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佟平

[原创]在文革中成长(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9: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QUOTE:
以下是引用微风细雨在2008-1-25 14:43:15的发言:

但愿你没忘了你的承诺吧

[em04]

没有.是一本书.

欢迎各位来我家聚会.

我在市人民医院的旁边,原来的中医院对面的百合苑买了一套住房,交通很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9: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有愿意来聚会的,请将联络电话用短信发给我,我一定会为你保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9: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QUOTE:
以下是引用微风细雨在2008-1-25 14:44:23的发言:

恩也来了??

来的都是客,欢迎,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9: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QUOTE:
以下是引用微风细雨在2008-1-25 14:46:19的发言:
一段不忍回首的岁月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9: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QUOTE:
以下是引用菱子在2008-1-25 16:00:21的发言:

欢迎佟老师回来!2号,眼看着就到了呶!

是啊,欢迎一起来聚会,不知道是否有时间呢?

很期待各位的光临!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小学生的大/字/报(之三)


批/斗刘萍校长的那天,在曙光学校的大操场的露天舞台上,挂了一幅巨大的横幅标语“打/倒曙光学校的走资派刘萍”,在刘萍两个字上还用红笔打上了一个叉,就像法院在宣判死刑犯布告的犯人名字上打的红叉一样。全体师生一个不许缺席地集合在操场上。大会开始前,先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毛/主/席语/录歌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革/命
不是请客吃饭,
不是做文章,
不是绘画绣花,
不能那样雅致,
文质彬彬,
那样温良恭谦让,
革/命是暴/动,
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

在充分渲染了革/命暴/力合/理的气氛之后,红/卫/兵头头,把歌曲一停,然后对着话筒,充满革/命激情和义/愤地大声宣布:

“曙光学校批/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萍大会现在开始,把刘萍押上来!”

红/卫/兵头头话音刚落,另外一男一女两个红/卫/兵立刻带领全体师生高呼革/命口/号:

“打/倒刘萍!”

“刘萍必须老师交/代!”

“刘萍必须低/头认/罪!”

“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

“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打/倒/刘/少/奇!”

“誓/死捍/卫毛/主/席!”
……
在群情激愤的口号声中,刘萍校长被两名女红/卫/兵双手向后押进了现场,当刘萍校长走到讲台一边时,女红/卫/兵把刘萍校长的头扭向前方。全体师生立刻看到刘萍校长的脖子上挂了一块长宽各一米多的大牌子,上面用醒目大字写着“打/到走/资派刘/萍!”在刘萍二字上同样打了红叉。

当时的批/斗大/会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把被批/斗者搞臭,二是让被批/斗者交代罪/行。批/斗会在高/呼一阵口/号之后,就由学校的红/卫/兵老师、红/卫/兵学生、及外来的红/卫/兵代表等轮番上台检/举揭/发批/判刘萍校长的罪/行,每每说到关键时刻还会停下发言、当场质问刘萍校长:“是不是这样?”“你还想抵赖吗?”等,如果刘萍校长不承认,那么负责喊/口/号的红/卫/兵就会立刻带领大家高呼/革/命口/号,也就是要在气势上压倒被批/斗者。通常这样的批/斗大会,被批斗/者越是不服气,越是能激起红/卫/兵的革/命气/势。最后,在红/卫/兵/头头“把刘萍押/下去”的一声厉喝之下,宣布批/斗大会结束,然后再播放当时最流行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鱼儿离不开水呀,
花儿离不开秧,
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可能是批/斗校长太寂寞了,批/斗刘萍校长的大会后不久,红/卫/兵就开始对全校老师逐一展开了“内查外调”。所谓“内查外调”就是通过内部查阅各个老师的个人档案,再根据档案上的线索去老师当年上学、工作、出生的地方调查这个老师的相关历史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揪/出混/进教师队伍的坏分子。如此一来,随着“内查外调”的深入发展,与刘萍校长一起被批/斗的教师迅速增加。在“内查外调”的过程中,不但老师本人历史上有问题会遭到批/斗,即便这个老师有任何一个亲戚,尤其是亲属被批/斗或有什么政治问题,甚至是出身不好,也会成为这位老师被批/斗的重要根据。

大家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不难明白,那时候上了年纪的老师,都是在解放前读的书。解放前能够上学读书成为老师的,有几个是家庭成分好的呢?所以全校上了年纪的老师,差不多一半以上成了被审查批斗的对象。

不过知达和他的同学们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只在开始革/命的最初几天被当成革/命群/众,得到了写大/字/报和参加批/斗大会的机会,后来就没这样的机会了。再后来暑假到了,学生们都放假回家,全县的老师也被集中起来进行思想改造,曙光小学的文/化革/命工作就完全被更高一级的红/卫/兵组织接管了。

到了应该开学的九月,还是没有接到开学的通知,知达和他的同学们像全国的其他学生们一样,开始了无限延长的暑假。

(未完待续)
2008-1-26

发表于 2008-1-26 15: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QUOTE:
以下是引用佟平在2008-1-25 19:08:27的发言:

没有.是一本书.

