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1|回复: 8

与其财富百万留子孙 不如文章几篇传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16: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一个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知道你们爸妈干什么的请举手。”全班小朋友几乎都举手了;“那么小朋友,知道你们的爷爷奶奶干什么的请举手。”只有个别小朋友举手;“小朋友,你们太爷爷和太奶奶是干什么的请举手。”结果全班小朋友无一人举手。
   
      小朋友因为和太爷爷和太奶奶没有接触,当然没有感情,自然也就不知道他们的为人学识、脾气性格和爱好经历了。所以说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但是这也启发了我,我们究竟要留些什么东西给我们的子孙?
   
      中国人喜欢把物质财富传给后人,比如说给儿孙留下了几套房子、数垄田亩,一笔存款等,但是很少有人把文章、照片等精神财富作为重要的遗产来传承给后人。在我看来,一切的物质财富都会因时光的流逝而磨灭,战争的残酷而消失,革命的斗争而转移。甚至庞大的遗产会招来杀身之祸、引来兄弟纷争。所以说物质财富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持久的。而我们的前辈往往没有文章这样的东西留下,儿孙们自然无法穿越时空来和自己的前辈交流和对话,更无从读懂先辈的思想和学识。这的确不能怪罪我们的子孙,如果有错也是我们自己。
   
      说起文章来,想想真的搞笑,小时候最怕写文章,想不到长大后居然会靠文章吃饭,也许是冥冥之中,历史和我开了个玩笑。不过想起小时候的作文,“假大空”得让人脸红:“胸口佩戴鲜艳的红领巾,穿着节日的盛装,蹦蹦跳跳的上学去了。”后来自学考试时,看到曹丕对文章的评价“经国之伟业,不朽的盛事。”再加上懂得了“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顿时对文学肃然起敬起来。这也引发了我对理科和文科的思考和认识,现在中国人往往是有“理”走遍天下,要孩子学理,觉得学文的没有学理的聪明,我真的是无话可说!举例说明:一个理科生盖了一幢楼房,一个文科生在上面写了篇文章:《岳阳楼记》,让楼房名扬海外,传之千古!其实那个理科生盖的楼房早就倒了,但是这篇文章却让楼房一次次重新竖立起来,至今每天的银子还能哗哗的流进来。你说是理科生功劳大还是文科生威力大?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理科也更加复杂和细分,以前发明靠个人就行了,现在得要一个科研团队。如果穷其一生,只是参与发明“和谐号”动车数以万计个零件之一,岂不是太郁闷了?而且现代的科技日新月异,试想如果整个BB机都是你发明的,但是现在已经淘汰了,哪你的成功感何来,自豪感何在?而文章却不一样,首先文章肯定是个人创作,很少集体创作;第二文章如果是名篇,可以藏之深山,传之千古。第三如果文章真能“洛阳纸贵”,还可以长期版权收益。由此看来,明明是文科有“理”,理科岂有此“理”?
   
      当然,“文科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中国的“文字狱”哪是相当厉害的,就连苏东坡这样世界级的名人都差点被杀头,所以选择文科一定要莫谈政治,只写花草,不写时政,光谈友谊。这点切记切记。
   
      我一直认为,读文章就是和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如果你读懂、看透作者的心思和想法,那么就是你走进了他的世界,在和他在交流,在沟通。而一直以来都有“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说法,通过深度阅读一个人的文章,你不难了解作者的看法想法、脾气性格、人生经历和观点态度。所以,一个人如果经常写点文章,长期以往,集之成册,虽然人会死,但是后人们通过阅读文章,一个栩栩如生的你的形象又会“复活”起来。这要比给子孙留下房产、地产、金条要有意思得多。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写作的原因。
     
发表于 2012-11-2 17: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2 2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非常同意!好文章!{:soso_e179:}
     
发表于 2012-11-4 1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说的在理。然而,中国有中国的状况,事过境迁,孔夫子的文章,谁能比较,但时而批判,时面传承,没有定数。靠文章节吃饭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再说这碗饭并不好吃,多少文人墨客因此倒霉。还是把质朴的人品、为善的心田留于后人吧。
     
发表于 2012-11-4 1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文章是给人看的,读者会进入你的内心世界,所以作者要用心去写!
     
发表于 2012-11-4 19: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82:}精神财富大于物质财富!
发表于 2012-11-4 23:2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一剑刻江南,刚柔并济,独树一帜,文,传千古
发表于 2012-11-4 23:3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见字如见人,如此,甚好!
发表于 2012-11-4 23:35: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子孙后代曰:跟风莫言,不如追风丹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6 06:23 , Processed in 0.0660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