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9|回复: 1

我省已公推差选37位市县党政一把手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8 10: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我省已公推差选37位市县党政一把手人选  
      竞争择优,让知情人投好知情票     2012-12-18
      12月12日,徐州市委常委会经差额票决,决定贾兴民为该市鼓楼区区长人选。贾兴民现任徐州市国土局副局长、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而半个月前,现任句容市委常委、副市长黄万荣,被镇江市委推荐为当地京口区区长人选。这两人,均是通过公推差选获此机遇的。与此同时,句容、扬中及新沂3市市长人选的公推差选也在进行中。
  此前,全省12位由公推差选产生的新任县委书记,已于10月中旬就位。包括他们在内,自去年以来,全省已有16位省辖市党政一把手、21位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以及15位省辖市党委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均由公推差选产生人选。
  公推差选,这种干部选拔的新方式,在新一轮地方党委、政府换届中被密集使用,这向干部群体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
  把初始提名权交给更多人
  县委书记这个岗位极为重要,能否选准人、选对人,直接影响一方发展。尽管《干部任用条例》早有规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初始人选都要经民主推荐产生,但在不少人看来,县委书记就是由几个人圈定的。而江苏近年来的做法,让很多人打消了这种看法。
  今年7月,因为换届,全省部分县委书记出现空缺,省委决定采用公推差选选配人选。之后,部分县(市)区长出现空缺,也用这种方式产生人选。新方式带来新变化:
  把初始人选的提名权交给更多人。省委要求,此次选配县委书记,第一程序必须是民主推荐。可以说,最终当选的12人,都是民意推出来的。公推怎么推?差选怎么选?“两推一述一问”是核心环节。我们不妨以镇江为例,还原这个过程。该市下辖的句容、扬中两市市委书记及京口区委书记,均由公推差选产生。
  一推,由镇江170多名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推出3个职位的初始提名人选这些握有投票权的人,除市四套班子成员、法检两长,还有县区正职及市直部门一把手他们参加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从当地符合条件的500多名处级干部中,按1:3的比例,推出9人进入下一轮。他们中,5人来自市级机关,另4人则是现任县级市市长、区长。
  二推,有79名领导干部参加,其中包括副市级以上领导,以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
  投票前,还有两个环节。先是“一述”。入围者近三年的考核实绩,加上各人的述职、述德、述绩书面材料,由组织部门下发与会者;再搞“一问”。由省内外5名专家组成考官团队,按镇江对县(区)委书记的岗位要求,出了两套题,现场抽取一套,所有人选上台演讲。与会领导综合各人表现,当场署名投票,按1:2的比例,从9人中淘汰3人。入围的6人,按干部管理权限,扬中、句容市委书记人选,由省委组织考察酝酿,每个岗位提交两人,由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决出最终人选。京口区委书记,则由镇江市委按同样程序,产生最终人选。
      将差额竞争贯穿选拔全程。
      镇江这次公推差选3名县(区)委书记,从500多人到9人,再到6人,直至最终3人,从公推初始人选到常委会票决考察人选,全程差额,全程竞争。
  在全国,江苏公推差选力度大,选拔岗位的层级最高。不光是县(市)区委书记,去年以来,在新一轮党委、政府换届中,全省有多个关键岗位的一把手通过公推差选产生人选。关键岗位使用公推差选,使得这一制度向更大范围推广。今年4月,盐城公推差选10名市直部门一把手;8月,镇江公推差选7名市直部门一把手。而苏州规定,市管正职出现空缺,一律组织公推差选。去年至今,该市已公推差选60多名处级干部,其中包括18个市直部门一把手。
  这是实实在在的民主
  公推差选带来哪些积极意义?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盛克勤说,公推差选是对干部制度改革既有成果的集成创新,用这种方式选人用人,深化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探索,增强了初始人选提名的科学性,而且满足了社会的知情权,提高了干部选任的公信度与满意度。
  与其他干部选拔方式相比,公推差选周期短、程序简单、操作简单。有些地方搞公开选拔,每选出一个职位人选,要花十几万元。省委组织部公选办主任季培东说,公推差选针对性很强,选拔关键岗位一把手,如有合适人选,无需扩大范围,完全可以充分相信民意,让民意推出初始人选。