欢迎各位来我家聚会.

我在市人民医院的旁边,原来的中医院对面的百合苑买了一套住房,交通很方便

希望能有机会拜访佟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0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大串联的纪念品(之一)

文/革之初是以点开花,比如先从某个城市、某个大学、某个机关点火造/反,而且大都是闭门造/反,大/字/报也都是贴在单位内部。但是人的激情一旦被煽动起来,就会爆发出超越预期的热情。很快,单位已经限制不住了,大/字/报冲破了单位的狭小范围,贴上了大街。另外一方面,在每个单位的内部很快形成了两大派,一派是支持对现有领导进行批/判斗/争的,通常被称之为“造/反/派”,一派是不赞同批/判斗/争现有领导的。通常被称之为“保皇派”。当这两派中的某一派在单位内部斗不过另外一派的时候,或者希望彻底打垮另一派的时候,他们自然地就会与其他单位的观点接近的一派联合起来共同战斗。这是一个城市内部的情形。

在北京首都,许多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们,为了把首都的革/命造/反经验传播到全国各地,发起了大串联。所谓大串联,原本是将不同大学观点接近的造/反/派串联起来,共同发起某次全市性的活动,传递交流相关的情报资料。后来演变成将首都的革/命经验传播到全国各地去。外地的红/卫/兵组织也积极主动地来北京串联取经。不过在这个阶段的串联规模都很小。当时中国还没有电视,电话也不普及,更没有网络,通讯非常不方便,为了传递信息,经常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散/发传/单的方式和印刷发行各种“战/报”。

当时印刷这些传/达或战/报,都是手工操作,先用专用的蜡纸,放在一块专用的铁板上,然后用一支专用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蜡纸上,包括画上一些宣传画。然后将蜡纸安装到油印机的纱网上,下面垫上白纸,用刷子或滚筒沾些专用印油在纱网上推或刷,就印出来了一张传单或战报。这是在复印机发明之前,中国的学校最常用的印刷工具。这种手推油印机几乎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都还在使用,现在市场上几乎看不见了。

1966年8月18日,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主/席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这一天,毛/主/席身穿军装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在那里接受、配戴了红/卫/兵敬献的袖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大手一挥,才真正点燃了全国性大串联的燎原之火。

此后,毛/主/席又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8日、11月3日、10日、11日、11月25日和26日多次接见红/卫/兵。到11月下旬为止,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和学校师生达1100多万人。这说明,毛/主/席对/红/卫/兵造/反运动积极支持,把红/卫/兵和青年学生视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击力量。在毛/主/席8次接见红/卫/兵的鼓舞支持下,各地分散的、零星的造/反/运/动,迅速统一到红/卫/兵这个风靡全国的组/织形/式下,发展成为一股席卷数千万青年的狂潮。

在那场红/色革/命大串联中,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坐火车汽车,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发起大串联的红/卫/兵是发扬红军25000里长征的精神,步行串联,甚至在串联的途中,有汽车司机主动要带他们一段也会被红/卫/兵拒绝。这样的新闻一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了全国的大中学生的仿效,大家纷纷打起背包去串联,有的要步行到北京,有的要步行到井岗山,去哪里的都有。

很快,步行已经无法满足大家急迫的心情,有些聪明的人就不再步行了,从开始的有车就坐,发展到后来以“卧轨”的方式拦火车,强迫火车停下来,带他们去北京。这样的新闻传开后,激起了更大的串联热潮,实质上是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免费旅游热潮。

当红/卫/兵拦截火车去北京的事件报告到中央之后,中央政府不但没有对红/卫/兵的这种破坏交通枢纽正常运转的行为加以阻止,反而在1966年9月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来京的师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串联所需要的“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外地大专院校和中学师生来北京的人更多了,而北京的学生则纷纷奔赴外地。这样就全面爆发了全国性的大串连。

(未完待续)
2008-1-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09: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QUOTE:
以下是引用微风细雨在2008-1-26 15:55:26的发言:

希望能有机会拜访佟老师

欢迎来做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4: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大串联的纪念品(之二)

从全国各地串联到北京的红卫兵,不但能得到首都红卫兵的热情接待,还能在天安门广场受到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的接见。知达当时还小,没有能赶上革命的大串联,但是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被学校组织去电影院观看过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8次接见红卫兵的新闻简报的电影。从电影画面上,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一眼望不到边的红卫兵大都穿着绿色的军装,手挥一本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在《东方红》乐曲声中,毛主席带领林彪、周恩来等亲密战友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身穿绿色军装,头戴绿色军帽,看到红卫兵后就挥手致意,偶而也会脱下军帽向红卫兵挥舞一下。林彪则永远手握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甚至还用食指插进语录中。有宣传资料说,那是暗示林彪随时随地学习毛主席语录,即便在陪同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前的短暂时间,也用来学习毛主席语录,刚刚学到那一页,为了等一下继续学习,所以把手指插在那里。

