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63|回复: 20

金坛人抢建"董永故里"规划已出台!丹阳延陵怎么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9 17: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把金坛打造成“中国孝文化基地”

时间:2009-06-15 【来源:常州日报】
  金坛的民间传说“董永传说.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以及白蛇传、孟姜女一样,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孝文化”精神富矿。金坛要抓住“孝”字,精心打造最能体现人性特征的金坛旅游文化品牌
  (一)由点到面
  1、以“孝”破题开发三星村。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村遗址,与漕河整治成景观湖一并开发。
  2、将金城镇通往董永村的大道命名为“董永大道”,将金城镇通往王母观的大道命名为“天仙大道”。
  3、逐步修缮、恢复董永村的董孝子庙、望仙桥、望母山“仙女升天天梯”、天荒湖“仙女洗心.超凡脱俗处”等40多处“董永传说”景点
  4、在董永大道进口处建“孝德圣境”大型牌坊。中额题“孝德圣境”字样,两侧额题“第一福地”、“第一孝地”字样。两旁石刻对联:“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三国曹植诗)。在董永村至高处,建38米高“董永和七仙女”大型雕塑。
 (二)虚实结合
  1、设立全国性“孝文化论坛”。
  2、将董永村所在的直溪镇区域恢复“孝德镇”名
  3、创办“孝文化网”;发行“董永传说.天仙配”纪念邮票;启用“董永传说.天仙配”钢质风景日戳;成立“董永故里孝子协会”。
  4、成立“董永故里”孝文化研究所,编发研究学术刊物。
  (三)山水互动
  1、结合茅山开发、长荡湖综合开发和水环境整治,着手编制对望母山、思母桥,下新河天荒湖、诸葛鲁墅村水八卦的“孝文化”景观布局。
  2、茅山顶宫立有碑文:“在家不孝父母亲,何必灵山朝世尊”。在茅山东麓的望母山,建“仙子盼母”雕塑。在城东开发区有“思母桥”,早先为金坛古老的石拱桥。
  3、天荒湖是七仙女上天前洗尽凡间俗气俗尘的地方,见证了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天老地荒”,可以围绕“情爱如水”进行综合开发。
  4、发展宏观、区域和专题等旅游线路。对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和常州的恐龙园、天目湖,与茅山旅游相融合,开辟“茅山—金牛洞—仙姑村—乾元观—董永村—天荒湖—乌龙山—华罗庚纪念馆—下塘河的思母桥---诸葛鲁墅村水八卦”孝文化旅游热线。
(四)城乡联动
  1、编印专题乡土教材,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孝文化”教育。
  2、在农村、社区评选“十大孝子”、“十大贤孙”、“十大孝媳”。
  3、命名若干个“孝文化”教育基地。在直溪镇通向董永村的路两侧,用金坛刻纸大面积喷绘于农户山墙,用金坛刻纸绘制董永七仙女的历史传说,建一条民间风光带
  4、在市区的青年广场四周,按董永七仙女的故事为经纬,以中华《二十四孝》图为装饰柱浮雕,增加孝文化传播内涵。
  (五)节日拉动
  由政府牵头,联合国家主管部门连年举办全国性孝文化节,或“董永故里”旅游节、中国情人节董氏后裔拜祖节等。加强与董氏后人的合作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孝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来。
  (六)机构促动
  1、成立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金坛孝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全面、详尽、系统地组织开发。
  2、发起并成立“孝文化基金会”和金坛孝文化开发总公司,进行多渠道筹资,为孝文化项目开发提供资金支撑等。
  3、由开发管理机构尽快注册天仙配”或“孝圣”牌系列文化的专用商标,进行“孝”牌产业链的开发。
  4、搞好具有金坛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开发。如“天仙宴”、“孝圣保健粗杂粮席”、“天荒湖湖鲜宴”、“董永故里野味席”、《天仙配》卡通、网上影视等。将愚池公园内的“文清阁”(即状元塔改为“孝经阁”(藏金坛刻纸作品《孝经》),将“孝经阁”变为金坛“孝文化”教育基地。
-----本来是丹阳的文化资源,又一次被邻居抢占了先机!对丹阳古延陵文化资源的挖掘刻不容缓啊!


[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09-6-20 23:47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9 17: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有钱好办事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董永故里应该是丹阳延陵(古延陵县城),望仙桥就在延陵镇!国家邮政总局"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也是在丹阳举行的!<天仙配>中董永的自我介绍也是"家住丹阳,姓董名永"!

