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62|回复: 31

(视频)我市市民读书情况及习惯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 16: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APNIC
  

   丹阳新闻网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提出的“全社会人人读书,读书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己成为创造健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原图书馆搬迁在即,市图书馆在4月初时在丹阳新闻网发布了关于我市市民读书情况和习惯的调查。半个月时间内,调查共收到了近250份答卷,网友们对于读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对于新图书馆的建设建言献策。调查显示,网友们普遍反映影响读书的主要因素是没有读书的氛围,网友们对文学类的书籍比较喜爱。

丹阳市市民读书情况及习惯调查
读书调查


第三题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项目,请选择“其他原因”后回贴写明原因。
     
发表于 2013-4-2 17: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书还是要读的!
     
发表于 2013-4-2 18: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鄂州
接受调查
     
发表于 2013-4-2 18: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4-2 19: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现在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不多了,年轻人都时间都在手机上了,真担心
     
发表于 2013-4-2 20: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浮躁的时代浮躁了心,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看书啊?!
     
发表于 2013-4-2 2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13:}多读书,读好书。
     
发表于 2013-4-3 09: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年轻时读书改变人生;现在读书改变心境!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4: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近年来,很多学者喜欢探讨“读书”与“读网”的关系和优劣,其实大多是伪命题。哪种阅读方式更好?哪种阅读载体更好?专家学者说了也是白说,不能算数。 因为阅读不过是一个行为,坐着读、站着读、夜晚读、精读、泛读、系统地读、碎片地读、读经典、读网文、无论怎么读、无论读什么,不过是形式或者方法不同而已,没有本质的差别,在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上都是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是一种习惯,习惯哪种阅读方式,习惯到哪里去读,习惯阅读什么,这又有什么关系?杜定友说过:凡是读书的人都是可爱的,他们不去赌不去嫖,难道不可爱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4: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曾经无数次地呼吁家长带着孩子进入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也身体力行地多读书,也曾经因为读书收获了很多人生的乐趣,同时也结交了一大批喜欢读书的友人,这是工作之中之快乐,也是工作之余之快乐。我是个纸张崇拜者,但我不摒弃轻视网络阅读。
     我只是执意地认为享受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绝不是玉指划屏乱翻书所能够代替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4: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苏鸿 发表于 2013-4-2 17:13
书还是要读的!

与书的缘才成就了“西凤杯”我心中的图书馆征文活动的圆满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4: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勇敢的心 发表于 2013-4-2 18:20
现在是很少买书看了,书价太贵,我们就是经常上网看看书。书好像还是非借不足以读吧。

那就来图书馆借书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4: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518mao 发表于 2013-4-2 19:55
现在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不多了,年轻人都时间都在手机上了,真担心

他们享受不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只能体会玉指划屏乱翻书的乐趣。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4: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清香一瓣 发表于 2013-4-2 20:15
浮躁的时代浮躁了心,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看书啊?!

来图书馆借读书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我曾经跟一个借了差不多大半辈子书的读者聊过,她固守着每个星期来图书馆借书的习惯,有时因为借的书读完了,即便是下雨天也会来回倒四次车来图书馆借书,她应该是见证了丹阳图书馆的过去与现在,我相信她还将见证图书馆的将来,快六十岁的老太脸上有着孩童般纯真的笑容。我想应该是读书带给她的。
发表于 2013-4-3 17: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已参与调查,不过这些调查选项的设置有一些问题,找不到我“喜欢的类型”,也找不到我的“读书渠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慕容慕古 发表于 2013-4-3 17:20
已参与调查,不过这些调查选项的设置有一些问题,找不到我“喜欢的类型”,也找不到我的“读书渠道”

你可以就你读书的境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就对图书馆的一些期待或者建议发表自己的看法。
     
发表于 2013-4-6 12: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4-6 2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越南
本帖最后由 思想的芦苇 于 2013-4-6 21:12 编辑