不管林彪这个珍惜时间认真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故事是真是假,对当时听说了这个故事的知达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是深受感动,其次是自觉模仿。不过不是模仿林彪学习毛主席语录,而是后来学外语时,用上了这一招:每天将课堂上学的外语单词全部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课外时间,一有空,哪怕是几分钟,也拿出来背单词。这为他后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两门外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毛主席语录》是一本200多页的小册子,通常印着红色的封面,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红宝书”,里面汇集的全是毛主席的语录。据说这本小册子是林彪命令人编写出来的,并由林彪首先在全国的军队里面推广学习,在总结出了一整套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经验后,向全国人民推广。林彪的“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名言,就是在这一全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运动中产生的。在这本小册子的扉页上印着这样两句话: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随后这本语录传遍了全国,据说总发行量超过了当时全世界圣经的发行量。

文革中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关于学习毛主席语录的笑话,说北京的红卫兵有一次批斗陈毅,每个红卫兵都挥舞一本毛主席语录以壮声势,红卫兵不但要求陈毅低头认罪,还高呼口号要打倒陈毅。陈毅灵机一动,建议和红卫兵一起先学习一段毛主席语录再继续开他的批斗会。这个建议没有人敢反对,红卫兵答应了陈毅的建议。陈毅一本正经地说:

“请大家把毛主席语录翻到最后一页。”

红卫兵全部把毛主席语录翻到了最后一页,但是最后一页上面没有任何与批斗会有关的语录。红卫兵正感到纳闷,只听陈毅独自认真大声地念道:

“陈毅是个好同志。”

毛主席语录上面当然没有这一条,红卫兵这才知道被陈毅耍了。顿时愤怒地谴责陈毅伪造毛主席语录,喧嚣着要砸烂陈毅的狗头。陈毅却不慌不忙地说:

“毛主席语录不就是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吗?这本小册子上没有,不代表毛主席没有说过这句话。你们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去问毛主席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如果毛主席没有说过这句话,我不要你们砸,我自己砍下这颗头给你们当球耍。”

北京知名的红卫兵组织都是有后台的,与文革中央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快这些红卫兵就有了调查结果,可是很意外,毛主席确实说过“陈毅是个好同志”这句话,红卫兵也只好放过陈毅。

当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穿绿军装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时,广场上的红卫兵激动得泪流满面。电影新闻简报中解说:

“那是幸福的热泪”。

广场上顿时沸腾起来,红卫兵们大都身穿绿军装,手臂上有一红袖章,上面写着“红卫兵”三个金黄大字,每人手中挥舞一本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一边挥舞,一边节奏感很强地高呼: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广场上彩旗飘飘,形成一片红色的大海。

(未完待续)

2008/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6: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大串联的纪念品(之三)

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新闻公布之后,等于是宣布红卫兵的大串联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再加上中央又发表了关于免费乘车和提供生活费的通知,全国各城市都立刻响应中央号召,成立了专门的红卫兵大串联接待站,为串联来到该城市的红卫兵提供食宿。不管你是哪里来的,只要你有一张学校开的红卫兵串联证明,就可以得到免费的食宿。

这样的红卫兵接待站,不但大中城市有,连知达所在的小县城也有,地点就在曲阿县的师范学校内。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接待站距离曲阿县火车站比较远,需要步行三四十分钟。当时曲阿县还没有公交车,从火车站进城除了步行之外,有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人力三轮车,一种是马车。这两种交通工具都属于私人经营,大串联的红卫兵可以免费乘坐国营的火车、汽车,但无法免费乘坐这样的私人交通工具,只能步行。

在风行大串联的时候,开始流行毛主席纪念章和毛主席语录牌,毛主席纪念章现在的人们还经常能看到,有人专门收藏,还举办展览,但是那种戴在胸前的毛主席语录牌现在却几乎看不到了。不过周恩来总经理有一张经典照片,照片中在他的左胸口就佩戴了一枚毛主席语录牌,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
来到曲阿县城的红卫兵虽然知道这里有串联接待站,但出了火车站后不知道怎样才能到达曲阿县的串联接待站,也没有钱乘坐人三轮力车或马车,于是本县的红卫兵就主动地去火车站接送那些来串联的革命战友。被接送的红卫兵战友为了表示感谢,往往就会主动将自己佩戴的毛主席纪念章或毛主席语录牌赠送给接送人员。

