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00|回复: 75

鹰潭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7 16: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本帖最后由 未言 于 2012-8-7 15:54 编辑

鹰潭往事

       1977年,我怀揣厚厚的《毛泽东诗词注释》和《新闻写作漫谈》两本书,从江苏丹徒上会的老家应征来到江西鹰潭,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8年后,随着铁道兵的“军转民”,我也从此告别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一晃又二十七、八年过去了。在离开鹰潭的岁月里,我无数次的梦回过鹰潭,梦回过军营。最近我又去了一趟鹰潭,去探望那早已不再是军营的“营盘”,去感受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美丽小城的气息。我惊叹于她的变化如此巨大又如此美好隽永……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1977年4月28日是我记得很清楚的日子,我们在湖北丹江口市武当山下结束了由铁道兵一师代行组织的为时近五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又重新脱离了“铁一师”,分配到隶属于铁道兵后勤部、简称“铁后”的下属单位鹰潭仓库。据说那年是新兵训练时间最长的一年。过去一般为三个月,大概是因为粉碎“四人帮”不久,华国锋主席执政后招的第一批新兵,所以训练规格就特殊了一些的缘故吧。巧合的是,原来的“铁后”都是单独征兵,也全都集中在“铁后”单位中面积最大、条件最好的鹰潭仓库单独训练。恰恰那年没有单独招兵,而是委托“铁一师”招兵和集训。训练结束后,每个新兵团第一连第二排的新兵被抽调脱离一师,归属“铁后”下属的“十大仓库、五大办事处”。机缘巧合,我的序列是新兵二团一连二排,于是有幸来到了鹰潭,从此也就与鹰潭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当时我们一路乘火车到武汉后,转乘江轮往九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乘轮船),再从九江改乘火车至南昌,最后转车到达了鹰潭。
   
        “鹰潭”地名的由来颇为不同凡响,因其长江支流——信江穿境而过,江水湍急,深潭激流,雄鹰盘旋,所谓“雄鹰舞其上,激流旋其中”,故而得名。

        但那时鹰潭只是隶属上饶地区贵溪县的一个小镇,平静而整洁。晚上九时左右,我们在灯光辉煌的鹰潭火车站下车,步行进入与鹰潭车站仅一墙之隔的的营房,在里面走了很久,途经部队机关大院,最后到达了连队。有趣的是,从车站到营区的距离只有百来米,但从机关到连队倒是一段很长的路。至今还记得对部队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出了营房的西大门就到了白露公社,也就是到了农村了。而从我们部队的东大门出去,经过鹰潭火车站,离市中心仅十分钟的步行路程,可见我们部队的“地盘”之大,以至每天需要六个固定岗,四个流动哨,日夜巡逻,才能照应得过来;站岗放哨也几乎一直就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当然,到部队时间一长,到处就都熟悉了,比如,出营房到市区,从火车站检票口走,是一条近路,只要说是“五二五”的就能通行,因为我们部队的老番号是总字“五二五”,这在鹰潭家喻户晓。尽管番号不断变,但这个番号一直被老百姓所熟悉。我们很快也知道,营区面积足抵得上我现在工作的所在地丹阳市区的半个城区那么大,营区内还分布着通往不同方向的五股铁路专用线,火车可直接开进库房。园内还有几十亩水稻田,大小十余个水塘,几十亩桔子园。水稻栽插和收割季节,都是全体人员一天突击完成。记得日后每到桔子收获时,战士们的办公桌抽屉和床头柜里都放满了桔子。每逢节假日,部队会餐,战士们都自己下塘捕鱼,用一张长方形的直网,脚踩网的下端,手提网的上端,从水塘的一边走到另一边,几乎一网打尽,痛快淋漓。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是如此。

