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典藏丹阳 于 2012-7-26 08:10 编辑
四、 胡风西韵
朦胧之中,感受到了乘客们的躁动,长达五个小时的航行即将划上句号,环观周围之人,皆为旅行者装束,步出航站大厅时个个露出轻松的神色,知道大家都在为重新回到大地的拥抱而感到喜悦。 说实话,此次新疆之行的时间点有许多巧合:一是旅行团确定时间与报名之后,媒体报道了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GS7554航班“6•29”劫机案;相隔仅一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又发生了6.6级地震,因此,原先预订同程的团员有退订的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安全抵达,众团员都暗自庆幸,我也暗自嘟囔:新疆啊,想说爱你不容易哟! 新疆的地陪是位陈姓美女,不待我们打听便自报山门是“水又族”人,待大家转过筋来,方才明白三点水加一又字,不正是“汉”字吗! 地陪快人快语,从机场到市中心的30分钟行程,不停地侃起了新疆特色的风土人情。其中,新疆八大怪大概是最能代表人情风貌的了: 第一怪:神秘湖里出妖怪。神秘湖就是指喀纳斯湖。喀纳斯湖区一直流传着一个湖怪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牧民把十几匹马赶到喀纳斯湖边放牧,天气非常好,牧民躺在湖边较远的一片草地上,闻着醉人的花香进入了梦乡,十几匹马在湖边饮水、吃草。这时马匹一声惊叫,惊醒了牧民,眼前的情景让牧民惊呆了,一个巨大的怪物把一匹马拖进了湖里。湖怪之说由此传开…… 第二怪:男人爱把绿帽戴。在新疆,你会看到这里的维吾尔族男人大多戴一顶布满花纹的绣花帽,他们在生活中偏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和平、期望、生命的象征。所以男子也喜好戴以绿色为基调的绿花帽。新疆人的帽子花式万千,很多游客会到民族用品巴扎上选购绣花帽,留作丝路旅行的纪念。 第三怪:春夏秋冬一天来。新疆是离海洋最远的地区,有着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周围的高大山脉阻挡着海洋暖湿气流的进入,形成了新疆境内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居住在这里的人,往往是早晨穿棉衣中午穿单衣,人们常用这两句话来形容新疆的气候特征:“早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第四怪:鬼哭狼嚎谁作怪。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北110公里处的乌尔禾区,方圆约10余平方公里。每到黄昏,这里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古堡”森森、“魔影”幢幢----夜幕降临时,则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怪异、凄厉的声音更增添了阴森恐怖的气氛。因此,当地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都称它为“鬼城”。亿万年前,这里原是汪洋一片的淡水湖泊。由于地壳的原因,这里出现了戈壁荒地。年复一年的风蚀雨剥,又使地面形成内外交错和形状怪异的土堆、石层。这种地貌被称作“雅丹地貌”。 第五怪:骆驼比车跑的快。在新疆,大片的土地是戈壁荒漠,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人烟。这里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被称之为"死亡之海"。 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是沙尘暴,车辆无法通行,有些地方从未有人去过。这里寸草不生,没有水源。进入沙漠里的人,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如果要进入沙漠,只有骆驼可以做为交通工具。 第六怪:鞭子底下谈恋爱。“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它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姑娘追”在夏秋季的草原上举行。活动开始一对对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点并排慢行,这时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谑或求爱,姑娘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返程时小伙子须策马急驰,姑娘则在后面拿鞭追打。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只见鞭子在小伙子头上转圈虚打,却不见鞭梢落其身,或是姑娘故意将鞭子抽打到小伙子骑的马屁股上。 第七怪:吹风石头砸脑袋。说起“风吹石头砸脑袋”,就是指小草湖30里风区。因这里地处风口,最大风力可达12级,因此过往的车辆时常要停运且关闭公路。人们形容这里一年就刮一次风:“从春天刮到冬天”。坐落在柴窝堡的风力发电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厂,最高的塔架高达50多米,仅风力叶片就有26米长,单机最大功率600千瓦。 第八怪:条条井水连起来。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二千年前汉代就已经出现,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末陆续兴建的。