毛主席纪念章和语录牌大都是金属制品,也有一些塑料品和木制品,但是由于毛主席纪念章和语录牌是很神圣的东西,尽管制造工艺简单,也没有人敢随便制造,更没有人敢造出来卖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缺口。当时从外地来曲阿县串联的红卫兵手中得到纪念章和语录牌,几乎是曲阿县人得到纪念章和语录牌的唯一来源。很快,就有许多并不是红卫兵的年轻人,为了得到纪念章和语录牌也加入了义务接送红卫兵的队伍。在对方不主动赠送的情况下,也会毫不迟疑地主动索要。

知达看到大哥哥们都用这样的方式得到了纪念章和语录牌,心生羡慕,也就怀着同样的心愿去了火车站。可是由于他年龄太小,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龙套,一连去了几次都没有达到目的。他没有勇气直接向别人索要,当别人主动赠送的时候也不会送给他这个八九岁的小孩,只会送给比他大许多的大哥哥们。这样空跑了几次,知达就不再去火车站了。

知达的家住在曙光小学里,曙光小学的隔壁就是县政府所在地。文革开始后,县政府瘫痪,也不再有人办公,那里几乎成了知达和小伙伴的儿童乐园,每天都要进出很多遍。有的时候是进去捉迷藏;有的时候是尾随看游街的队伍走进去,当时许多游行队伍都以走进县政府为终点站;还有的时候是进去砍柴回家烧饭,县政府里面有一坐小山;还有的时候是跟着大哥哥们进去偷点东西,当时里面的办公室几乎空无一人,如果他们发现有哪间办公室的门或窗被砸坏,有空子可钻,就会进去搜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拿回家的战利品。

有一天,知达正在县政府门口玩,突然看到一个背着背包的外地来的大哥哥红卫兵向他打听红卫兵串联接待站在哪里。曲阿县地处吴方言区和北方方言区的交汇点,曲阿人能够听得懂相邻两个方言区的方言,但是相邻两个方言区的人却很难听懂曲阿方言。所以知达用方言说了半天,对方还是听不明白。知达便热情友好地表示愿意带他去。大哥哥非常感激地跟着知达步行了十多分钟,终于到达了曲阿县红卫兵串联接待站。在路上,这位红卫兵大哥哥注意到小知达的跛行,感到很过意不去,不但一再向知达表示感谢,还主动将胸前配戴的毛主席语录牌摘下来送给了知达。

知达感到有些意外,也为不经意间达成了一直没有达成的愿望而感到兴奋不已,他开心地接过毛主席语录牌,立刻自豪地戴在了胸前,那上面的语录直到今天他还依然记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

(未完待续)
2008-1-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7: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QUOTE:
以下是引用静子在2008-1-29 16:41:00的发言:
大串联还是很好玩的。

对,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公费旅游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1: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大串联的纪念品(之一)

文/革之初是以点开花,比如先从某个城市、某个大学、某个机关点火造/反,而且大都是闭门造/反,大/字/报也都是贴在单位内部。但是人的激情一旦被煽动起来,就会爆发出超越预期的热情。很快,单位已经限制不住了,大/字/报冲破了单位的狭小范围,贴上了大街。另外一方面,在每个单位的内部很快形成了两大派,一派是支持对现有领导进行批/判斗/争的,通常被称之为“造/反/派”,一派是不赞同批/判斗/争现有领导的。通常被称之为“保皇派”。当这两派中的某一派在单位内部斗不过另外一派的时候,或者希望彻底打垮另一派的时候,他们自然地就会与其他单位的观点接近的一派联合起来共同战斗。这是一个城市内部的情形。

在北京首都,许多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们,为了把首都的革/命造/反经验传播到全国各地,发起了大串联。所谓大串联,原本是将不同大学观点接近的造/反/派串联起来,共同发起某次全市性的活动,传递交流相关的情报资料。后来演变成将首都的革/命经验传播到全国各地去。外地的红/卫/兵组织也积极主动地来北京串联取经。不过在这个阶段的串联规模都很小。当时中国还没有电视,电话也不普及,更没有网络,通讯非常不方便,为了传递信息,经常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散/发传/单的方式和印刷发行各种“战/报”。

当时印刷这些传/达或战/报,都是手工操作,先用专用的蜡纸,放在一块专用的铁板上,然后用一支专用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蜡纸上,包括画上一些宣传画。然后将蜡纸安装到油印机的纱网上,下面垫上白纸,用刷子或滚筒沾些专用印油在纱网上推或刷,就印出来了一张传单或战报。这是在复印机发明之前,中国的学校最常用的印刷工具。这种手推油印机几乎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都还在使用,现在市场上几乎看不见了。

1966年8月18日,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主/席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这一天,毛/主/席身穿军装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在那里接受、配戴了红/卫/兵敬献的袖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大手一挥,才真正点燃了全国性大串联的燎原之火。

