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3|回复: 0

龙年那些事——1964,风暴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8: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典型:桃园经验

  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除“三五”计划、大三线建设等问题外,主要研究了“四清运动”和培养革命接班人等具体政策。后经毛泽东同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四清、五反指挥部。8月5日,中央书记处会议正式决定:四清、五反指挥部,由刘少奇挂帅。

  

  搞四清,刘少奇的思路仍旧是先调查研究。为了获得一手材料,他决定派夫人下去蹲点,这里有率先垂范的意思,因为国务繁忙,只好派夫人下去,一方面王光美长期担任刘的秘书,懂得其思想,又一起在湖南搞过调查。

  王光美第一次下乡是1963年11月,去的地方是河北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一去就是五个月。离京前,她问刘少奇,“应该注意什么?”刘只简单说了一句:“不要有框框,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为了有利于工作,她化名“董朴”,以河北省公安厅秘书的身份,被分配到桃园大队工作组,任副组长。

  王光美每月回来一次,跟刘谈体会,向毛泽东汇报。毛听了汇报,不止一次指示道:根子在上边。她并不理解这话的含义。

  五个月精细的调查工作后,1964年7月5日,王光美向河北省委工作会议汇报,这个长达十余万言的讲稿被称为“桃园经验”。毛泽东看了“桃园经验”,很欣赏,亲自将这份总结批转全国,以示推广。他还推荐给江青和身边工作人员看。

  而“文革”中,“桃园经验”被说成是刘少奇推向全国的大毒草。

  在毛泽东的多次催促下,1964年9月1日,刘少奇在前面加了按语,称其“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比较完全、比较细致的典型经验总结”。刘同时又指出:桃园经验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所以桃园大队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要把它变为框框,到处套用”。

  自此,“桃园经验”风靡全国。

  

  样本:曲阜“四清”

  1964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开展四清的单位,根据中央指示,改变了过去以县委领导为主,实行在省委、地委领导下集中搞一县,县以下都由工作队领导的办法,集中大量工作队员,开到点上搞四清。如江苏省组织了一支6万人左右的农村四清工作队和一支2万人左右的城市工作队;山东省参加运动的工作人员共54000人;浙江全省共抽调31378人,参加点上的运动;江西省农村四清组成七个工作团,参加工作队的干部29138人。

  

  1964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组成了以省委书记谭启龙为首的“中共山东省委农村社教曲阜工作团”,山东大学文科师生奉命参加。

  10月下旬,从各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陆续云集曲阜孟庄。孟庄大队工作队的负责人是炮八师的副师长张立德。孟庄大队有两个自然村,共15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配工作队员3~4人,由炮八师干部、山大学生和滕县县委、公社的干部三部分人组成,组长都由炮八师干部担任。

  进村后,先召开生产队全体社员大会,表明搞不彻底决不收兵的决心。前一个月内先不急于搞四清,主要工作是进行访贫问苦、扎根串联,由此增进工作队和贫下中农的感情,掌握干部“四不清”的情况和地富分子的情况。

  在访贫问苦过程中,有些人家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有一个贫农孔某,他有七个子女,除大儿子去东北打工、大女儿出嫁外,还有四子一女在家,大的十几岁,小的一岁多。家中仅有一床破被,由孔某患有严重气管炎的妻子和女儿盖着,孔某和其四个男孩夜间蜷缩在铺着玉米秸的地铺上,仅有一个蓑衣遮盖。早上几个孩子围在锅头旁,一锅地瓜面的稀粥和煮在里面的几块地瓜就是他们每日的早餐。

  见到这种状况,工作队的同志合了铺,拿出了一床小褥子和一条棉毯给了孔家。

  工作队进村二十多天,摸到了一些情况,初步发动了群众,组织起了进行“四清”的阶级队伍。11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上面统一部署由工作队查封各生产队的仓库,接管一切财务和账目单据,“四清”阶段正式开始。原生产队干部一律停职检查交代问题。生产队的一切事务,完全由工作队包揽下来,包括清理仓库、账目,组织群众检举揭发,审问干部等“四清”的任务。