        刚到部队没几天,正值五一节,部队组织我们参观了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监狱。那是中国近代史上少见的法西斯监狱,主要关押“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将士。在那里我亲耳聆听了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张太雷儿子的悲壮故事。他越狱后在翻越一条深壕时不幸被捕,敌人用刺刀不断的捅他,他坚贞不屈,骂声不绝,直到被捅死,牺牲时年仅十八岁,可歌可泣。在这里我还看到了眭新亚等丹阳籍革命老前辈们的史料记载。那天我们还来到弋阳县,参观了方志敏烈士纪念馆。那里属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志敏与邵式平(解放后第一任江西省委书记)一起创建了红十军。汪东兴也是弋阳人。我们还浏览了风景秀丽的圭峰,那是江西省干部疗养院,那里独特的风景和特有的四面环山的地形,令人难忘。经一个山洞开凿的门才能进入其中,真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至今想来,我那时是个很有上进心的新兵。在我的档案中,一张由连长、指导员签名的嘉奖令中有一段对我这样高度的赞语:“一贯热爱学习,一贯热爱劳动,一贯团结同志”。我还清晰的记得,当年连长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布嘉奖令时,还就如何“一贯热爱学习,一贯热爱劳动,一贯团结同志”破例脱稿作了举例说明。这是我在部队受到的第一次嘉奖,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因为珍惜,所以难忘,并作为鞭策和鼓励,一直牢记心中,伴我前行。当然成长的过程也并非没有“曲折”。记得当战士时,有一天在营区内一处偏僻的哨位站岗,半夜时分,我因过度疲劳,竟一下子坐下来睡着了。指导员来查哨,手电筒照在我脸上,才把我惊醒。此事多年来一直萦绕于心,颇感愧疚。但也有引以为豪的地方。有一年春节的晚上,部队搞联欢,又连放两场电影。我为了让战友们安心看电影,从傍晚六点钟一直站岗站到半夜十二点钟。还有一次,我半夜站岗,不料自卫岗脱岗,没人叫醒来换岗的战友,我就从深夜十二点一直坚守到第二天凌晨六点。虽然哨位离营房不超过三百米,但我坚持没去惊动战友,心想就让他们睡个囫囵觉吧。后来当了排长,不站岗了,但遇到战士探亲或生病晚上不能到岗,我都放弃休息主动顶上去。我很体谅他们,总忘不了自己当战士时在哨位上因疲劳过度而睡觉的事。倒是在黑龙江学习期间,深夜冒着零下40度左右的严寒站岗,冻的受不了,一班岗几乎是跺着脚、转着圈站下来的。

        也许是比较幸运的缘故,到部队不久,我就被选为连队军人委员会宣传委员和连队团支部宣传委员。不久又担任连队团支部副书记和部队团工委委员,基本主持连队团支部工作,这在同去的新兵中是唯独的一个。1979年,我又被聘为鹰潭市第五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团市委在鹰潭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校外少先队辅导员聘请仪式,几十名团市委聘请的少先队辅导员走上主席台,站成两排,由一群少先队员为我们佩戴红领巾,行少先队礼。记得与我联系工作的鹰潭第五小学一男一女两位老师都姓丁,不过至今还与我保持着联系的是男性丁老师。印象很深的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带上炊事班特地为我做的一份午餐,与鹰潭第五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徒步到城外踏青,采集映山红。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争相怒放。记得有一个少先队中队长叫卢伟俊,只有9岁,长得结实白嫩,讨人喜欢,我看他满头大汗,还背了他一段。当时正值中越自卫反击战,午饭后小朋友们围坐在山顶,饶有兴趣的听我讲爆破英雄马国民的战斗故事。我们在与学生和孩子们进行的联欢活动中还多次为他们表演叠被子、打军体拳等节目,告诉和启发他们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很多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记得在鹰潭的时候,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和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先后来过几次。他们乘坐的一节专用车厢,挂靠在列车上,都由鹰潭火车站的车头推行到我们部队的铁路专用线上。一般司令员、政委以及铁道部长来都是一节火车,他们吃住基本在车厢里。而1982年胡耀邦总书记来江西视察则是一个专列,也停靠在我们部队库区内的专用线上。那期间战士们被“戒严”在室内学习,干部站岗。我有幸在供专用车辆进出的“铁门”站岗,亲眼目睹了总书记的专列徐徐开进。陈再道司令员来的那一次,晚上还在部队礼堂和我们一起看了电影,电影的名字好像是《激战无名川》。陈再道“文革”前曾是武汉军区司令员,“文革”中被打倒,“文革”后恢复工作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听老兵们说,他曾到福州军区管辖的鹰潭地区为驻军作过报告。当时,鹰潭属于福建前线,故驻军有十六、七个团职单位。而17分部则是师职单位,代管驻鹰潭的所有部队。我们一到鹰潭感到最新奇的是,每个企事业单位的门口除了挂有党委、支部、行政等牌子外,还另挂有“人民武装部”、“民兵营”、“民兵连”的牌子,军事气氛很浓。陈再道一到鹰潭就召集各军事单位开会,他的开场白很特别,自我介绍说:“我就是陈大麻子!”非常经典。吕正操来时,我正任勤务连文书。吕政委来到部队,又下到我们勤务连,团首长介绍说这是连队文书小魏,政委用那软绵而温暖的手紧握着我的手说:“文书好、文书好”。那种亲切感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接着吕政委又看了我们俱乐部,看了我出的墙报和黑板报,连声称好。有意思的是,紧挨着我们营房大门的是鹰潭铁路分局职工的一幢幢一层楼家属住宅区,吕政委的侄子在铁路局上班,退休前任鹰潭火车站派出所所长,也住在家属区里,他家的房子离我们部队的大门仅十米之遥。他的一双小女儿常常在我们营房附近玩耍,时间一长,就都熟了。吕政委每次来我们部队,他侄子总会叫自己的两个女儿到停靠在部队专用线的车厢上看望吕政委。一个星期天,我们结伴走出大门,准备到市区游玩,正巧看到已经退休了的老吕在沿我们营房围墙边一条狭长的空地上栽种蔬菜。又正值吕正操刚刚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便对正在劳作的老吕说:“老吕,你叔叔当了中央委员、政协副主席了。”不想老吕说得坦然而干脆:“他当他的中央委员,我当我的共产党员”。诙谐中倒也不乏经典。

