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历史变革,留下了群众前进步伐的印记。说起丹阳城内的白云街、许庙巷,它曾有过千百年的繁荣史。作为丹阳历史研究协会成员之一的韩梦庆老先生如今再追忆其街往事,仍觉身临其境。 韩老口中的“许庙巷”是不是就是现在原二招旁的那条路面不算宽敞的老街——“许乌巷”?“正是!”韩老告诉记者,在1926年前,丹阳城都没有地名,直到解放后,国家实施地名普查,丹阳城内才开始有地名跟路牌。可能是当时开展地名普查的工作人员调查不仔细或者是操作失误,群众喊了一辈子的“许庙巷”阴差阳错就成了如今的“许乌巷”了! 经过韩老释疑,我们知道“许乌巷”就是过去的“许庙巷”,那么,有人就会问,“许庙巷”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白云街里,过去有一座凝真观,这座道观跟“许庙巷”的由来有着莫大关联。 据韩老介绍,凝真观始建于元朝天顺元年,坐落于白云街的东首,是丹阳修建较早的道观之一。期间,几经毁坏又几经重建。咸丰1860年,凝真观又遭损毁,后虽有修缮,却再无昔日繁华。 “作为庙、观,大殿内自然少不了各自供奉的塑像。韩老说,凝真观内的殿堂,主供许逊真人塑像,俗称‘许庙’。许逊,嗜神仙修炼之术,曾来丹阳西门外仙坛观,拜谌母为师,被道教奉为旌jing阳真君。凝真观对面朝南,有一条巷子,可通当时的大街(现在的新民路),因此,这条巷子就被取名为大家熟知的‘许庙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