此后,毛/主/席又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8日、11月3日、10日、11日、11月25日和26日多次接见红/卫/兵。到11月下旬为止,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和学校师生达1100多万人。这说明,毛/主/席对/红/卫/兵造/反运动积极支持,把红/卫/兵和青年学生视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击力量。在毛/主/席8次接见红/卫/兵的鼓舞支持下,各地分散的、零星的造/反/运/动,迅速统一到红/卫/兵这个风靡全国的组/织形/式下,发展成为一股席卷数千万青年的狂潮。

在那场红/色革/命大串联中,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坐火车汽车,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发起大串联的红/卫/兵是发扬红军25000里长征的精神,步行串联,甚至在串联的途中,有汽车司机主动要带他们一段也会被红/卫/兵拒绝。这样的新闻一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了全国的大中学生的仿效,大家纷纷打起背包去串联,有的要步行到北京,有的要步行到井岗山,去哪里的都有。

很快,步行已经无法满足大家急迫的心情,有些聪明的人就不再步行了,从开始的有车就坐,发展到后来以“卧轨”的方式拦火车,强迫火车停下来,带他们去北京。这样的新闻传开后,激起了更大的串联热潮,实质上是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免费旅游热潮。

当红/卫/兵拦截火车去北京的事件报告到中央之后,中央政府不但没有对红/卫/兵的这种破坏交通枢纽正常运转的行为加以阻止,反而在1966年9月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来京的师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串联所需要的“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外地大专院校和中学师生来北京的人更多了,而北京的学生则纷纷奔赴外地。这样就全面爆发了全国性的大串连。

(未完待续)
2008-1-27
发表于 2008-2-1 16: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QUOTE:
以下是引用佟平在2008-1-29 17:15:52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静子在2008-1-29 16:41:00的发言:
大串联还是很好玩的。

对,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公费旅游

 

唉!错过了公费旅游!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大串联的纪念品(之二)

从全国各地串联到北京的红卫兵,不但能得到首都红卫兵的热情接待,还能在天安门广场受到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的接见。知达当时还小,没有能赶上革命的大串联,但是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被学校组织去电影院观看过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8次接见红卫兵的新闻简报的电影。从电影画面上,可以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一眼望不到边的红卫兵大都穿着绿色的军装,手挥一本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在《东方红》乐曲声中,毛主席带领林彪、周恩来等亲密战友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身穿绿色军装,头戴绿色军帽,看到红卫兵后就挥手致意,偶而也会脱下军帽向红卫兵挥舞一下。林彪则永远手握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甚至还用食指插进语录中。有宣传资料说,那是暗示林彪随时随地学习毛主席语录,即便在陪同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前的短暂时间,也用来学习毛主席语录,刚刚学到那一页,为了等一下继续学习,所以把手指插在那里。

不管林彪这个珍惜时间认真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故事是真是假,对当时听说了这个故事的知达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是深受感动,其次是自觉模仿。不过不是模仿林彪学习毛主席语录,而是后来学外语时,用上了这一招:每天将课堂上学的外语单词全部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课外时间,一有空,哪怕是几分钟,也拿出来背单词。这为他后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两门外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毛主席语录》是一本200多页的小册子,通常印着红色的封面,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红宝书”,里面汇集的全是毛主席的语录。据说这本小册子是林彪命令人编写出来的,并由林彪首先在全国的军队里面推广学习,在总结出了一整套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经验后,向全国人民推广。林彪的“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名言,就是在这一全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运动中产生的。在这本小册子的扉页上印着这样两句话: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随后这本语录传遍了全国,据说总发行量超过了当时全世界圣经的发行量。

文革中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关于学习毛主席语录的笑话,说北京的红卫兵有一次批斗陈毅,每个红卫兵都挥舞一本毛主席语录以壮声势,红卫兵不但要求陈毅低头认罪,还高呼口号要打倒陈毅。陈毅灵机一动,建议和红卫兵一起先学习一段毛主席语录再继续开他的批斗会。这个建议没有人敢反对,红卫兵答应了陈毅的建议。陈毅一本正经地说:

“请大家把毛主席语录翻到252页。”

红卫兵全部把毛主席语录翻到了252页,但是252页上面没有任何与批斗会有关的语录。红卫兵正感到纳闷,只听陈毅独自认真大声地念道:

“陈毅是个好同志。”

毛主席语录上面当然没有这一条,红卫兵这才知道被陈毅耍了。顿时愤怒地谴责陈毅伪造毛主席语录,喧嚣着要砸烂陈毅的狗头。陈毅却不慌不忙地说:

“毛主席语录不就是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吗?这本小册子上没有,不代表毛主席没有说过这句话。你们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去问毛主席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如果毛主席没有说过这句话,我不要你们砸,我自己砍下这颗头给你们当球耍。”

