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8|回复: 22

原市二招将实施爆破拆除 百年老街能否浴火重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0 1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原市二招将实施爆破拆除   2012-05-29
      5月31日上午,我市将对原市第二招待所实施爆破拆除。目前,爆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到位。
      为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今年,我市继续对姜家园片区、人民电影院片区以及城河北路西侧片区实施房屋征收。其中人民电影院片区房屋征收涉及原市第二招待所、房管大厦、糖烟酒大楼、人民电影院四家单位以及三户居民,目前,四家单位的门店出租户已全部清退搬迁。原市第二招待所是该片区首家实施爆破的单位
      丹阳市投资集团总经理曾金森介绍,为了保证这次爆破工作的顺利进行,爆破公司做好了技术方案,丹阳市公安局、镇江市公安局也派出了技术人员对这个方案进行了论证,也召集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就做好这次的安保工作开了协调会,目前,各项技术措施已经到位。
      今天上午,媒体在原市二招看到:爆破公司正在对爆破点进行打眼,做安装炸药的准备。爆破工作将于31日上午9:00—9:30进行。
      曾金森希望附近的居民,在31日8点半以后关好门窗,全部撤离警戒区。9:00—9:30期间,公安人员会对白云街、许乌巷、灯笼巷周边实施交通管制,希望广大市民给予配合和支持。原市第二招待所实施爆破拆除后,接下来我市还将对该片区其他三家单位的建筑进行爆破拆除。
1338274812_98653600.jpg
1338274830_89798500.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齐梁君子 于 2012-5-30 10:20 编辑

白云街社区
       由原白云街居委会与原北草巷社区居委会及原燕子巷居委会城河路以西合并,南至新民中路、东至城河路、西至小东门桥—护城河—渡口桥一线。现有2330余户,5500余人。办公地点设在千禧花园第3栋最西头。
1338274669_43694200.jpg
1338274755_88811800.jpg
1338274655_90257900.jpg
1338274743_98011000.jpg
1338274718_174020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百年老街能否浴火重生?
——白云街的传说
      明代以前,丹阳城的东门在现在的小东门桥处,今天的白云街还在丹阳东门城外,荒凉得很,也没有街名。此时,这里有家小小的车匠店,店主车匠师傅同十岁女儿相依为命,苦度光阴。
  一天早晨,车匠店来了个老和尚,鹤发童颜,动作敏捷,他要定做一百只木碗,问车匠要多少钱,几天可取货。车匠道:“师父,我不敢多要,每只五分银子,一百只正好五两银子。”老和尚说:“我今天没有带银子来。这样,取货时我把银子带来。请问要歇几天,才能车好?”车匠回道:“请师父过五天来取货。”老和尚跨出店门,车匠出门相送,但老和尚已无影无踪,车匠十分奇怪。
  第五天清晨,老和尚如期来取木碗,车匠道:“一百只木碗已经车好。师父,你没有带篮子来,我这里有篮子。”老和尚说:“这点东西,装在我的袖子管里就是了。”说着,全部塞进袖子里。这时老和尚皱皱眉头道:“师傅,我刚才来得匆忙,银子忘记带了。这样,请你同我去走一趟吧!”车匠说:“好!”就回头关照女儿,小心门户,说完就跟着老和尚出去了。
  两人向北走着,车匠觉得脚步特别轻快,好象吃了什么仙药似的。两人走了很长一段路,车匠抬头看到前面有座大山,山岙里隐隐出现一道深黄色墙头。沿着山路转了弯,原来是座古寺。山门墙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当中刻着寺院名称,但字已经剥落,看不清楚。山门的门槛有一人来高,老和尚轻轻纵身一跃,过了门槛。车匠准备爬进去,老和尚回头抓住他的衣领,轻轻一提,把车匠拎过门槛,车匠暗暗吃惊。
  两人走到饭堂,见和尚们整整齐齐坐在长条桌前,准备吃早饭。老和尚取出木碗,小和尚连忙盛粥,一百只木碗,一人一碗粥,还多一碗,老和尚就请车匠吃。原来古寺里有九十九个和尚,老和尚下山,想请车匠削发为僧,凑足一百个。
  吃过早饭,老和尚对车匠说:“师傅,我看你的生活很苦,就在这里出家修行,岂非一切苦痛都解脱了嘛!”车匠道:“家有小女,孤苦无靠,实在放心不下。”老和尚说:“你既有女儿牵连,不能勉强。”说罢,取来五两银子,送车匠出门。
  车匠走了几步,老和尚又追上来说:“这里离你家路途遥远,你闭上眼睛,一手搭在我肩上,一手拉住我的袈裟,我送你回去。”
  两人慢慢走了几步,车匠觉得身子徐徐腾空,耳闻习习清风,飘飘然知道已经飞上青天。
  过了一会,两人从白云间轻轻落地。老和尚叫车匠张开眼睛,车匠睁眼一看,这里正是自己的车匠店门口,回头要向老和尚道谢,老和尚已不知去向。
  车匠定神细看,不禁暗暗吃惊,原来这块荒凉的地方,房子多了起来,已经热闹得很。车匠回到家里,见家里坐着一个白发老太婆,车匠左看右看,认不得她,问她的身世,原来就是他的小女儿,今年已经60岁了。车匠听罢,对着天空长叹一声道:“想不到我吃了一顿早饭的工夫,这里已经过了几十年!”
  从此,人们就把车匠店门口这条街叫做白云街。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齐梁君子 于 2012-5-30 12:01 编辑

