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均并列其中,这是因为竹,挺拔秀丽,潇洒多姿、四季常青,虚心气节,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用绿荫呵护着大地,将财富奉献给人类。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品格一一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古往今来,诗人咏竹,文人写竹,画家画竹,艺人刻竹,竹不仅是劳动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而且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材料。中华先人用竹子编织,雕刻各种赏心悦目的工艺作品,丰富了竹文化的内涵。根据文献记载,竹雕刻在西周时已经形成,唐宋代竹雕刻成为专门技艺,明清时期是竹雕刻艺术的发展期,不但竹雕刻工艺品众多,而且吸引了一批具备文学修养的书画家广泛参与,超脱了一般工艺品的匠俗之气,使得竹雕刻作品儒雅有韵。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民间一些刻竹艺人得到国家的保护和重视,设立了国家级的工艺美术研究机构,造就了竹雕刻史上的一代宗师,如江苏武进的徐素白、浙江金西崖等。 竹子的坚韧、挺拨、傲寒、常青的品格精神,激励着人们,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批前辈竹刻家相继离世,但是竹刻艺术的种子仍在生根发芽,竹雕刻宗师徐素白的二子秉言、三子秉方无论是在国家经济贫困时期,还是文革时期,仍然坚持刻竹创作研究,从未中断。把中国画的精气神韵,墨韵、笔意在竹刻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福祉,将留青竹刻推向了更高的艺术殿堂,被国家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竹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其中竹刻工艺艺术独树一帜,异彩缤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历来被文人雅士珍爱收藏。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精神风貌。对中国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云飞竹刻工作室 王云飞 李松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