清末禁烟而遭贬并充军的爱国大臣林则徐途经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他筹集资金组织民众大兴土木工程,建筑的众多坎儿井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蓄水与灌溉的作用。 此外,还有另一种版本的“新疆十八怪”: 1. 鞭子底下谈恋爱:你听说过“姑娘追”吗?你亲眼看过“姑娘追”吗?原来,“姑娘追”的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 2.兵团姑娘不对外:没有到过新疆的人,早已听说新疆有个“生产建设兵团”;到新疆旅游,自然也就想认识一下生产建设兵团。说兵团,话兵团,得从它的源头说起…… 3.吃的烤馕象锅盖:在新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馕,吃到馕。是维吾尔族人的主要面食。“馕”,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烤面饼…… 4.达坂城姑娘把妹带: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唱红了全新疆,全中国。无论你在哪里,只要听到这首旋律优美、歌词诙谐、俏皮的维吾尔民歌,就会想到新疆…… 5.大盘鸡里拌皮带:当你从乌鲁木齐市出发,沿着312国道东南行40多公里,经过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穿过柴窝堡小镇时,你会惊奇地看到道路两旁一排排的食肆门前 …… 6.风吹石头砸脑袋:一担起大风,人们就可能联想到沿海的台风。然而,你可知道,新疆一些地方刮起的大风,到了顶级时,其猛烈之势竟不亚于沿海的台风。新疆人把这些大风区统统叫做…… 7.古丝道上地名怪:不少到过新疆旅游的内地朋友,总觉得新疆的一些地名有点古里古怪的,什么猩猩峡、一碗泉、三间房、四棵树、鄯善、乌鲁木齐…… 8.胶鞋套在皮靴外:“晴天乱风一身土,雨天化雪两脚泥”,这是旧时乌鲁木齐人形容这座老城卫生面貌的一句俗话。在四五十年前的乌鲁木齐…… 9.结婚宴席无酒菜:一提起结婚礼宴,人们就会想到七碟八碗九大盘、鸡鸭鱼肉摆满台的场面,“好烟好酒尽管上,好菜堆成山一样,管它是否能吃完…… 10.井底全部连起来:我国有驰名于世的三大古代建筑工程:长城、运河、坎尔井。而坎尔井就产生于新疆。现在,吐鲁番的坎尔井,已成为一大旅游景观 …… 11.敬酒歌声不外卖:每当你来到新疆蒙古族人居住的地方,或者是碰巧见到蒙古族人喜庆的场合,你就很容易被他们热烈而独特的敬酒礼节深深吸引…… 12.美玉泡酒酒更醇:常听到一些旅游者爱开这样的玩笑:“到北京看城头,到西安看坟头,到桂林看山头,到新疆看石头。”的确,新疆到处有石头…… 13.男人爱把花帽戴:新疆兄弟民族的帽子,颜色、帽形是多种多样的,最典型的是维吾尔人的绿花帽。它是用手工、丝线绣上花叶图案的四方棱形的花帽…… 14.汽车要比火车快:当你乘坐汽车行驶在312国道新疆境内的高速公路上时,你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铁路与公路平行靠近,火车与汽车并排奔驰…… 15.铁床摆在大门外:当你来到吐鲁番火焰山下参观高昌故封存,走进火焰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家家户户的门口或者院落里的葡萄架下…… 16.夏日要把皮袄带:“出门要带三件宝:风镜、水壶、大皮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两句新疆俚语十分形象的表现了…… 17.香甜瓜果吃不败: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瓜果之多,品种质量之优良,在我国甚至在亚洲,都是名列前矛的…… 18.”猪”字不可随便说出来:新疆信仰伊斯教的兄弟民族多是不食猪肉的,也是忌讳别人嘴上胡乱跑马的…… 在一路欢声笑语中,我们抵达了下榻的酒店----金西域酒店。匆匆洗漱之后,众人又赶往此行旅游的首个探访地----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 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2004年入选乌鲁木齐市“十佳建筑”,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新疆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它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又一座标志性景观建筑。硬件设施包括100000平方米超级建筑群、6100平方米大巴扎宴会厅、8000平方米大巴扎美食广场、3000平方米大巴扎欢乐广场、600平方米大巴扎室外表演广场、80米新疆第一观光塔、1座观光伊斯兰清真寺、1个露天大型舞台。宴会厅是新疆目前最大的具备大型歌舞表演并同时可容纳1000人用餐、以新疆民族歌舞、文化、饮食结为—体的大型歌舞宴会厅。饮食改变了传统的围餐制,采用欧美西式的分餐制,以新疆民间歌舞表演为主导的观赏性餐饮广场。 大巴扎经营项目繁多,规模之大,蔚为壮观。如各类品牌服饰、鞋帽;地毯、皮具、刀具、乐器、陶器和金银铜铁各类工艺品;精品百货、化妆品、各类干果水果、特色美食和休闲娱乐项目等,民族服饰、布艺、地毯、秘药、土特干果、手工艺品、百货和玉器珠宝等八大专业市场也陈设其中。 进入了大巴扎,入座之后,音乐声缓缓响起,高大的天幕交相映射出美轮美奂的新疆地区伊斯兰风格建筑、秀美的西域风光、和田大枣、吐鲁番葡萄及各个民族俊男美女幻灯景观,舞台上新疆少数民族的各色男女,身着五彩缤纷、艳丽异常的服饰,个个高鼻深目,峨冠博带,男子俊朗,女儿秀美,或健硕,或骄媚,时而纵列,时而横排,变幻莫测,随着高亢激越的新疆地区民族音乐翩翩起舞。