北京知名的红卫兵组织都是有后台的,与文革中央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快这些红卫兵就有了调查结果,可是很意外,毛主席确实说过“陈毅是个好同志”这句话,红卫兵也只好放过陈毅。

当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穿绿军装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时,广场上的红卫兵激动得泪流满面。电影新闻简报中解说:

“那是幸福的热泪”。

广场上顿时沸腾起来,红卫兵们大都身穿绿军装,手臂上有一红袖章,上面写着“红卫兵”三个金黄大字,每人手中挥舞一本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一边挥舞,一边节奏感很强地高呼: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广场上彩旗飘飘,形成一片红色的大海。

(未完待续)

2008/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1: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大串联的纪念品(之三)

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新闻公布之后,等于是宣布红卫兵的大串联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再加上中央又发表了关于免费乘车和提供生活费的通知,全国各城市都立刻响应中央号召,成立了专门的红卫兵大串联接待站,为串联来到该城市的红卫兵提供食宿。不管你是哪里来的,只要你有一张学校开的红卫兵串联证明,就可以得到免费的食宿。

这样的红卫兵接待站,不但大中城市有,连知达所在的小县城也有,地点就在曲阿县的师范学校内。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接待站距离曲阿县火车站比较远,需要步行三四十分钟。当时曲阿县还没有公交车,从火车站进城除了步行之外,有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人力三轮车,一种是马车。这两种交通工具都属于私人经营,大串联的红卫兵可以免费乘坐国营的火车、汽车,但无法免费乘坐这样的私人交通工具,只能步行。

在风行大串联的时候,开始流行毛主席纪念章和毛主席语录牌,毛主席纪念章现在的人们还经常能看到,有人专门收藏,还举办展览,但是那种戴在胸前的毛主席语录牌现在却几乎看不到了。不过周恩来总经理有一张经典照片,照片中在他的左胸口就佩戴了一枚毛主席语录牌,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
来到曲阿县城的红卫兵虽然知道这里有串联接待站,但出了火车站后不知道怎样才能到达曲阿县的串联接待站,也没有钱乘坐人三轮力车或马车,于是本县的红卫兵就主动地去火车站接送那些来串联的革命战友。被接送的红卫兵战友为了表示感谢,往往就会主动将自己佩戴的毛主席纪念章或毛主席语录牌赠送给接送人员。

毛主席纪念章和语录牌大都是金属制品,也有一些塑料品和木制品,但是由于毛主席纪念章和语录牌是很神圣的东西,尽管制造工艺简单,也没有人敢随便制造,更没有人敢造出来卖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缺口。当时从外地来曲阿县串联的红卫兵手中得到纪念章和语录牌,几乎是曲阿县人得到纪念章和语录牌的唯一来源。很快,就有许多并不是红卫兵的年轻人,为了得到纪念章和语录牌也加入了义务接送红卫兵的队伍。在对方不主动赠送的情况下,也会毫不迟疑地主动索要。

知达看到大哥哥们都用这样的方式得到了纪念章和语录牌,心生羡慕,也就怀着同样的心愿去了火车站。可是由于他年龄太小,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龙套,一连去了几次都没有达到目的。他没有勇气直接向别人索要,当别人主动赠送的时候也不会送给他这个八九岁的小孩,只会送给比他大许多的大哥哥们。这样空跑了几次,知达就不再去火车站了。

知达的家住在曙光小学里,曙光小学的隔壁就是县政府所在地。文革开始后,县政府瘫痪,也不再有人办公,那里几乎成了知达和小伙伴的儿童乐园,每天都要进出很多遍。有的时候是进去捉迷藏;有的时候是尾随看游街的队伍走进去,当时许多游行队伍都以走进县政府为终点站;还有的时候是进去砍柴回家烧饭,县政府里面有一坐小山;还有的时候是跟着大哥哥们进去偷点东西,当时里面的办公室几乎空无一人,如果他们发现有哪间办公室的门或窗被砸坏,有空子可钻,就会进去搜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拿回家的战利品。

有一天,知达正在县政府门口玩,突然看到一个背着背包的外地来的大哥哥红卫兵向他打听红卫兵串联接待站在哪里。曲阿县地处吴方言区和北方方言区的交汇点,曲阿人能够听得懂相邻两个方言区的方言,但是相邻两个方言区的人却很难听懂曲阿方言。所以知达用方言说了半天,对方还是听不明白。知达便热情友好地表示愿意带他去。大哥哥非常感激地跟着知达步行了十多分钟,终于到达了曲阿县红卫兵串联接待站。在路上,这位红卫兵大哥哥注意到小知达的跛行,感到很过意不去,不但一再向知达表示感谢,还主动将胸前配戴的毛主席语录牌摘下来送给了知达。

知达感到有些意外,也为不经意间达成了一直没有达成的愿望而感到兴奋不已,他开心地接过毛主席语录牌,立刻自豪地戴在了胸前,那上面的语录直到今天他还依然记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

(未完待续)
2008-1-2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1: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4,大串联的纪念品(之四)



知达因为这次意外的成功,重新激发了去火车站接送红卫兵的热情。不过当他再次去的时候,没有接到来曲阿县串联的红卫兵,却在火车站出口处意外地接到了串联回来的父亲。知达看见背着背包的父亲一脸疲惫地从车站出来,忙跑着迎了上去:

“爸爸,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你们已经到了北京吗?见到毛主席了吗?”