正则艺专  
       宁沪线上位于镇江和无锡之间的丹阳市,是一座毫无特色的小城;正则艺专所在的白云街,是一条毫无特色的小街。战后才从重庆迁回原址的私立正则艺专,是几栋灰色的二层楼房,也毫无特色。但它拥有几位赫赫有名的教授,特别是吕凤子先生和杨守玉先生,吸引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点评:开头这段描写说明正则艺专从地理位置和外观来说确实很平凡,和下文写艺专强大的师资力量形成对比,先抑后扬,突出了正则艺专师资和教学的不平凡。其实据《丹阳县志》记载,丹阳县城原先以老西门至小东门桥为中心地段。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扩建外城后,城区中心渐向东移。民国时期从四牌楼至贤桥地段为商业中心。其中中正路、东门大街、南门大街、双井巷、灯笼巷均为繁盛商业大街;而老西门大街、新北门大街、东门城外大街、南门城外大街、老北门城外大街包括白云街也算是普通商业大街。民国十年(1921年),戴则均在丹华织绸厂建厂前,先行募集了大量捐款,并利用手中已募集的股金,在北河路宝塔弄口与白云街之间建起一座钢骨水泥小平桥,由于桥正处于北面新桥与南面贤桥之间,故名“中正桥”(解放后更名“和平桥”,1971年拆除)。此后,戴则均报请省府批准,破开丁公庙东面的城墙,新建一城门——新北门(新北门实为将城墙截去一段,然后安装铁栅门,完全不是上有箭楼、中为门洞,防御意义上的城门),新北门外正对城门位置再建一大木桥,木桥东面则筑路直通火车站。丹阳绸庄鼎盛时期,全条后街西起灯笼巷(现人民电影院售票处)东至大码头(现华地百货),朝南的高大厅屋一家挨着一家都开着绸庄,整条后街即是名副其实的绸庄一条街。而北河路自贤桥至中正桥(今人民广场西侧),新民中路,白云街也是绸庄林立。)
  吕凤于是学者型画家,精通理论,以画罗汉和菩萨著称,诗、书、印并重,是当时画坛的重镇。他所创办的正则艺专,论画极重意境,崇尚“文入画”、传统的功力和品味。成为名校,不是偶然的。我去时,他已很老,不再亲自上课,只当名义上的校长。穿着老式长衫,有时到画室里转转,有时拄着拐杖,在荒凉的校园里散步,矮小、瘦削,微微有点佝偻,眼镜的黑色边框很粗,就像是粗墨线画的。
  杨守玉是个很老的老太婆,终生未婚,索居独处。她所创造的画种——“乱针绣”,是用针线代替画笔和色彩,在布上作画。无数不同色彩不同长短的丝线,不规则地相互横斜交叉错综重叠,近看一片混沌无序。远看人物风景生气洋溢光影迷离。画法有点像印象派的点彩,但要用点彩法临摹它根本不行。它的每一幅都是独特和不可重复的。无论是深巷里墙高落日的余晖、灯影暗处的裸 女、雨中的树或者阳光下灼灼生辉的一团黄花,都像是不久就会消逝的东西。猛一看你感受到的不是肌肤而是肌肤的温暖与弹性,不是雨水而是雨水的清冷和馨香,不是花团而是花团的快乐的喧嚷。再细看,又都没了。这很难。杨氏门生虽多,仍难免感到寂寞,有句云,“急管繁弦听无声”。
  她惟一的传人吕去疾先生,是凤先生的长子,五十多岁,笔名大吕,也确实是黄钟大吕。不但乱针绣青出于蓝,油画、雕塑、大泼墨无不绝倒。据说艺事尚专,博则难精。我想那是才小者言。才大者若韩愈、稼轩、达芬奇、杜尚辈,都能兴寄无端,忽豆人寸马,忽干丈松,何羁于专?先生教画,很少讲具体技法。看某生画,他会说色彩能发出声音,阴沉有阴沉的响亮,那些用灰不溜秋的哑巴颜色来处理蓝调子的人,成不了大画家。看某生画,他会说画画是一种快乐,过程就是目的。要能随时停下都是好画。那种画时没有快乐,直要到画完了才算苦尽甘来的画家,是平庸的画家。看某生画,他会说,小青年怎么就结壳了?艺术的生命是变化,结了壳就完蛋了。我听之悚然。刻骨铭心。
  其他老师,也都各有千秋。程虚白先生讲构图学,爱用书法做比喻,要我们从字形结构的变化吸取灵感;黄涵秋先生教书法,讲的却是音乐。135和弦和246和弦,还有武术的招式和舞蹈的动作,说书法就是纸上舞蹈,和无声的音乐;张祖源先生讲美术史,说史家们忽略了源远流长的指头画,说着当场就展纸磨墨,画给我们看。那指甲画出的细线轻悠而富于弹性,手掌抹出的墨痕波诡云谲。确有笔不能到之处……这种不拘一格挥洒自如的学风,我在别处再没见过。
