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卷在手 于 2012-8-14 21:22 编辑
醉里乾坤大 杯中日月长
很久以前,有人对我说,千万不要对一个从不曾醉酒的人交心。我起初不解,继而觉得有三分道理,然后开始庆幸自己似乎曾经醉过一次。
从不好酒,但若座中有人善于劝酒,我也会浅酌,免得败了人家的兴致。按说以我这样的酒量和酒品,没理由来写什么关于酒的文字,免得诸位酒中豪杰们嗤之以鼻。好在咱也是醉过酒的人,因而厚颜打着酒文化的旗号,勉强胡诌几句。
言归正传吧。偶然翻阅诗词,发现中国的文化,很多都在酒缸里泡着。纵观墨客文豪,酩酊之徒八九。
不妨先听陶令言: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言下意,套用东北某星名言: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在世间,沽酒靠赊”,或者是“人已走向天堂,酒仍在杯中流淌”,甚或是“平生唯一恨,量浅不能饮”。
酒是好东西。君不见即便是戎装儿女,十足勇猛,也是借酒力三分?
《三国演义》中有经典一出——关羽温酒斩华雄:
董卓手下的大将华雄迎战孙坚,孙坚不敌华雄的神勇。随后,袁绍又连续折了几员大将。此时,关羽自荐去战华雄,并与曹操约定战败华雄再来饮酒。关羽快马出战华雄,只一个回合就将华雄斩于马下。回来的时候,杯中的酒尚温热。
世人皆论云长武艺高强,弱水却窃以为美酒也有功。酒在,胆在,动力在,谁舍得这杯中温温的酒,独走奈何桥?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只要读过边塞诗的,没有不知道这两句的。这诗中兼具疯狂的醉和真实的醒,其意境是那么豪迈又浪漫——战鼓震天中酩酊大醉,杀声四起中鼾声如雷。而诗中的思想内核又是那么尖锐——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了就没有想过活着回去。壮士的逻辑就是只要酒杯不空,殒命也当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即便是失意闲居信州,为酿一场迟暮的梦,稼轩也只愿意将沙场征战的快意和酣畅放在烈烈的酒精中燃烧着。
美酒,滋养着英雄胆气,于是,闻着酒精的芬芳,我们听见豪言壮语在耳边——“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酒,是造就英雄的酒。
即便离开了沙场,凡人大多也离不开酒。
“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酒鼻祖李白告诉我们:酒是生活里第一要紧的,兜里即便没有闲钱,创造条件也得换上三两酒钱。
很佩服斯人的。你看,中国的古诗人,大多与酒的缘份极深,不管能饮或不能饮,总要写写酒诗,说说醉话,但象李白那样在酒诗醉话中,高扬生命的激情,痛快淋漓,天才极致,而又无所顾忌地倾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追求与失望、愤怒与忧伤……将自己整个心灵世界坦露无隐,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的诗酒精神、旺盛的生命力和悲壮的审美意识的还没有第二个。什么叫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读一读他的《将近酒》就明白了。试想下李白如果没有酒也许就写不出这些潇洒豪迈的诗词,今天我们也不能欣赏到了。
听着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辛弃疾一路唱着,一路醉着: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一直喝到烂醉至此,哈哈。
当然,他也有喝闷酒的时候,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也不例外: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瞧稼轩这闷酒喝得,还好,生出了一首词,不枉了那三两好酒。
张先也愁饮孤独:“《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借酒浇愁者,也是古来有之,至今也不绝。
还有人借酒哭鼻子的:“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虽然这样的若小儿女的情态不足取,但若能感动那个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不过,酒依然还得划归好东西一类,连一代枭雄曹操都赋诗为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谁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在曹大英雄看来,有时酒就能解千愁,酒中有人生百年,江山社稷。如果有一万种选择,即便是失了江山,他也不会学后来的李煜,愁眉苦脸哀叹着“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只会和着黄钟大吕,高唱“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独闷闷,不如众乐乐。”所以,喝酒还是要有良朋三五人为好。而中华礼仪之邦,这待客之道,也恰在一个“酒”字。
菜不论好歹,酒管够就成啊,“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感情够深的了,喝到后来,已经是“人情似故乡”,“他乡作故乡”,靠的可不就是宾主间这会饮美酒三百杯的热情和豪气?
酒中还有生计哩!“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借酒写上几首诗词挣上几个酒钱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生产运营的良性循环 。
总之,只要三杯下肚,酒入吟眸,处处得佳构。 即便是远离了征战的沙场,江南的亭台水榭,只要有酒,遍地都是风物无限好。
愁闲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试问酒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在情商不凡的男人眼里,杯中的“它”堪与怀中的“她”相媲美。
“笑谈天下事,醉卧美人膝。”酒中高趣者,当然是如这般胸怀天下,既有济世之伟略,谈笑间安抚了天下苍生,也有豪饮之酒量,拼将为红颜的情商。哈哈。
不过,学柳永,收敛起大志,偶尔小资一番,也不错的。看看柳咏说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知道了。他爱酒爱女人真正是风流才子,且把两者玩得出云入画,游刃有余。他是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不修边幅的小丑,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千百年来,敢如此沉沦的惟有柳永,沉沦到如此精彩的也只有柳永!他借酒送别,一送便是千古绝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雨霖铃》)
以酒送故人,自己先买醉,这样,离愁肠断的,断然不会是自己,至于酒醒后会怎样,且待酒醒后再说吧。这柳三变,还颇有些智慧。
从古至今,这送别的酒,是一定要喝的。
“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远走的人都喝懵了,要去哪里估计都不知道吧,何来离觞可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杯酒,就是一段故人情怀,只消一杯,此去纵有千万里,萦怀日日是阳关啊。
上面的例证,都是指男子有酒便诗兴大发,妙笔生花,其实女子亦如此。我喜爱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就是这样的,她的诗词处处散发酒香。她前期的诗词休闲欢快: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如梦令》)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不禁要深深感谢那三杯薄酒,赠给易安一个清凉的黄昏。
后期伤感悲叹酒在的作品里也有不同的味道。如这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苏子说,有酒的日子真好,可以借酒买醉,忘了生之烦忧,仰天唱一曲“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可以胡说九道,以小卖小,甚至出言不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
从熙宁三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九岁,却自称"老夫",乍看还真的醉得不轻,所以,苏轼是曲笔大抒青云志,借出猎的豪兴,拼出十二分的酒劲,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我心寄明月,谁人还看不出他的酒后肝胆?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天若不爱酒,天应无酒星。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所以,能喝还是喝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