          鹰潭尽管是县管小镇,但却是全国三十个铁路枢纽站之一,建有鹰潭铁路分局,与南京铁路分局齐名。这里的居民大多是铁路职工,发达的交通迅速成就了一座新型城市,因而,鹰潭1977年时还是个镇,到1979年就升格为县级市,再到1983年竟然跃升为省辖城市,反过来管辖原来的顶头上司贵溪县,真是一个奇迹,具有五十万人口的贵溪县,(现为县级市),可能至今还“耿耿于怀”。鹰潭,她和石家庄、郑州一样,不愧为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最令人称奇的是,八十年代初来了一位新领导,打算扩建这座曾被戏称为“一条街,一个猴(岗亭)的城市”。他别出心裁,在离老市区很远的十七分部和一八四医院附近的空地上砌了新的市政府,结果引来上下一片嘘声,认为乱搞盲干,就在那时我转业了。但若干年后再去,却看到了一座欣欣向荣的新城,宽阔漂亮的街道,气势不凡的办公楼群,当地人又无不称赞当年那位领导的眼光和胆识。事情往往如此,千秋功过,历史自有评说。

        回想此事,还让我颇为感慨的是,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到地方工作后,在我担任丹阳市陵口镇党委书记时,面对陵口集镇偏离中心且夹在京杭大运河与沪宁铁路之间狭长地带、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制约的现状,提出了“跳出铁路和大运河的夹击,向陵口的东部、腹部发展,再造一个陵口镇”,从而腾出老集镇原镇政府身底下的黄金地段用于人民群众经商经营,发家致富的战略思路。一时间尽管议论四起,但现在看来,不乏创新之举,如今一片新区生气盎然——这一切,大概与我在鹰潭当兵时的所见所闻也不无关系吧!

        由于鹰潭是铁路枢纽,因此海内外旅客在此转站、歇脚的不少。火车站的一旁就建有中国华侨旅行社鹰潭分社,这在当年是不多见的。每逢春节,我们部队都会应车站的邀请,选出战士,日夜执勤,帮助维持秩序。我常常也参与其中,年轻的战士也乐此不疲。地方上的活动我们也常常参加。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不久,大喜大庆的活动不少,尤其是重大集会和群众逛街。中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有中央英模报告团到鹰潭做巡回演讲。报告会分一个主会场,若干个分会场,我有幸在主会场听报告。当英模报告团成员从后门进入会场时,全场起立,掌声雷动,令人激动,令人振奋。在此之前,我们铁道兵鹰潭仓库的官兵们也曾提前一天,在十二个小时之内完成一列火车的桥梁装载任务,为保证前线作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对照英模,我们也同样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自豪。