  正则学制,分二年、三年、五年三种。我在五年制,叫做“绘绣科”,到四年级可选学油画、国画、雕刻,也可选学乱针绣。乱针绣是正则的王牌,绘绣科就是为它设立的,别的院校没有。但它太难,只有几个人选学,练就一套从画布正反两面同时反向穿刺的技巧,速度之快,就像两.只手都在高频率颤抖。但是绣出来的作品。吕去疾先生说,只能算是工艺品。他们到头来。还是选学了别的,否则不得毕业。但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想走这畏途,想成为这门绝技的第二代传人,很用功。每个人画好的画。都要钉在墙上,互相观摩品评。画室墙上一排拌新作,呈现出一股子欣荣进取的气氛。画室日夜不关,晚上十点以前,总有人在灯下作画。我那时十五岁,是全校年龄最小的一个,画名挺好,颇受注意,所以也不再撒野,变成了规矩学生。
  每天晚上,我都在画室里看书。正则的图书馆里,有很多我爱看的书。管图书的是两个老太婆,一矮胖一瘦高,都终生未婚。她们介绍我看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看了还要问感想如何。有一次我去还《大卫科波菲尔》,她们问怎么样,我说很美很生动,但不深刻。她们说怎么啦,我说比方说,最后密考伯先后当了印度总督,好人有好报皆大欢喜。但是英国人有没有权利统治印度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如果是俄国作家。是一定会弄个人出来问一下的。她们嚷嚷起来,一个说我不会看书;另一个说文学要的是美不是深刻;一个说深刻是思想的事,思想是哲学的事,同文学没有关系;另一个说怎么没有关系,你说尼采是诗人还是哲学家?于是她们两个对嚷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花白头发一竖一竖的。一会儿又和好了,借给我一本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和四本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读书画画很快乐,生活却十分艰苦。学校提供宿舍、伙房和餐厅,但伙食自理。没有自来水,打开水到老虎灶,洗衣服到井边。有一个由高年级同学组成的学生会管伙食,贪污是公开的秘密。每月二十元伙食费交出去,顿顿一菜一汤不见荤腥。大家毫无办法。有钱的外出下馆子找补,我呢,一闻到老师家里炒菜飘过来的油气,肉味就很馋,就想家。衣服脏。被褥腻,都在其次,主要是经常地都有点儿饿。这个感觉。不是很好。
  那些高年级同学,十分积极活跃,下了课总把我们叫去,唱革命歌、跳集体舞;听戴大红花参加军事干校的同学演讲;给抗美援朝志愿军写慰问信;到大街上举行露天的主题漫画展览……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有一次,他们把我带到丹阳纱厂,让在工厂俱乐部墙上,画几幅大宣传画,每幅有十几平方。说帮我请了假了,画完再回学校,然后就走了,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反正我爱画大画,工人食堂又吃得好,大鱼大肉,我就画。画完回到学校,他们买了一包花生米给我吃。我拿到画室,和大家同吃。大家问,给你钱了吗?我说什么钱?他们说丹阳纱厂请人画画,给的报酬很高。我说哦!这个感觉,也不是很好。
  一九五二年,我上到二年级下学期了,国家整顿教育系统,调整院系,改造私立学校。关于正则艺专,或说要被撤销,或说要并入苏州美专或说要改为南京大学艺术系,或说要和东吴大学、江南大学、文教学院四校合并,成立江苏师范学院。一时间人心惶惶,教师无心教,学生无心学,画室里经常空无一人。吕去疾先生代理校长,叫大家安心学习,别理会小道消息,谁还听得进去。
  后来四校合并的消息得到证实,吕去疾先生拒绝接受,要求保留正则艺专,事情拖了很久。那些高年级同学发动罢课,在校园里游行,要求把学校还给人民