  事实的确如此。公推差选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及市直部门一把手,在相关省辖市,参加一推的领导干部,少则一两百人,多则四五百人。到了二推,那是市委全会扩大会,四套班子加市委委员、候补委员,足有大几十号人参加投票。为了更充分体现民意,部分地区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部分群众参加“二推”。而公推差选省辖市党政一把手时,全省有200多名正厅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投票。至于被推选的对象,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符合条件的都有机会。显然,公推差选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
  “过去,选拔关键岗位一把手,主要领导的意见往往起决定作用,现在把提名权交给更多人,一切由程序说了算,领导看中的人,如果没被推出来,那就根本没机会。”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说。而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洪浩认为,公推公选扩大了提名环节的民主,这是实实在在的民主。更为重要的是,公推差选之“差”,不是“假差”,不是“陪差”,而是真差。去年,全省省市联动公推公选省辖市党政一把手,采取省市联动,如果市里“一推”人选高度集中,在当地形不成充分竞争,省里指派强手与之竞争,以保证竞争强度。
  在“有数的范围内”选好人
  “县委书记不好干。既要有谋划能力,给县域发展找准定位找准路径;又要有实干经验,从容驾驭复杂局面,不把矛盾往上交,不把困难往下推;还要有出色的领导力,善于协调平衡,带好班子,用好不同特点的干部。”扬中市委书记孙乾贵认为,公推差选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很强的民主性、竞争性。
  与孙乾贵相同,滨海县委书记李逸浩也是通过公推差选,刚走上县委书记岗位的。他认为,一个干部的业绩、能力、品行怎样,从高层到基层,有目共睹。平时干不好,大家不认可,就不会推你。
  此次选出的12位县委书记,有9人担任过县(区)长。像李逸浩,在滨海干了7年县长。这些新任县委书记的工作年限,短则20多年,长则30多年。盛克勤说,这反映了基层干部群众对选拔一方领导的基本取向,即工作经历要丰富,行政历练要全面,基层情况要熟悉。镇江市委组织部县区干部处处长杜官军说,该市公推差选县区委书记,让9名候选人谈谋划发展思路,现场听下来,凡在基层干过的,更容易说到点子上。最终投票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事实证明,民意认可的干部,往往也是组织认可的。
  包括江苏在内,全国已有近10个省份正在试行公推差选。部分受访人士指出,作为探索中的干部选拔新模式,公推差选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让知情人投好知情票,提高民主质量和竞争质量。
  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这两个“多数”,是否越多越好?
  先说后一个“多数人”。有些地方公推差选市管干部,无论岗位多少,不管岗位差异,上花名册接受民意挑选的,基本都是同样的人。为了体现民主参与,任职条件与岗位需求结合不紧,宁可多放人进来。成百上千的候选人排下来,让投票者怎么投票?尽管多数人把票投给业绩好、民意公认的人,但是,少数人一般先选熟人,剩下的,挑排在前面的打勾,甚至随便打勾。
  再看前一个“多数人”。有些地方扩大投票主体,丰富民意层次,这很有必要;但他们对候选人,对选拔岗位的具体需求,是否充分了解,还要打上问号。
  显然,在这种状况下,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未必能把最优秀的人选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这就需要对“多数人”做出合理界定,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让知情人投知情票。镇江市委组织部部委艾晓晖建议,候选人产生,不妨与岗位特点、与个人意愿相结合,把缺乏竞争力、与岗位需求不符、缺乏个人意愿的人排除掉。无所区分的“万里挑一”、“千里挑一”,效果不如有针对性的“百里挑一”。而选择投票主体时,应让更熟悉候选人、更熟悉选拔岗位的人参加投票。选拔县区党政一把手,不同层级,尤其是市县及部门一把手参加更合适;选拔专业岗位、特殊岗位领导干部,除了领导干部,还应吸纳系统内人员参加。
  当前,干部竞争性选拔正在走向制度化。不管用哪种方式选人,都要做到程序的公平与结果的有效相结合,把业绩强、品行好、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出来,这样的竞争性选拔才是公平、公正、科学的。

发表于 2012-12-19 12: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优秀干部{: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31 11:32 , Processed in 0.0703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