃,而最低气温更是可能降到1℃~2℃。中长期预报显示直到周末才可能晴好升温。不过南京是否会就此步入冬季还很难说,请您本周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详细
这两天
南京空气质量遭遇
“连环跌”
中国江苏网11月29日讯 昨天中午,刚从外地休假回宁的纪女士,趁饭后去逛街,半小时不到,脸上脏兮兮油腻腻的,同事告诉她,这样的情形已持续了4天。记者从环保部门证实,“发烧”气温带来脏空气,从上周五持续到本周一,空气质量“连环跌”后降至轻微污染,未来24小时,预计污染还将加重。
前天开始 “轻微污染”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25日起南京市空气质量逐步下降,25日和26日空气污染指数已临近污染水平,27日空气污染指数达到118,达轻微污染,到28日也就是昨天周一,空气污染指数继续上蹿至162,跌入轻度污染。
监测人员分析,根据监测结果,此次空气质量由良好跌至轻度污染过程的物质构成是:首要污染物不仅仍然是可吸入颗粒物,SO2和NO2指数也较前期有所上升,其中,28日NO2指数今年首次超过100,单项指标达到轻微污染,可见机动车污染加剧和气候扩散不利的影响很大。
今天白天 污染继续加重
昨天,江苏省气象台在凌晨5时38分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今年入秋后的第一个最高级别大雾预警——徐州的东部、淮安的大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另外宿迁、南通、常州、无锡、苏州、盐城、连云港等地也纷纷亮起大雾橙色预警,这些地区出现了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几乎全省有大雾,唯独南京奇迹般幸免。昨天南京早晨的最低能见度仍然有2公里,属于轻雾,还够不上大雾预警的级别。不过即便不发预警,全城的空气质量,南京市民也都亲身体会了,雾霾弥漫的天气,就跟前段时间没什么区别。
还有更坏的消息是,未来24小时,南京空气污染程度将继续加重。气象预报显示,昨天8时,冷空气前锋已达营口、天津、忻州一线,预计今天夜间逐步影响南京市。在冷空气的南下途中,河北、山东等区域的污染物,将随着气流南飘输送影响南京,再加上没有扩散的本地污染物,以及容易肆虐的PM10/PM2.5,空气污染只会加剧。
今天夜里
冷空气有望吹走污染天
在过去的70多天的漫长秋季中,南京往往只有在冷空气抵达后,才能靠风风雨雨来洗涤空气中的尘埃,清洁空气。
预计一直到今天夜间,随着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及降雨,南京市空气质量将有望明显好转,恢复正常水平。不过,在空气污染期间,环保部门提醒市民:有条件的,在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户外暴露,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工作期间,要减少体力消耗、避免户外活动。
当南京的空气质量达到污染临界状态时,一整套预警与人工增雨方案将启动。昨天,南京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南京市空气质量预警与人工增雨联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环保、气象、财政、公安4部门将与多个区县联动出击。记者获悉,南京此前曾提出青奥会前确保90%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述举措将有助于这任务的达成。
出于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南京市政府决定成立南京市空气质量预警与人工增雨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空气质量预警与人工增雨联动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组长由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出任,副组长为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韦昌明和气象局局长韩苏明。小组成员由各部门与区县的副局长与副县长担任。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下发通知中,以及把空气质量预警与人工增雨联动机制上升为“探索改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要求各单位要把该项工作作为“打造优良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多个场合提出确保2014年青奥会前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但要完成这个任务,各方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压力。”领导小组一位副组长告诉记者,实施这一工作方案,也是各方尝试之一,以寻求更高效地提升空气环境质量,提高优良天数比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