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7|回复: 2

文人与酒(姜铁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09: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文人与酒

姜铁军

  在中国古代,文人总是离不开的东西是酒。他们纵酒放歌,留下无数佳篇名作;他们品酒论文,留下许多美谈佳话。文人与酒在中国历史上永远是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为中国的酒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南京秦淮河边的一家酒馆,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副对联出自唐朝大诗人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之中。古代文人不但喜欢喝酒,也为酒而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有的酒文化。其中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诗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酒诗词,成为历史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像李白,诗歌创作有很高造诣,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他对于酒的喜好和研究却被许多人忽略了。他不但喜欢品酒,还创作了大量的有关酒的诗歌,有一些已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佳篇,流传至今。如《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在历史上不知道被引用过多少次,现在还出现在“白云边”酒的广告词里,可见对后人影响之深。此外,他创作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也是百读不厌的名诗,不知影响过多少饮酒客。其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是千古流传,把月下饮酒的情景写到绝至。而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在酒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酒到如此豪放的境地,除了李白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和李白齐名的杜甫在酒诗的创作上也毫不逊色,上面提到的“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作就是出自杜甫之手,而他自己创作的酒诗,在文坛上影响也很大。最著名的就数《饮中八仙歌》了。“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在这首诗中,他把唐朝著名的饮酒之人和饮酒之事,用最简洁传神的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他过人的写作功力和文学修养。语言形象传神,三言两语就把八位饮酒名人的之事、之态、之情、之神、之貌勾勒出来,不愧是大手笔。杜甫与其他文人的最大区别是,他格外关心民间疾苦,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也通过酒诗表达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这种酒诗的典型代表,表现了一位诗人与老百姓情同手足的情怀。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酒诗词,都表现了他们强烈的人文关怀,脍炙人口。我们来看在唐朝文坛久负盛名的王翰和王维分别创作的酒诗。一首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今征战几人回。”另外一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首酒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鼎鼎有名,都是因为它们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对朋友远征前以酒表达的一种情怀。王翰对自己的远征充满的那种命运不确定性,表示了少许的无奈,但其中也不乏悲壮。而王维的酒诗则表现了对朋友的亲切关怀,通过“劝酒”把这种关怀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直被后人赞赏。
    除了酒诗以外,中国古代的酒词创作也达到了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为后来的文人无所能及。像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就写过不少著名的酒词,流传至今。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的许多句子已经成为民间流传,在不同场合被反复引用的名句。虽然引用这些名句的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用途,但仅凭这些名句被广泛引用的程度就可知道,酒词在中国的影响之大。像这样的酒词在苏轼的词作中是很多的,有的非常有生活情趣,让人忍俊不禁,如《临江仙?夜归临皋》,他这样写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见景,喻情,寓意,有机融合,妙趣横生,真是绝妙好词啊!
    对酒的这种特殊喜好表现在中国古代许多的文人身上,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之所以这样发达,这样底蕴深厚,与中国文人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清代时的“扬州八怪”之一,著名文学家郑板桥也是一个对酒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先后在山东的范县和潍县当过十二年县令,期间,创作的关于酒的诗篇就有几十首,对酒文学创作生产过重要影响。他写过《野老》:“输罢官租不进城,秋风社酒各言情。明年二月逢春闰,细雨长堤着耦耕。”把喝酒与生产联系起来,还想着老百姓种地的事情,真是一位对老百姓“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好员官啊!他创作的酒诗被后人推崇是很自然的事情。
    与郑板桥不同,中国古代文人也有的把酒诗词的创作纯粹当作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和消遣,表达的是他自己心底的一种情怀,这些文人的酒诗词创作,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像宋朝的柳永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说:“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完完全全是写个人的情怀,但也不乏成为酒词的佳作。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被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比喻为文学创作的“三种境界”之一,影响甚广,被广大文学爱好者熟知。另外一位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晏殊也不示弱,在酒词创作中亦有上佳表现。《浣溪沙?恨春》就是这样一篇佳作:“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不用多说,此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相信有许多人是耳熟能详的,“似曾相识”更是成为了民间的俗语,可见酒词创作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底蕴之深,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灿烂明珠。
    把酒与艺术紧密相连,中国古代文人发扬光大了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又把它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说到中国文人与酒,有许多的故事,不是一篇短文能说得尽的。当我们端起酒杯时,会不由地想起他们,想起他们为中国酒文化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发扬这些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中国的酒文化,人中国酒文化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发表于 2012-6-18 1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酒-----------艺术也
     
发表于 2012-6-18 21: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酒兴大发,诗兴大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8-4 02:02 , Processed in 0.0730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