[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09-6-19 21:0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7: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七仙女下凡洗浴的池塘应该是丹阳市延陵镇的"蛟塘"!

[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09-6-19 20:59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9 17: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够讽刺了:Q :Q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7: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建议将延陵镇望仙桥、蛟塘(仙女湖)、董坡、老槐荫树、昌国寺等与“江南第一庙迹”九里季子庙景区打包开发成为"中国吴文化、诚信文化和孝文化旅游基地"!!!

[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09-6-19 21:04 编辑 ]
     
发表于 2009-6-19 18: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的政府官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整天都在忙些啥?真是悲哀!
发表于 2009-6-19 1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handshake :L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0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面对金坛咄咄逼人的攻势,我们应该针锋相对釜底抽薪,可以一方面立即启动延陵天仙配主题景区的建设,一方面在访仙镇老街恢复华罗庚祖居设立华罗庚纪念馆!
同时在市区建立现代教育家科学家(马相伯\吕风子\吕淑湘\华罗庚\匡亚明\吕敏)纪念公园!
发表于 2009-6-20 1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官员都在忙新的大楼和秸秆禁烧:lol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2: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丹阳延陵古镇旅游示意图:
333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3: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其实丹阳延陵古镇旅游发展是大有可为的,千万不能再让金坛人抢占先机了!
     
发表于 2009-6-21 10: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行动起来,共同推动丹阳旅游大发展.
     
发表于 2009-6-21 10: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目前我市的旅游特色是,有资源,无金钱;有雄心,无能力.

        早在5年前,就听历史文化界的权威人士说,丹阳搞旅游最关键的是要搞好规划,放好样子,严格执行规划项目.

