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至足 于 2012-5-29 22:47 编辑
“急白了头发”,真的有此一说? ——写给为我着急上火的妈妈 张至足
打动我的,不是那两句话,而是妈妈的一根白发! “父母呼与命,子勿缓。” “父母教与责,子宜听。” 妈妈常常用《弟子规》上的这两句话,来教我将她的话马上付与行动。她说,大志向从小事情做起。听从祖国妈妈的召唤,只有从小就听从父母的“呼与命”、“教与责”才能使然。 年少气盛的我,时常充满登临意。想乘风奔飞,飞向那理想王国。可是,我玩心太重、贪心太大,知识浅薄、底蕴不够,加上对妈妈的话总是喜欢打点折扣,我哪里能飞得起来?每到这时,妈妈就提示我:还是先爬到我的肩膀上吧,看清了方向,看清了自己有几斤几两,看清了自己储备的动力够不够,再往高处“登临”吧…… 我气得直捶直喊腰酸背疼得妈妈的背脊。 这时,我看到了妈妈的一根白发。 妈妈已经没有了“白发少年狂”。白发记录的是岁月留给妈妈的深刻。 当我高叫着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再狂吼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之时,我明显感到妈妈的双腿在打晃。——我长大了,已经90多斤了,不应当在妈妈的肩膀上“登临”,而应当去寻找另外一个“山峰”去登临了! 气喘吁吁的妈妈告诉我:有记者问一辈子在“登临”的跋涉者:你征服了一座山峰,又去征服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为什么?跋涉者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对,因为,山在那里! 我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我的面前横亘着无数的生活的、文化的小山、大山,我必须去“登临”,从爬在妈妈的肩膀上,到站在祖国母亲的肩膀上。 可是,我为自己担心。我愧对妈妈的白发。 妈妈只不过比我重了13斤。她为了我有好的学习氛围,不惜越过千山万水,从偏远的甘肃省庄浪县大山里的山赵村,到美丽的江南水乡丹阳打工。在这富庶的鱼米之乡,我每天迎着“丹凤朝阳”,却不知爱惜掉在桌子上的大米饭。妈妈总是拣起来放到自己的口中。看着电视里老家土豆卖不出去的新闻,她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暗暗流泪。她是多么希望从我起步,学到南方的本领,去救救甘肃深山里的亲人啊!可是,我却在学校里让幸福时光从指间流走,嘻嘻哈哈,敷衍了事,没个正经,招风惹事,虚度光阴。一天上音乐课时,一个同学竟然突然一脚揣向我的裤裆。我被紧急送往医院。 为此,妈妈急白了几根头发。 从此,我知晓了,白头发与心理状况真的是有紧密关系的。看来,“伍子胥一夜急白了头”,并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刻意描写。 假如,我被同学揣坏了,不能再有站到妈妈肩膀上的能力了,她岂不要遗憾终生?她岂不要为远闯江南而后悔一辈子? 不,不不不,我不能让妈妈后悔,不能让妈妈揪心。妈妈的白发深深地刺激了我,唤醒了我。我是山里人,我要自强,我要站在妈妈的肩膀上越过群山。把一个又一个大山踩在脚下!我捏紧了我的小拳头,把注意力重归课堂,把自修力重归课本,把行为力重归《弟子规》。你别说,还真管用,我的每门功课都在进步,操守也有板有眼了。妈妈高兴得直掉泪:我的孩子,还真有点“弟子”的范儿…… 在我有点自豪和骄傲时,妈妈又适时提醒我;为妈妈的那根白发才去“登临”,还不算本事。你知道,有多少妈妈为祖国妈妈忙碌出了白发?一个男子汉,只知道为自己家里人,太小器了一点吧。 妈妈的话,一下子点亮了我。是啊,在每个孩子的眼中,妈妈的每根白发都是一条岁月的河。现实是,山与河,不光老家有,祖国处处有。祖国之外,也有很绮丽的山河。世界的山河,等待我们去装扮!——不拘泥于一根白发一条山脉,更多的群山峻峰更多的大江大河才会因融入了我们流出的更多的汗水而更精彩! 妈妈,就要考初中了,儿子不敢懈怠、不敢抱愧您的白发……晨曦初开,打点行装,儿子这就出征,去开始新一天的“登临”。 张至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