        遗憾的是,1980年,时值江西发大水,我们部队参加地方抗洪救灾,但那一年我正在黑龙江学习培训,未能参加。常常听战友们讲起那次惊险的故事,甚是羡慕。“一年一度秋风劲”,到黑龙江学习只有一年,却恍如隔世,等到我以十七门功课全优,位列教导大队100多名学员榜首的成绩学成归来时,同去的丹徒籍老乡都已退伍,只剩下我独自一人;昔日的战友也已大部分离去。正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心有惆怅,难以言说,真有一种人去楼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落寞。倒是在学习期间学会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和《太阳岛上》几首流行歌曲以及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十首军营歌曲,几十年来伴随我走南闯北,也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常常在不同场合一展歌喉,令我激情满怀,豪情万丈,依稀又回到当年……

        然而,天下事,终难料。1984年,邓小平以超常的胆略,审时度势,作出了撤销铁道兵建制,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的战略决策。20万铁道兵脱去了军装,卸下了军衔。这支由王震任第一任司令员的“铁军”部队,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消失了。我也在那时离开了部队,但那份军情是难以割舍的,直到现在我都向往部队。我当时才25岁,尚未婚配,感觉是空有一腔热血,壮志难以酬写的痛苦,所以离队时还即席挥写了一首《我永远是一名战士》的抒情诗和一篇《鹰潭,你使我难忘》的抒情散文,以表达我对军营、对鹰潭的依依不舍之情。当时的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说得很形象:“老干部无所谓,新干部掉眼泪,战士喊万岁。”若干年以后,我无意之中看到了原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的文章《写在铁道兵整编之际》,文章谈到“整编之际,各部队自发举行了向军旗告别仪式”,真情感人,哭声一片,其情也感染了驻地群众,令之动容。

        这是一支被叶帅称为“逢山筑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开路先锋,英雄部队,为共和国的铁路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的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役,都有铁道兵的丰功伟绩。据说每修一条铁路,就要建一个烈士陵园。有的战士当了几年兵还没有打通一个山洞,就退伍了。有的当了十几年铁道兵竟然没有坐过火车,真是无私奉献,“辛苦我一个,幸福全国人”。即使铁道兵解散了,但青藏铁路这条高难度的筑路工程仍然由这支整编后的部队承担施工任务。最令铁道兵战士自豪的是1966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铁道兵领导时,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铁道兵战士之歌——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并指挥在场的铁道兵领导同志一起高唱,歌声在会客室里久久回荡。无数的铁道兵战士们唱着这首歌,“告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花香。锦绣山河织上了铁路网。”他们马不停蹄的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动的比喻是“人来我走”。我所在的鹰潭仓库就是在修建“鹰厦铁路”时建成的,作为铁道兵的一员,我也亲身感受到了“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的“铁道兵情怀”。这当然是后话了。

        记得刚到江西,看到许多我们老家看不到的花草树木,以及蔬菜水果,例如棕树、柚子树、苦瓜等,甚感新奇,仿佛身处异国他乡。江西夏天最好吃的菜就是苦瓜炒辣椒、苦瓜炒肉丝,往往吃得头上冒汗,嘴里很辣,但食之有味,常常中午吃完后,再盛一碗留着晚上吃。在江西每个菜里都有辣椒,于是转而对我们老家每个菜都不放辣椒竟感到不可思议起来,真有点“入乡随俗”的意思了。

        在我的印象里,江西茂盛的林木中最特别的要数樟树,以至多少年后说到江西开口必言樟树,看到樟树必然想到江西,甚至于在我的意识里,“樟树”几乎成为“江西”的代名词。樟树枝叶浓密,树形美观,且有驱蚊、防腐、净化空气的作用,是特种经济树种,故非常名贵,以至我转业时一下子带回了四只樟木箱子。其实我们江苏原来的气候条件是不适合种樟树的,尽管现在我们这里遍地都是樟树,但在我眼里那不是真正意义上原汁原味的樟树。在江西看到的樟树,那才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蔚为壮观。那些村头路边随处可见的古老樟树,一棵棵东倒西歪,风姿各异,粗细不同,大的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在营区内,我们也最喜欢在樟树底下打牌、游戏和看书读报。