       然后才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切忌粗制滥造,急功近利.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9: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至顺镇江志》中关于季子庙的记载:
嘉賢廟
在延陵鎮西北九里即吳季子廟也 【 延陵即季子之采邑土人為之立廟見輿地志】 不知何時所立東漢會稽守第五倫毀之其後更復 【 按唐上柱國高紹記曰顧野王輿地志云季子名札吳太伯十九世孫吳王壽夢之少子長子曰諸樊次子曰餘祭次曰餘昧次曰季札諸樊立為王且死立弟餘祭欲令兄弟傳國以及季子餘祭餘昧卒立季札乃讓不受退耕於延陵即其采邑土人懷德為之立廟云云山謙之丹陽記季子舊有三廟南廟在晉陵東郭外北廟在武進縣博落城西西廟即此是也昔第五倫為會稽太守禁非正之祀宜歸於一故唯存南廟而二廟被毀其後人閒悉更復之南廟後有古墓周處風土記韋陟先賢序殷仲堪季子碑皆云此墓即季札墓也墓前有季子廟碑者仲堪為晉陵太守造碑銘命縣人薛玖植碑於南廟至永初中南廟被毀遷碑於西廟今廟前雙碑左廂者即仲堪所製右廂者梁天監十二年九月延陵縣令王僧恕所建紹以開元七年 【 紹以開元七年○(鈔本以作臣元作化) 案此句乃唐上柱國高紹記文本不應有臣字蓋以字或書作?有似臣字故誤作臣耳開元為元宗年號而唐時別無開化年號則化字必傳寫之訛也今並據全唐文改正】 自長安令左遷潤州長史爰淚十年太歲壬戌因巡屬縣廟於延陵與縣令吳興沈口同謁季廟申奠禮也慨靈廟之巋然訪貞石而湮滅詢於廟祝因?舊文雖殷王二君共延陵而俱沒而前後雙製與高風而尚存重鐫刻以懿之紀年月以顯之嗚呼來者觀此亦何異乎夫子之大篆也】 唐大歷十四年潤州刺史蕭定改修仍為記 【 文曰有吳之興也太伯讓以得之有吳之衰也季子讓以失之為讓之情同而興衰之體異何哉太伯之讓讓以賢也故周有天下而吳建國焉季子之讓賢以讓也當周德之衰而吳喪邦焉或曰非所讓而讓之使宗祀泯絕而不血食豈曰能賢斯可謂知存而不知亡者矣夫治亂時也興亡運也故至至而不可卻終終而不可留黃河既濁阿膠無以正其色鹽池斯鹹弊箄不能匡其味 【 鹽池斯鹹弊箄不能匡其味○(鈔本箄作蔽) 案庾信哀江南賦云敝箄不能救鹽池之鹹吳兆宜注云湑曰孔融周歲論敝箄不能救鹽池之滷尚瑗曰雷(政去正改學)砲炙論序弊箄淡滷據此則蔽為誤字明矣全唐文載蕭定此文正作箄今據以改正下文表墓著嗚呼之篆鈔本著作篆今亦據全唐文改正】 與夫當濁亂之世召力勝之戎讓與爭孰賢乎易曰知幾其神則季子之見可謂知幾矣季子之明可謂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矣至於聽樂辨列國之興亡審賢知世數之存歿挂劍示不言之信避國保無欲之貞故有吳之祀寂寥而延州之響如在元風可想至德興歎美之辭哲人其萎表墓著嗚呼之篆向微德仁兩至則夫子不復虛二歎焉詳其精義被物鉤深致遠之旨烏可究其津涯而窺其牆仞哉是知讓之為德德在於生靈不獨其子孫明矣國有祀典人懷永思定忝列藩條欽崇懿範於以加敬嚴乎閟宮別閨壼之內外正眾神之序位舊以太伯之廟在於蘇臺而制季子之祠像設東面非由典禮諒無取焉必也正名於是乎在祈報旁奠贄幣宜列於軒廂春秋禮薦俎豆當陳於正寢俾觀像者識賢人之遺風可律審度者知經德之禮秩無差末學陋詞不足頌其休烈寒來暑往敢用同於紀年時唐大歷十四年歲己未八月二十七日甲子記吳郡張從申書】 宋元祐戊辰敕賜今額 【 宋元祐三年六月知潤州楊傑奏竊見管下延陵鎮吳季子廟塚載在圖經祠禱有應近因夏旱遂差嚴潔致祭未踰旬浹雨澤沾足謹按季札生於晚周當干戈剽攘之際獨能執德謙退輕千乘之國凜然清風千古如在其審樂知政盛德信義詳見舊史廟中有孔子所題十字碑太宗皇帝嘗以其字載之法帖以信萬世而其祠塚未經旌表賜號誠為闕典伏乞朝延特賜封爵九月奉敕賜嘉賢之廟】 歲久廟圯宣和建炎閒邑人因舊址新之 【 知建康府寶文張縝為記】 慶元中封昭德侯 【 制曰朕考於傳記知神為吳公子當春秋時嘗辭千乘之國而不受凜然高節萬世如生豈復以人爵為榮哉今延陵之民世承嘉祀謂非此無以表德厲世命以侯爵往諗於廟神其寵嘉之】 嘉定閒重修十字碑亭漫塘劉宰為記 【 其文曰延陵季子之邑季子遜國之節高天下廟祀為宜故唐狄梁公盡毀江南祠獨此不廢廡前對峙二亭下覆穹碑新舊各一其文曰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蓋舊者裂矣而新者代之相傳以為夫子書書之是否不可知而歷代寶之傳必有自嘉定己卯春宰始與里中湯沐張汝玉汝開三山鄭甯來致敬周視廡閒淫祀赫然而亭獨壞喟然歎習俗之陋乃因友人遂白府下縣鎮撤像設之不經者凡八十有四乃合眾力屬鎮之士韋晰再葺兩亭晰好事勇於義鎮大夫上饒蔣丙又勸相之未幾告成俾識歲月宰嘗觀孟子論邪慝之害曰君子反經而已歐陽子論釋氏亦曰當修其本以勝之然則二亭之葺豈徒以壽斯石而已哉吾黨之士必有能反三隅者十字碑詳見雜錄門內之考古類】 廟有百井 【 嘉定咸淳二志不載而毗陵志乃云西廟在潤州曲阿今丹陽縣延陵鎮廟有百井多堙廢】 內沸井四 【 詳見山水門】 又有古碑三皆頌神之德其一晉晉陵太守陳郡殷仲堪謁廟記 【 