。(后又)组团到东吴、江南等校参观,回来后连续召开全体同学大会,介绍那边的好处。说四校合并以后,师资有多么雄厚,图书有多么多,校舍是东吴的有多么好,改为师院以后公费培养。不交学费不交伙食费肉吃不完,等等,都是事实。同学们很起劲儿。我觉得不很有趣。后来就不参加了,天天一个人到二楼画室看书,也没人管。空无一人的画室里,到处是灰尘。墙上的画有的掉在地上有的歪斜了,几扇开着的窗在风里摇摆,时或伊呀一声,像人说话。外面人声杂沓,我往画架后一躲,打开书。就什么都听不见了……
  风先生不再出门,校园里已看不到他的踪影。有时可以看到吕去疾先生,一副忧思重重的样子。一天,他上楼来关窗子,翻了翻我堆在窗台上的书,说,我家里也有一些书,你可以来翻翻。从他家我借到不少好书:《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之类,还有许多印刷精美的画册。有一本美国小说《石榴树》,单纯、质朴、开朗幽默,我很喜欢。他叫我别还了。说译者吕叔湘是他堂哥。这书他有好几本。他的家狭小简陋,塞满了书籍画框和木雕。许多乱针绣作品,就这么连框子码在墙角,也没个防尘防潮的处置,我不明白,他干吗不弄得好点儿。
  一年后。正则艺专已不复存在。我和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到了苏州,成了四校合并以后、在原东吴大学校址新成立的江苏师范学院的学生。凤先生也来了,成了江苏师院的教授,并住进了校园。仍然不上课,仍然穿着老式长衫,戴着黑边眼镜,时或在校园里曳杖独行。吕去疾先生留在了丹阳,被任命为公立学校江苏丹阳艺术师范的校长。艺师在正则的基础上兴建,国家拨款,资金雄厚,住房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巨大的改善。但任务是普及而不是提高,方向和性质完全变了
  二十七年以后,一九八零年,我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收到年逾八十的吕去疾先生的一封信,邀我到丹阳去参加一个前正则的校友会,商量重建正则的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使我感动莫名。那时我正在密云水库,搞一个所谓的“项目”,没有可能前去,只好写了个信伏维恩师鉴谅。
  时光荏冉,世事沧桑。从那时起,不知不觉又二十年过去了。近十年来漂泊在大海彼岸,面对西方艺术光怪陆离万化千变的潮流,有时想到那个不惜干针万线要织出瞬间感觉的时代。总不免感慨系之。——高尔泰回忆录《寻找家园》
      高尔泰:1935年10月15日生,江苏高淳人。画家、作家、美学家、哲学家。许多学者推举高尔泰为现代中国五大美学家之一,与朱光潜、宗白华、蔡仪、李泽厚齐名。1986年被中国国家科技委员会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另获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2007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
  (附录)
  二00三年第四期《读书》中《广陵散》一文(编者按:即本文)与事实有出人。本人作为文中主人公之一吕去疾先生的外孙,特提出以下更正:
  一、文章最后提到吕去疾先生己去世,但实际先生仍然健在,虽九十五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并仍可以针代笔,乱针绣技不减。
  二、《广陵散》行文之末.从此乱针绝技,终于广陵散绝。似为点题之句,但与事实不符,如今乱针绣后继有人,且青出于蓝,乱针绣第三代传人,吕去疾先生的次子吕存先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可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以上两点错误皆因作者未经调查,想当然而为,实有不当,特予更正。 (原载《读书》二00三年第五期,题为《大师仍在世,绝技有传人》,署名董屹)
     