“哈哈,儿子啊,你怎么知道我今天会回来?你怎么会来接我?”

“我是来接串联的红卫兵的。”

“哈,你这臭小子还挺幽默的,居然给我取了个‘串联的红卫兵’这么个绰号。”

“不是,我真不是来接你的,我是来接那些来曲阿串联的外地红卫兵的。”

“你接他们干什么?”

“跟他们要毛主席像章和语录牌啊,你看,我这个语录牌就是一个红卫兵大哥哥给的。”

“为这个呀,爸爸也有,我这次带回了不少毛主席像章。”

“真的?真的?快给我看看。”

“不在这看,我们快回家去分。”

当时社会上风行抢毛主席像章,据说这种行为是受到鼓励的,理由是抢夺者是因为对毛主席的热爱才这样做的。后来还风行过抢军帽,警察见了也不管,谁抢到了就属于谁。

知达开心地牵着父亲的手往家里走去,还离开家门很远,就摇摇摆摆地快步跑回家,边跑边喊:

“爸爸回来啦!爸爸回来啦!”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知达的母亲边接下丈夫的背包边问。

“很遗憾,这次北京没能去成,到了郑州火车就开不动了,停了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到北京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怕最后到了北京钱花完了回不了家就糟了,所以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就回来了。”

“不是有红卫兵接待站吗?”

“在途中还是要自己掏钱买东西吃,尤其是被堵在火车上,动也不动,红卫兵接待站也顾不上啊。”

知达的父亲是跟着学校里的红卫兵学生一起去串联的。

知达和兄弟姐妹并不关心父亲是否能到达预定的串联地点,只是急迫地围着父亲要毛主席纪念章。父亲口中说着“都有,都有,每人都有。”笑呵呵不慌不忙从衣服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金光闪闪的毛主席纪念章,每个像章只有一分硬币那么大,看上去太小了一点。

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很高兴,每人都兴致勃勃地选了一枚戴在了胸前。不过他们的热情没有维持太久,父亲带回来的毛主席纪念章实在是太小了,小得让他们觉得在别人面前很没面子,结果没有好意思戴几天,就悄悄地摘下来丢进了抽屉。

几乎是一转眼的功夫,知达周围的人都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毛主席纪念章。那些纪念章越做越漂亮,也越做越大,其中有一种是夜光的,在黑夜里可以发光,最受欢迎。同学们为了在白天证明自己的毛主席像章是夜光的,常用双手握成一个圈,遮住周围的光来检验,也有用衣服盖住留出一个口,或放在课桌抽屉里检验是否属于夜光的。再后来,毛主席像越做越大,大到在胸前戴不小了,就出现各种石膏像、挂像等,再后来就见到各种建筑物上都画上了毛主席像。在大多数的毛主席壁像四周,必定画上光芒四射的光辉。对于那些光芒四射的光辉,一种表面流行的说法,说那叫“毛主席是红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还有一种暗地里流行的说法,说那是模仿佛教的宣传手法,那叫“佛光普照”。

当时,全国人民都是毛主席的“粉丝”,绝大多数红卫兵去北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亲眼见一见毛主席,那是当时全国绝大多数青年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愿望。这种心情现在的年青人可能无法理解,不过只要想一想现在的年青人怎样追星就不难理解了。这两个时代的青年所追的星虽然各有不同,但热情和疯狂都是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青年追星的热情和疯狂还远远比不上那个时代的青年,比如说,当时曾经有红卫兵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和热爱,将毛主席纪念章直接用别针别在胸前的肌肉上,而不是别在衣服上。这样的热情和疯狂是今天的追星族所远远达不到的。

不过大串联的危害很快就发酵,全国数千万人次的串连,迅速造成全国停学、停产、铁路拥挤、交通堵塞、社会秩序混乱。1967年3月19日,中央不得不发出了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联的通知。尽管如此,由于巨大的贯性作用,大串联并没有立刻停下来,据说从那之后还持续了半年左右才真正停止下来。

(未完待续)
2008-1-3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1: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QUOTE:
以下是引用菱子在2008-2-1 16:08:29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佟平在2008-1-29 17:15:52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静子在2008-1-29 16:41:00的发言:
大串联还是很好玩的。

对,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公费旅游

 

唉!错过了公费旅游!

