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同志曾经讲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自己。”回顾丹阳30年发展历程,历史的每一月都是喜忧参半,令人感慨万端。本帖真实记录我们丹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成果以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及挫折。借古可鉴今,历史不能忘记。
1、1981年丹阳推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生产责制,先在606个农业队和1100个副业队进行试点,而后推广全县。
2、1984年丹阳县城第一条水泥公路——丹凤路汽车站至尹公桥动工,1986年10月通车。
3、1985年江苏最大的县级综合市场——丹阳万家欢市场落成开业。
4、1986年丹棉厂21支纯棉纱获国家质量金质奖,此为镇江市首个工业产品。
5、1987年丹阳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丹宏企业有限公司成立。
6、1988年丹阳在小山会堂举行撤县建市新闻发布会,胡志杰市长向中央及省内媒体发布设市撤县的新闻。
7、1989年丹阳火车站新客站投入春运,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为老客车的4倍。
8、1991年云阳大桥正式竣工,成为全省第一座大跨径、无粘结预应力柔性系杆拱大桥,赵朴初为大桥题词。
9、1994年丹阳经济开发区——省级正式挂牌。
10、1995年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在北京揭晓,丹阳市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
11、2001年《丹阳日报》发行突破4万份,成为镇江市日报类报纸中发行量最大,名列江苏省县及市前茅。
12、2006年中国轻工业及眼镜协会正式授予丹阳市“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称号,此为全国第二,县级市第一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