        说到樟树,就说到植树。记得每逢植树季节,我们常常冒着濛濛细雨,远离营房,进入山区,选树、挖树、运树、栽树,尽管辛苦,但大家都有一种放飞心情的感受,乐观淡化了辛勤的劳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营区内修成了一个个绿化带,既美化了营区的环境,又改善了居住条件,以至于若干年后重返老部队驻地,那些树木仍然郁郁葱葱,似乎向我们展示着她的绰约风姿和感激之情。

        在鹰潭的日子里,逢到星期天、节假日,我们年轻的战士,总会走出营房,步行到十几里外的江西农村,准确地说是山村,领略江西农村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只要走出营房,顺着鹰潭的东南方向一眼望去,便是连绵不断的红石头山峰和茫茫的深山丛林。那平地而起的红石头山峰,高的近百米,矮的也有十几米,有的绝顶而耸立 ,有的倚坡而攀升,大多是“秃顶”,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龙虎山、怀玉山、武夷山也近在咫尺。那茫茫的深山丛林,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或者翠竹直立,或者枯木盘绕,一条条石路盘山而筑,勾画了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还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是,那时候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看电影就成了一件大事。因为靠近市区,部队放电影时,几乎半个鹰潭城的老百姓都会或携带板凳、或徒步结伴而来,成了一道热闹的风景线。我们部队一般一星期至少放两场电影,都在露天放映。到部队来看电影的也不乏怀着好奇心想一窥军营面孔,探寻营区奥秘的市民,一些年轻女孩也不乏一饱军人风采的想法。因为在当时军人是很“吃香”的。当然,事物都是辨证的,她们饱了眼福,年轻战士也饱了“艳”福。

        要谈在部队印象深的事,还有三件比较有趣和巧合的事。

        一次是《解放军画报》刊登了中越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的图片。记得第一位就是蒋金柱,但不知是哪里人,第二天从《解放军报》看到,江苏省委在镇江隆重举行蒋金柱烈士事迹报告会,才知道蒋金柱是我们丹阳人,自豪了好一段时间。有幸的是1988年到1992年曾在蒋金柱烈士的家乡导墅镇工作了几年,并蹲点在蒋金柱烈士所在村,真有意思。

        再就是一次《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介绍我家乡丹徒县大港镇大港村,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宦祥宝放弃进城顶替父亲工作,坚持扎根农村搞杂交水稻,并取得重大成果的事迹,文章还配有一个头像照片,非常敬慕,一直牢记在心。到地方工作后一直关注宦祥宝同志。终于在前几年有机会见了面,表达了我的思念敬佩之情。现在常有交流,感情不断。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之小,人生何处不相逢。

        还有就是出黑板报之事。我当文书时一周出一期三块黑板报,工作量很大。更要命的是我是“文革”开始的1966年上的小学,文革结束的1976年高中毕业。“文革”十年,我也在校十年,实在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要出好黑板报确实压力不小,再加上板书水平,绘图画画能力都不行,只能咬着牙克服困难,狠下苦工,到报纸上找知识,到工具书上找图案,把学习过的知识全用上,经常挑灯夜战,练排笔,写仿宋,学美术。江西的天气很热,常常深更半夜,穿个裤衩,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有一天到了凌晨一点多种,连长查岗,发现俱乐部灯火通明,不禁好奇,提着手枪就上去了。结果看到我正挥汗如雨,奋笔板书。连长见状,也不禁暗暗称赞。在出黑板报中我还注重创新,趣味性、可读性、图表式综合利用,尤其是对各个班排的军事、生产、学习等统计能用图表反映,栩栩如生,一目了然。每次出的板报,自己和战友都感到满意。一位战友曾调侃“小伙子凭这个不怕一辈子没饭吃了。”转业后若干年,也算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组织上又安排我到报社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或冥冥之中的安排。
        