文曰君諱札吳王壽夢之少子太伯十九代孫也封於延陵號曰季子周室蘊累仁之基有吳開至德之祚緬元流以達會啟靈詳於一廟泰三才之妙致挺斯文而在茲君性資上善體極黃中薀量淵岳爭明日月仁和陽春之德志邈秋雲之高凝雪不足擬其潔南金無以喻其貞夫老氏同王侯於三代仲尼以名器為大寶非道無以通物非德無以守位吳王知君之賢思託社稷之重三昆同誓傳國而至百姓與仁歷數在躬而君桎梏人役臭腐英華超然高謝退耕別墅輕千乘于鴻毛易大業於脫屣昔太伯遐舉以違親子臧宵駕以辭國其由王業之命有託義嗣之主非已孰能踐圓機而弗叩撫歸運而長揖哉自古皆有讓未若君之高者也若乃內難弗與大存宗國會仁而不持道義而忘賢深情遠概超名節之外潛功默運無涉世之累茲謂體道忘形與人而已愈有矣觀夫嬴博之達幾乎知命領音悟契殆盡神功解劍徐君之墓亮至信於不言捐金採薪之士表幽人之高情以一幽顯照達微章榮華不能干哀樂不能滯絕塵昭曠之境獨得神明之肆邈矣哉清明高遠弗可尚己譬猶乘太虛而升崑崙遊青霄而佩日月英風澡浴遺德在民雖復世經五代年積千祀而墳壟勿翦廟宇常存有晉太原陳郡殷仲堪作守茲邦懷清塵於舊壤訊越蹤於故老踐靈階以肅感歷竹柏而棲心緬矣長思慨然永歎以為聖賢雖遠神想可通影跡雖滅風趣不泯使百代之下若見其人者非夫傳旨文言寄興音味何以致茲乃研厲樹思為之銘讚命民薛玖採石而刊之其辭曰百王咸洎群動資競邈矣上哲含靈燭鏡脫羈塵路超逸元徑明殆庶幾達侔知命眇眇秋雲皦皦霄月惟清惟虛既高既徹亮茲默誠昧彼庸節言發信章功深累絕情由道屬理以神通矧伊有感承乏茲邦一瞻靈宇惆悵墳封乃刊元石傳想無窮俾爾後生濯君高風】 其一梁延陵縣令王僧恕謁廟記 【 文曰余領群書周求諸古古而為讓在事多途乃或從天應命惟允僉曰或推功有寄或授之以德茲皆天人之所命亦以功德之宜興夫季子諱札者吳王壽夢之少子故曰季子封於延陵太伯十九世孫也源周紹吳系惟先哲積善餘慶風流實遠以君稟正靈之獨秀詠微妙之淵奇卓爾莫能變其操凝然無以測其際山藏宏納何足累其曠冬日溫美甯以喻乎仁故讓乃先天安從物議攷績攸歸在躬弗荷而志存高退不重萬乘惟保清約豈愧黃屋遂乃逍遙於自得之場遨遊於江湄之畔社稷無失舊業昆兄有沖遜之義宜跡遠會深降默語結信咸衷懸劍樹杪指金樵採流德路端詳音察俗必審風規之趣體物機照而情與神合至德哉無能名矣甘棠勿翦知東周之美政廟宇修存信京吳之流慶乃增重階以背岡開修道以臨溪松楊蔭映秋草連綿四井地穴百沸天湧封朱表以旌衢望綠碑而駢列但路由三吳川貫百雉人馬因亞舟舸交接小人祈福君子欽風傍徨碑隧文鐫湮沒陳郡殷仲堪以晉太康緝守毗陵刊碑立贊於茲百祀夫金石可滅德音無朽自大梁開闢幽明同體風流草偃天下齊心況乎作宰茲邑彌肅虔情觀跡訪古苔石相昧瞻陛望室遺德若存惻焉追悵傷哉川逝聊係述於前人乃立碑於路右伊德無窮在言甯盡率陳承教用申贊銘其辭曰淳風既在澆波是務五典無恆四海爭赴惟此殊途超然異路一人沖遜天下謙悟猷哉至德邈矣清風逍遙遐聘遠鑒衰隆惠流於外信諒存衷超然無累善始令終惟此神極靈德自天惟彼黎庶致感修虔忝割茲邑憑政幽賢徒言無暢鐫刻乃傳用刊碑石流響萬年】 其一唐武進縣主簿趙晉用賽雨紀石文 【 文曰昭明為神神正直而已其或歆夫詔祭阨我生人則神道喪矣故明命鬼神以為黔首此神祠者有吳公子諱季札賢而能讓信必由衷聽樂彰於識微挂劍表乎心許故以生則君子敬而尚之沒則國人思而像之宜其精氣作神盛德為祀日者時暘不若澤國猶亢露苗則嘆風葉其黃俗憂無年人慮艱食我明太守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漳潮等六部經略使彭城劉公名同昇惠恤人隱保釐東夏仗樂胥之德三英有粲飛遹駿之聲萬人所望故聖主委連率之任百姓獲名子之恩布常始於人和為政先於農祀瞻彼雲漢有事山川南畝徒勤西郊莫潤駿奔執豆殷薦明神不待諒輔之積薪用馨我公之禴祭肸蠁斯應屑窣有聲油乎蔚雲霈乎興雨嘗未信宿果諾願言甘液驟霪於崇朝飛潦?流乎中夜豈只四境霑霂固亦千里昭蘇非神睿智聰明憫厥士庶非公之惠人勤稼豐我粢盛則不能鼓潤隨車結欣遺秉者矣詩不云乎無言不酬無德不報況神昭我忠信錫茲純嘏福應宜答則惟其常是用嚴恭祀事敬羞禮物歌韎任薦蘋藻所用報也夫道有著而用光德可歌而宜頌若神之德皆可歌樂焉有享其利而不報其功乎江陰縣令竇修睦樹德惟儼立政惟明惠愛洽於人心操割駭於神用獲斯介祉潤我編甿爰加繪事用答靈祐丞敬安孝主簿盧泆尉麴靄抱幹時之具蓄兼濟之才發言勇於公忠祇事勤乎夙夜實勞跛倚其吐馨香不有君子安能輯事乃相與斷豐石揚神休是歲大唐天寶五載季夏六月壬午三日甲申記】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昌國寺
在縣南三十五里延陵鎮唐大中初建佛殿甚古 【 寺有古鍾詳見雜錄門】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9: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延陵沸井
四 【 延陵沸井四○鈔本此條在丹徒縣聖井條後 案下文云在季子廟前今考卷八丹陽縣嘉賢廟條下云廟有百井內沸井四注云詳見山水門則此井當屬丹陽無疑】 二清二濁在季子廟前 【 唐上柱國高紹記按顧野王輿地志廟前有沸井四所廟後舊有沸井二所不詳何時所開齊高祖建元元年井北忽聞金石之聲掘深二尺得沸泉其後復有聲錚錚又掘得泉沸湧若浪泉中得木簡長一尺廣二寸隱起文曰廬山道士再拜謁木堅白字色黃延陵縣令戴景度以聞於是并鑿為井今見有四井騰湧驚沸二清二濁觱沸之聲晝夜不絕齊豫章文獻王嶷傳世祖即位後頻發詔拜陵不果行遣嶷拜陵還過延陵季子廟觀沸井梁延陵縣令王僧恕記四井地穴百沸天湧】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9: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吳季子墓
在延陵鎮西有夫子所篆曰烏乎有吳延陵君子之墓碑在廟中 【 按通典注晉陵申浦有季子墓又山謙之丹陽志墓在晉陵縣北七十里則此不應有墓舊志既書于此不敢輒去詳見神廟門及雜錄門考古類】