  经过对干部经济问题的核实,对其贪占的东西进行退赔。退赔是四清阶段后期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干部几年来多吃多占、贪污盗窃的东西,折价后统统退还集体,不能让“四不清”干部在经济上沾光,也对后来的干部起一种警示作用。

  

  高潮:批尸闹剧

  大兵团作战,百万干部下乡蹲点搞运动,一场“四清运动”高潮于1964年下半年在全国部分地区掀起。

  对其中的“坏中之坏”“霸中之霸”,大张旗鼓地进行公判,对大部分则采用“小战斗”的办法解决。对于那些久斗不服的“死顽固”“老狐狸”“母老虎”“橡皮碉堡”等,狠批硬斗,甚至动手打耳光,碰头,有的当场被打得头破血流。

  然而,随着运动的开展,作为一线指挥的刘少奇与毛泽东在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两位领导人也逐步走向了公开的冲突,“四清运动”也因此发生了转折。

  

  青海湟中县新庄大队共有7个生产队,1900多人。在“大跃进”年代,一些干部作风十分恶劣,打骂欺压群众,老百姓苦不堪言,全大队饿死500多人,有6户人家死绝(5户地富家庭、1户中农家庭),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工作组进村后,通过一个多月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开始揭批干部的“四不清”问题,多数“四不清”干部在刑讯逼供式的高压批斗下,低头认罪,愿意退赔贪污受贿、多吃多占的粮食和钱财(实际上是空头支票,根本退赔不出来),可大队支部书记马某被批斗十几次,就是不认罪。

  工作组长仲某觉得斗争必须加码。1964年11月19日,工作组在大队部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进行忆苦思甜。

  诉苦的社员李秀英气愤地讲述了1960年为了去给已经全身浮肿的女儿偷一块馍,被马书记逼着脱光了衣服,因全身瘦得干瘪才免于被其强奸,结果馍还没偷到。

  说完,突然蹲下身,手伸到马某的腰间,双手使劲一拽,将他裤腰带拽断,右手伸进马某裤裆里,并大声骂道:“我要看看你的××咋就那么坏……”话音刚落,马某惨叫一声,歪倒在地。

  第二天早上,马某被发现吊死在昨天开会的场地旁的一棵榆树上。

  愤怒的群众并不因为马某自杀而善罢甘休,要求继续批斗,尤其是那些曾饿死人的家庭。他们找工作组说,如果不答应,以后就不参加任何会议。

  仲组长说:如果我们不答应群众的要求,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下一阶段对敌斗争就很难开展。于是找了两位苦大仇深的群众来扶着尸体。

  两个人喝了一瓶酒后,脸色通红地扶着尸体,他们一边一个,抓住马某的胳膊,保持平衡,都把头扭向一边,不敢正面看马某的遗容。

  工作组计划批斗会开一个小时,4个人发言,每人15分钟。可前面两个人发言,每人只用了5分钟,而且站得离尸体比较远,不敢看。

  等第三个人上去批判发言,刚开口讲话,扶尸体的人失去平衡,两个人都摔倒了,尸体压在右边那个人身上,只听他惨叫一声:“救命啊!”两个人爬起来拔腿就跑。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会场像炸了锅一样,社员们惊叫着逃离会场。才几分钟,会场上只剩下跪着的“四类分子”和站在一边的“四不清”干部,还有一具尸首,以及目瞪口呆的工作组成员。

  ……


  黑龙江阿城县在“四清”中批斗“富农分子”。


  ■本报记者 胡英华

  “等第三个人上去批判发言,刚开口讲话,扶尸体的人失去平衡,两个人都摔倒了,尸体压在右边那个人身上,只听他惨叫一声:‘救命啊!’然后两个人爬起来拔腿就跑。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会场像炸了锅一样……”

  1964年12月,中共西北局发出通报,批评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公社新庄大队“四清”工作组,违法乱纪,组织群众对已经畏罪自杀的党支部书记马某的尸体进行批斗,造成了如此恐怖的一幕。

  “四清运动”是上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它持续了四年之久,前后有几百万各级干部和教师、学生、知识青年参加工作队,投入了四清运动。直至“文革”爆发才草草收兵。运动从一开始的“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发展到后期的“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文化”。这场运动既是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产物,也是“文革”的预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5-7 22:38 , Processed in 0.0510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