        “当年鏖战激,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往事如梦也如歌。我作为鹰潭驻军的一名军人,从战士到干部,曾经同鹰潭朝夕相处了八个春秋,此乃是我一生的荣幸。在她美丽的土地上,在那宽阔的军营里,留下了我美好的理想,人生的憧憬,炽热的汗水,战斗的激情,生活的脚印,她多彩而肥沃的土地培育了我的性格,滋养了我的品德。我怎能忘记: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同我的战友们迎着骄阳,披着月光,漫步在你的土地上,探讨着革命的真理,交流着学习的体会;
        ——多少个白天黑夜,我同我的战友们,为你站岗放哨,伴随着你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战斗在国防施工的第一线,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尽到了一个公民、一个战士应尽的义务,撒下了无尽的汗水;
        ——多少回我同我的战友们游览了这里的奇峰异石,名胜古迹,你壮丽的山河,增强了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坚强信念,激发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多少次我同我的战友们曾沿着烈士的足迹,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寻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史。来到方志敏烈士的故乡,凭吊烈士的光辉业绩,瞻仰上饶集中营,学习英烈的革命精神。

        更难忘的是:
        ——在你的土地上,我从一个幼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难忘鹰潭,鹰潭难忘。难忘鹰潭春华早,难忘鹰潭秋月明。鹰潭就是我的青春年华,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梦中情人。时隔多年,愈觉珍贵。惟愿鹰潭如美丽的少女,如英俊的后生,在时光的流转中,愈益鲜亮、妩媚,多彩多姿,愈益伟岸、挺拔,富有朝气。

        而我将会经常的来寻访故地,重温旧梦。


     
发表于 2012-3-7 16: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顶起来再拜读!{:soso_e120:}
     
发表于 2012-3-7 16: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个人友情岁月,承载世事变迁
     
发表于 2012-3-7 16: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我也到过鹰潭,哪里还有个山叫龙虎山!
     
发表于 2012-3-7 16: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先拜一下,再读!
发表于 2012-3-7 16: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道珂道 发表于 2012-3-7 16:35
先拜一下,再读!

呵呵,道先生先拜,飘飘先读啦{:1_316:}
     
发表于 2012-3-7 18: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soso__15446190211403787529_1:}拜读了!!顶个!
     
发表于 2012-3-7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上会,我外婆家就在那的.{:soso_e113:}
     
发表于 2012-3-7 2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今日发现了一铁道兵战友,说起铁道兵,能让人热血沸腾的铁道兵之歌至今能一字不拉地唱完,我等铁道兵战友,正在筹备丹阳藉五十周年记念活动。丹阳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大量的铁道兵,抗美援朝的,55年的、63年的……很多,各个师都有。参加铁道兵联谊会的不太多。
     
发表于 2012-3-7 20: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跟随楼主穿越时空,免费游玩鹰潭。
发表于 2012-3-7 2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79:}楼主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伟大{:soso_e179:}
     
发表于 2012-3-7 2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难忘当年的激情岁月!{:soso_e179:}
     
发表于 2012-3-7 21: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飘飘 发表于 2012-3-7 16:38
呵呵,道先生先拜,飘飘先读啦

{:1_445:}
     
发表于 2012-3-7 22: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芦花荡 于 2012-3-7 22:47 编辑

鹰潭虽是个小镇,却是地理上的要冲,铁道线上颇有名气!
     
发表于 2012-3-7 2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三个一贯“,见证了未言同志的光辉人生!
     
发表于 2012-3-7 22: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向与吕正操握过手的未言同志致敬!
     
发表于 2012-3-8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 于 2012-3-8 08:36 编辑

一篇文章进入眼帘,一个伟人走进心中。
一腔热情未言、播种大爱无穷!
国断未魂、血脉情浓、忠孝信义、四维横空。
群山奔涌鹰潭、百川汇海江南!
今喜三八读此文、纤手举曾氏华胄之旗、孝思腾中国之龙!一文鹰潭往事、捧览谁不动容!
文章千载、花叶繁荣、遥想当年、藉甚魏公!

溯源沿流、可循踪迹
     
发表于 2012-3-8 12: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
{:soso_e179:}{:soso_e179:}
发表于 2012-3-8 16: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好文章,共欣赏!{: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16: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芦花荡 发表于 2012-3-7 22:53
向与吕正操握过手的未言同志致敬!

向芦花荡致敬!!!

点评

春华秋实,耕耘收获!  发表于 2012-8-9 18: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6 06:28 , Processed in 0.1065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