     漢董永墓
在延陵 【 有碑記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墳】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9: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晉執事左中郎將守太中大夫包君墓
在延陵北一里有碣

 延陵破培
京口集有李仲殊延陵破培詩云管鮑分金舊所傳破培今見想前賢義風掃地天還日一?遺基一泫然詳其詩意必有所指

季子墓碑
吳季子廟在延陵西北九里夫子題其墓曰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人謂之十字碑歲久湮沒唐開元中明皇敕殷仲容摹刻大歷十四年潤州刺史蕭定重刻石廟中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跋尾云吳季子墓銘自前世相傳以為孔子所書據張從申記云舊石湮滅開元中元宗命殷仲容模榻其本以傳然則開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歷中蕭定又刊於石則轉相傳模失其真矣按孔子平生未嘗至吳以史記考其歷聘諸國南不逾楚推其歲月蹤跡未嘗過吳不得親銘季子之墓諸字特大非古簡牘可容第以其傳之久不可遽廢故錄之以俟博識君子焉
延陵古鐘
宋志孝建三年四月甲辰延陵得古鐘六口徐州刺史竟陵王誕以獻
鐘鑄開元
延陵鎮昌國寺銅鐘上鑄開元年號
破岡瀆七埭
在延陵界 【 見漕渠注】