发表于 2012-5-30 13: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白云街有着历史的沧桑,有着不朽的故事!有着美好的回忆!
发表于 2012-5-30 14: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2-5-30 13:33
白云街有着历史的沧桑,有着不朽的故事!有着美好的回忆!

{:1_194:}
发表于 2012-5-30 14: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下次还没得电影看了
发表于 2012-5-30 14: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支持{:soso_e142:}
     
发表于 2012-5-30 1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2-5-30 13:33
白云街有着历史的沧桑,有着不朽的故事!有着美好的回忆!

同感
     
发表于 2012-5-30 2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白云街的故事还挺有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7: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希望恢复粉墙黛瓦的整体风格
     
发表于 2012-5-31 07: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曲阿学童 发表于 2012-5-30 19:38
同感

往事不堪回首,想当年,20岁来丹阳,看电影、吃咸泡饭。
     
发表于 2012-5-31 19: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浴火重生?能不死就不错了
     
发表于 2012-5-31 19: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soso__806131736349501237_4:}
     
发表于 2012-5-31 2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2-5-31 07:55
往事不堪回首,想当年,20岁来丹阳,看电影、吃咸泡饭。

作为红小兵代表学童每年都要经过白云街去大会堂参加丹阳城镇公社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的{:1_161:}
发表于 2012-5-31 2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蒲公英的梦 发表于 2012-5-30 14:45
下次还没得电影看了

可以去天地石刻园看5D的去。
     
发表于 2012-5-31 21: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曲阿学童 发表于 2012-5-31 20:17
作为红小兵代表学童每年都要经过白云街去大会堂参加丹阳城镇公社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的

学童还是优秀少先队员啊!
     
发表于 2012-6-1 06: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2-5-31 21:30
学童还是优秀少先队员啊!

那时候兴许有点人来疯吧{:1_169:}
     
发表于 2012-6-1 08: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 于 2012-6-1 08:11 编辑
曲阿学童 发表于 2012-6-1 06:04
那时候兴许有点人来疯吧


学童,你今天可以疯一次呢!六一节日快乐!
可以在房间裸爬,可以哭闹、可以躲猫猫、可以找个合适的回忆吃奶的感觉。
人生难得有几份美好回忆!
     
发表于 2012-6-1 19: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老少同乐愿与萍版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26 15:58 , Processed in 0.0654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