 

是的,我也是.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09: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5,表态文化盛中华(之一)

 

将毛/主/席纪念章直接佩戴在胸前肌肉上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无所不在的“三忠于、四无限”。“三忠于、四无限”这个名词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在文革中可是每天都在流行的经典名言。“三忠于”是指“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是指“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要无限崇拜、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忠诚。”

 

这与基督教要求信徒对耶稣的绝对信任和崇拜几乎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以革命的名义,一个是以上帝的名义。政治崇拜和宗教崇拜的共同本质都是让人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失去理性、变得迷信、盲从和疯狂。

这天黄昏,知达的母亲陶老师拿了几张红纸回家,然后教孩子们把红纸剪成大小不一的心型“忠”字,陶老师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边示范,边指导:

 

“大家都来学一下怎么剪忠字,这是我刚在学校里学的,把红纸这样叠起来,先这样剪,再那样剪,然后打开,你们看,一个忠字就剪出来了。”

 

仿佛变魔术一样,原来一张红纸,在陶老师的剪刀下,变成了直径七八寸的心型红纸圈,圈的中间悬空一个“忠”字。陶老师比较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然后指挥孩子们都来试着剪一剪:

 

“你们都来学一下,学会了多剪几个,在家里家外所有的门上和窗上都要贴上一个。学校领导说了,‘忠不忠,看行动’,每家每户贴不贴,剪的忠子好不好,是对毛/主/席忠不忠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可不能马虎大意啊!你们学会了,也可以去帮助邻居家剪,帮同学剪,那样会很受欢迎的。”

 

知达是个乖孩子,对母亲的话从来都是绝对相信的,所以立刻认真地学起了怎样剪“忠”字。刚开始剪得不像样,但剪了几个之后就剪得像模像样了。知达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也都兴趣盈然地学起来,不一会,家里的小桌上就堆了不少大红“忠”字。陶老师不时逐一指点,哪个剪得好些,哪个剪得差些,然后总结道:

 

“今天就先学到这里吧,大家剪得都不错,基本上掌握了要领,关键还是要细心,不能剪断,你们还要继续练习,做到精益求精。现在让我们从这里面挑选出最好的,先把我们家的门窗贴上。窗户上的忠字要贴在正中央,门上的忠字要贴在距离大人胸口的高度,领导说了,这叫‘胸怀忠字’。”

 

“在大人的胸口高度,不就是在我们小孩子的头顶高度吗?对我们来说就是‘头顶忠字’?”知达问。

 

“小孩子不要乱说话,我们领导说了,要‘头顶公字’,不是‘头顶忠字’。”

 

“‘公’字怎么顶啊?也要剪‘公’字吗?”

 

“我们领导说了,‘公’字不能用红纸剪,红纸剪‘忠’字是表达了我们对毛/主/席的一颗红心,要与‘公’字有所区别,用什么颜色的纸剪‘公’字都不合适,所以统一规定用红笔直接在门框顶上写一个‘公’字。这样每个从门框下走过的人自然就都头顶公字了。”

 

“头顶公字是什么意思啊?”

 

“我们领导说了,这叫一心为公,国家的事、集体的事、人民的事都是公家的事。领导还说了‘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私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所以每个人都要像毛主席的‘老三篇’中教导的那样,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就叫‘头顶公字’。”

 

陶老师说完了这些,就拿起了毛笔和准备好的一小瓶红漆,让知达的大哥站在凳子上,在家门框顶上的外面和里面都写上了一个大红的“公”字。紧接着,陶老师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孩子去学校操场上找些碎砖瓦块,然后将家门口的泥土地面上铺出了一块小台阶,在这个小台阶上用黑色的碎瓦片镶嵌了一个直径一尺多大的“私”字。

 

“这个字难看死了,为什么要镶嵌在家门口啊?”知达问。

 

“领导说了,这叫‘脚踏私字’,这个‘私’代表私人、私事、私有财产、私心杂念等一切与私有关的东西,所有这些私的东西,都要打翻在地、并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在家门口的地面上镶嵌一个‘私’字,还是为了时刻提醒我们要‘斗私批修’,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无产阶级红色江山永不变修。”陶老师回答说。

 

“变修是什么意思?”知达又问。

 

“这都不懂?变修就是变成修正主义,就像现在的苏联修正主义那样。”知达的大哥抢着回答说。

 

“老大说得对。我来看看,‘胸怀忠字,头顶公字,脚踏私字’好,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全部完成了。”陶老师松了一口气说。

 

原来陶老师是在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给她的政治任务,陶老师家是曙光学校里面唯一的住户,上级的这些政治任务,自然就首先从她家开始落实了。

 

(未完待续)

2008/2/12

发表于 2008-2-12 21: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看了佟老师的小说,了解了一点文革的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4-27 23:23 , Processed in 0.0583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