     雲陽九里埭
未詳所在宋鮑照有詩

     上容瀆十六埭
在延陵界 【 見漕渠注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10: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丹阳之延陵古县
    自延陵改为毗陵起,历经西汉、新莽、东汉、三国等朝代,延陵县名湮没482年后,又于曲阿县西南重置。
  晋太康元年(280年),吴亡、统一天下。二年,对原孙吴所管辖的一些郡县更名、重置。如被吴大帝改名武进的丹徒,改名云阳的曲阿,分别复名丹徒、曲阿;分吴郡西部置毗陵郡,以丹徒为治所;于曲阿县境西南延陵乡重置延陵县。重置后,设治所于延陵镇,改镇为县城,县境包括今金坛市西北部,句容市、丹徒县东部,丹阳市西南部地域。时延陵、丹徒、曲阿、武进、毗陵、无锡、暨阳7县同属于毗陵郡。
  晋室南渡后,我国南方经历东晋、宋、齐、梁、陈5个朝代,在这长达272年(317~589年)中,延陵县的名称、疆域均未变更。其隶属关系是:东晋时,延陵县属扬州之晋陵郡;刘宋永初二年(421年),建南徐州于京口,元嘉八年(431年),扬州之晋陵郡属南徐州,延陵县改属南徐州晋陵郡;南齐时,一度改晋陵郡侨置南东海郡,延陵县属之。梁天监元年(502年),改南东海郡为兰陵郡,延陵县改属兰陵郡。陈永定元年(557年),复将兰陵郡改南东海郡,延陵县属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南徐州置蒋州,治所在今南京清凉山。同年,丹徒并入延陵县,治所从延陵镇移至京口。这时,延陵县的疆域除原来的县境外,还有原丹徒县境,属蒋州。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润州,治所设于京口,原属蒋州的延陵、永平(今溧阳)和原属常州的曲阿划归管辖。同年,分曲阿县的金山乡为金山府(后改金山县,即今金坛市)。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润州以辖县归江都郡。江都郡属县有16个,延陵县是其中之一。
  唐武德三年(620年),沈法兴与李子通割据江南,重置润州,并把隋时并入延陵县的丹徒县境复置丹徒县,延陵县仍为旧地域,治所徙至原延陵镇。同时,在句容县置茅州,辖句容、延陵2县。武德七年,废茅州,延陵、句容县改隶润州。武德八年,延陵西的金山县并入延陵县,其县境包括原延陵县境和今金坛市境。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原并入的金山县境分置金坛县。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延陵县废。丹阳之延陵古县从建置,历经唐、五代、至北宋熙宁五年,长达791年。延陵县废置前夕,辖治太平、寿安、洞仙、孝德、上元5个乡。废置后,改延陵县城为镇,连同所辖的太平乡村、里108个和寿安乡村、里72个划归丹阳县,洞仙乡村、里72个划归丹徒县;孝德乡村、里66个和上元乡村、里25个划归金坛县;上元乡另村、里20个划归句容县。延陵古县治所在今延陵镇,其城廓、城河、宝塔等至今均有遗迹可寻。城中有规模宏大唐代建造的昌国寺;城东有韦昭墓;城南有董永墓、董永庙、望仙桥,七仙女和董永的神话传说源于此;城西有昭君墓;城西北九里有延陵季子祠(亦名嘉贤大帝庙、九里庙)、季子墓和传为孔子所书的十字碑,碑文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字碑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延陵古县有八处胜景,今亦有遗迹可寻。其八景为:春秋孔碑(十字碑),延陵唐寺(昌国寺),沸井腾泉(九里沸井),茅峰耸翠(三茅峰、长空山、云净山),长桥横汉(九里季河桥),高阁连云(夫子阁),四平夕照(方山),万顷春波(万顷洋)。
  延陵古县城内有太平河,可北抵丹阳,东贯金坛,南通茅山;城西北有九里河、香草河,连接江南运河。驿道通金坛、丹阳、句容、茅山,水陆交通方便。古县境内的西部边缘有茅山、方山、云净山等,余为平原、水泊。大湖塘有姜塘、鲛塘、柳茹大塘、庄湖、洋湖、万顷洋、天荒湖,可谓鱼米之乡。所产糯米,曾为“贡品”。
  民间保存的《延陵九里庙志》中,有51任延陵县令人名的记载,并有疆域、寺庙、胜迹、祥异、艺文等记述。
  丹阳之延陵古县名来历,《元和郡县志》云:“延陵县东至润州一百里,因季子以立名。”《汉书•地理志》云:“季札所居在毗陵,然今县北有季子祠,或当时采地所及,故名延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27 14:40 , Processed in 0.0870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