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言 于 2012-7-23 18:14 编辑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国人“吃文化”的再次升温无疑又烧了一把大火。的确,反观现实中,人也许可以不工作,但不可以不吃饭。照此看来,吃饭确实比工作重要。可时下吃饭被夸张得匪夷所思。中国人见面一句“吃了吗”足以证明吃饭被提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一句“接待就是喝醉”的官场用语更是把吃饭推到了登峰造极的绝妙地位,刻画得栩栩如生。走亲访友、迎来送往,吃饭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正常的工作会议,吃饭也是不可少的。而且吃饭的档次,酒水也是非常讲究的,基本上就是海吃海喝,豪饮豪醉,这大概是中国社会特有的饮食习俗和政治风景,另一层意义上的“舌尖上的中国”吧!
例如上面来检查,兄弟单位来参观,同级地方来考察,当地主要领导陪同是应有之义。再忙,不陪同学习考察,也要陪同吃饭,因为只陪同学习考察而不陪吃,人家就认为不重视,不陪同考察和会议,只陪同吃饭反而认为重视,相反,如果你陪同了半天,到吃饭时说还有事走了,人家对你的热情很可能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有些工作干脆不开会,只吃饭,在饭桌上边吃边谈解决问题,或以吃饭形式心照不宣解决问题,因而往往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主要领导会议可以不参加,活动可以不到位,但吃饭一般是不能不去的,哪怕去坐一会,敬杯酒,再去赶场子也是要到位的。当然,托人办事,那是非请吃饭不可的,似乎也顺理成章。
由此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就被陪吃陪喝占用了,很多人的人生消耗在了陪吃陪喝上了。一位哲人说过:衡量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关键是他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长短,而不在寿命本身的长短。这可以给人启示。报载台湾国民党召开代表大会,会议材料和午餐都一同放在代表的座位上,一些代表落坐后往往打开那简单的快餐看看,感到比上次的要好,因而非常满足。我想,那些有满足感的“代表”们也一定是重视生命质量的人,最起码,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超过了对吃饭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