             在我,读书已是一种如瘾的恶习,没有任何原因会影响读书。记录以下文字,以饷友人。

                                                                                                                书途无归
   我最初喜欢读“书”,是缘于对孤独的无知,以致一味纵容自我,迷失在某种自觉清冽而甘的情绪里罢了。
   那时能接触到的书本杂乱无类,是否有兴趣读下去,全凭感觉,虽然也不乏读过几本好书,但是细想起来,那时读书的后果只是让我选择性地沉溺在某些文字片段的情境之中,对于一本书的真意,其实大部分了解得似是而非,有些甚至完全误解。很勤快地往书店跑的原因,与其说是书本身吸引了我,不如说是读书这一行为能够标志某种“特立独行”的品质更吸引我才较为坦诚。
   但即使如此,书在我身上所起的作用却在意料之外,也许在我还不知道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是什么的时候,它们已经扎根在我蒙昧的心智中,于今后漫漫成长的过程里渐渐显现出潜移默化的力量。
   由此看来,一个人最初选择读怎样的书是一件多麽冒险的事,不亚于土壤对于植物的重要。不过人生可不就是这样,用一半时间在浑然不觉中冒险,用另一半时间知觉、醒悟、后怕,直至淡然。我当然也不会例外,只是等我发现我已不再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装饰的时候,它却已经变成象对空气和水一样的需要。
   新年里的早晨,我被穿透窗帘扑在床前的阳光吵醒,勉强睁开眼睛,看见贝儿半个身子露在被外。他在聚精会神翻看那本《古生物》画册。
   贝儿的睫毛很长,覆盖在眼睑上,弯出两弧好看的重影,圆鼓鼓的脸蛋嘟着小嘴,正是稚气未脱的孩童摸样。
   我从不小觑孩子,也不怀疑,他们的眼睛所能到达的地方有时比成人更远。但我仍然很好奇贝儿这样着迷于生物特别是古生物的原因,可是正如我每次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头也不抬的回答“不知道”——有谁的困惑和冒险又是从知道开始的呢?
   那个早晨,贝儿着迷于他的古生物画册,我却着迷于他看书的摸样——气定神闲,眉清目朗。窗外迎接新年的爆竹此起彼伏,却遥远得仿佛在另一颗星球上炸响。
   “万物有灵且美”,英国兽医吉米·哈利如是说。
   我无法忘记初读此句,万千生灵在我眼前奔腾而过的感觉。时空运转,星辰浩瀚。多少生灵来过又走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却承袭始终如一的存在方式——拼搏,厮杀,改变,尽善尽美。每一个物种为各自存在而全力以赴的姿态,无不让人动容。
   沉迷在古生物画册里的贝儿,是不是和我读“万物有灵且美”时有着类似的感受?而记录这些书册的人们,是否也曾经感受过这样的感受?
  交流并传递“知之”与“感之”,在我认为,是身而为人的全部荣光。
  我们不仅只限于知觉自身,我们更能知觉他人他物。因他人之疼痛而疼痛,因他人之喜悦而喜悦,因他人之困惑而困惑,因他人之知觉而知觉;更有甚者,能痛他人之不痛,喜他人之不喜,困他人之不困,知他人之不知。此境界之不同成就“同情”和“悲悯”的差别。
我们知道相对于世界不可知,人的“知觉”太过局限,却因为人具备“知觉”的交流传递能力,仿佛黑暗中悄然前行的一束火光,影影绰绰,始终不灭。渴望明亮的人在此间摸索,每当恐惧彷徨的时候,因这不灭的火光,总还能得到同类的温暖慰籍。
  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似乎就会养成一种视觉角度习惯——站在与这个世界稍稍保持一点距离的地方,达观众生,包括自己。这种视觉,的确会有孤独的清冽,但是更重要的是,会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一旦尝味,终身难弃。
  想我当初因为“无知”误入书途,到如今,却也乐得无归,甚至是有些庆幸,没有受到其它诱惑而误入他途也。
发表于 2013-4-6 2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现在我都是手机上下书看,五花八门。什么都看,文艺,科学,养身,哲学,军事,言情,甚至成人的,想起来就看两眼。{: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思想的芦苇 发表于 2013-4-6 21:09
在我,读书已是一种如瘾的恶习,没有任何原因会影响读书。记录以下文字,以饷友人。

     ...

这应该是“西凤杯”我心中的图书馆征文佚失的又一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31 03:41 , Processed in 0.0847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