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竹子 于 2012-11-19 11:17 编辑
周末的午后,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身上,暖暖的。泡一杯淡茶,打开电脑,慵懒地把思绪再次拉回到两个星期前的那次大明山之行。习惯了每次出行归来,都要或多或少留下一些文字,为的是丰满那多年以后逐渐模糊的记忆:某年某月某日,我,在路上…… 这是第三次参加小驴的活动,却是第一次背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装备,更是为考试宅居数月后终于可以“复得返自然”。对于大明山并不陌生,几年前单位组织过一次,只是那时走的是正道,而小驴是从来不走寻常路的。19日清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23头驴们打点行装,精神抖擞,向大明山深处进发。
已是深秋,萧瑟的秋风、凋零的叶子、枯黄的野草、深邃的远山,满目尽是秋独有的色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对于文人,“秋”向来是一个敏感的字眼。怀想某某诗人面对如此秋景,必要生出几多愁绪,感慨良多,吟下他的“凄凄惨惨戚戚”来。而在兴致勃勃的我,有的全是愉悦和昂扬的斗志。
开始的一段还算轻松,体力充沛,路也比较好走,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停下歇息时,清冷的山风吹来,不禁打了个哆嗦。一个多小时后,山路渐渐陡峭起来,仅靠两只脚已无法正常前进,必须手脚配合,四肢并用。手先抓住藤蔓或裸露的树根,脚再踩准落脚点,时而蜷缩,时而舒展,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吧!因之前下过雨,山路湿滑,大家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或许远处连绵的大山很赏心悦目,或许一只大鸟映衬着碧蓝的天空飞过,或许不远处色彩斑斓的野果很诱人,可对于气喘吁吁的我,此时已无暇顾及,专心地爬好每一步才更重要。课文《桂林山水》中写道:“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爬过一段险峰时,我想到了这一句。再回头远望,被云雾缭绕的群山远远近近、层层叠叠,我端起相机,可小小的镜头又怎能拍尽这样的雄壮和秀丽!
穿过石缝心胆寒 行程中要穿过一段由两块巨大的石头组成的石缝。如果是徒手,一个人穿过,难度或许会小一些,可背上那沉甸甸的大包这时成了最大的障碍。只有两块大石,没有其他可以借助的外力,而本身石头上可以落脚的地方也不明显。第一次攀爬时,因为过于盲目,没有找准点,脚上无法用力。尽管队友鼎力相助,可身体还是稳不住,直往下滑,无奈之下,只能从头再来。有了第一次的失利,第二次就有经验了。落脚、稳住、发力,成功通过!此时,战胜艰难险阻的快感和成就感伴随着膝盖和手臂擦破的微微疼痛感萦绕在心头。
绝望坡上赏落叶 绝望坡是下午行程中的一个挑战点,所谓绝望坡,就是一段很长很长的上坡路。路显然比上午要好走得多,四肢可以重回双脚,只是一直在上坡,步子迈起来就特别费力,时间一长,两脚如负千斤,“爬”也变成了“挪”。可这样的挪却有另一种舒服,脚下厚厚的落叶如同软绵绵的地毯,一脚下去,松松软软,没过了厚重的鞋子。有个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叶落归根,金黄的叶子完成了它的使命,回归大地,铺满整个山坡。而在那光秃秃的枝头正悄悄孕育着新的生命,等待来年春天绚丽绽放。绝望坡上还没有完全绝望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顶峰。
八个小时的自虐后,带着满身的泥泞和酸痛,我们到达山脚,顺利完成了这次驴行。一个队友在体力透支时感慨道:“这样的天气在家晒晒太阳、钓钓鱼、喝喝茶多好,干嘛跑出来自讨苦吃、花钱找罪受啊!”的确如此,可是我们还是来了,而且我知道回去后一定还会计划下一次的出行。
在路上,那肆意狂吼的歌谣、赏心悦目的风景,那大汗淋漓的酣畅、历经艰险后的愉悦感,那一路的相互关照、困难时伸出的一双双知名或不知名的手,所有的所有,只有在路上的人才能明了。生活,重要的是过程,只有勇于去尝试,勇于去体验,才能领会它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