其中,当数维吾尔歌舞深具特色。 维吾尔族古称回纥、回鹘、畏兀儿等,曾信奉萨满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维吾尔族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与宗教信仰,在他们的舞蹈中都有所表现。据《魏书•高车传》记载:“合聚祭天,众至数万……游绕歌吟忻忻。”反映了其先民在漠北游牧时期盛大的萨满祭天仪式中的舞蹈活动。回鹘时期民间与宫廷的乐舞活动以及佛教对歌舞的影响,在唐宋以来的史籍中都有记载。敦煌石窟中的飞天等艺术形象,令中外考古研究者惊奇不已。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西交通要道,也是古西域乐舞盛行的地方。中原文化及印度、伊朗文化为主,对新疆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而西域乐舞对中原及其他地区乐舞,也有深远的影响。汉、唐时期著名的于阗乐、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等都出自新疆境内。至今上述地区依然保持着乐舞风习,流传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大多与新疆著名古典音乐套曲木卡姆相结合,许多小型表演性节目,多在群众欢聚娱乐的“麦西来甫”中进行。木卡姆的演奏与麦西来甫的活动,都是新疆的传统风习,木卡姆使民间音乐规范化,促进了民间舞蹈的发展;麦西来甫则给人们提供了学习本族、本地区风俗、仪礼,学习民间舞蹈和进行即兴创作的机会。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 3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现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发展和创新。维吾尔族舞蹈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膝部连续性的微颤或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柔美,衔接自然。旋转快速、多姿和嘎然而止。各种舞蹈形式的旋转,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作竞技性旋转。音乐伴奏多用切分音、符点节奏,弱拍处常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色彩。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扭脖”、“捻头”、“翻腕”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人们常说“艺术是无国界的”,从新疆的舞蹈表演中我们似乎从中能够看到俄罗斯民族舞蹈的风格,可见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少年时代,隔壁邻居有一位女子的亲属是和田地区邮电局长,她自幼在西域生长,除了长相酷类胡人,也学会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元素,表演之余也向我等传授一二,但屡学不会也就兴味索然了。 台上的胡姬胡汉表演着胡歌胡舞,一众看客则在台下忙着胡吃海塞,压根儿就没闲着。一是大清早就空腹匆匆直奔上海机场而去,飞机上那点快餐根本不够塞牙缝的,有面皮厚者向空姐再要一份,大多数乘客只想着到新疆之后品尝一下异域风格的晚餐。在大巴扎观剧的代价是268元,其中包含了自助餐的成份,有蔬菜、水果和、羊肉串与其它说不上名头的食品,孩子们欢乐地穿梭往来餐桌与食摊之间,须臾间十余串烤羊肉下了肚,而我则宁愿远观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老老实实地吃着团友们拿来的素食与水果,因为出发前一天的腹泻,不敢因贪口腹之欲而影响第二天的集体行动,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我的小心谨慎是正确的。 民族艺术家的歌唱曲目中有一些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老歌,如《我们新疆是好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于是便迅速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形成了台上唱来台下和的高潮局面。在歌舞结束之前的助兴节目之一便是邀请台下客人上台共舞,导游顾俊叶与团员徐凌按捺不住窜上台与演员共舞一曲。金石投资公司老总徐凌,在晚会举行的艺术品书画现场拍卖时频频应拍,拿下了几幅作品,一是回家方便馈赠友人,二是也算是为新疆文化艺术发展做点贡献。此举颇令来自北京、重庆等地的客人侧目,想不到不显山露水的小小丹阳,竟然有如此风头豪客。 出得大巴扎已是临近22时,光线仍然十分明亮,家乡的孩子们此时当是入睡时分了,江苏与新疆相差了整整2个小时的时差。回家后百度了一下:”整个中国使用相同的时区, 这就使得这个时区特别的大。在中国最西部的地区, 太阳最高的时候是下午3点, 在最东部是上午11点。从单纯的地理行政区划来看,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横跨了从东五区到东九区共计五个时区。为了行政管理方便统一了全国的时区,均为东八区,也常被记为UTC+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