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淡有奇 于 2012-6-11 07:06 编辑
父亲的豆芽挑 汪东峰 时光如逝水,转眼间,我已走出校门20多个年头。回忆求学的岁月,最让我难忘的,是父亲的那副豆芽挑。正是父亲的豆芽挑,把我从高中一直“挑”到大学毕业。 我的高中和大学生活,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度过的。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让我成为幸运儿: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先后辍学,父母把金榜题名的“宝”押在我一个人身上。初中在镇中学就读,开销还勉强应酬,但进入县一中读高中后,家庭经济明显入不敷出。父母难为了好多天,最后想出泡豆芽赚钱的主意。 父亲买来6口大缸,腾出1间房子当操作室。父母进行了分工:母亲在家负责泡制黄豆芽,父亲走村串户负责销售。刚开始,由于不懂技术,多次出现“烧缸”(即腐烂)现象。为了弄清门道,父亲割了十来斤肉,打几瓶散酒,到另一集镇上拜访一个卖豆芽的老户。人家听说父亲卖豆芽是为供儿子上学,就毫无保留地说出了泡豆芽的关键所在。 豆芽长出来就得赶紧卖出去,不然长老了就没人要了。父亲卖豆芽最怕遇到雨雪天气。肩上压着百十斤重的担子,在泥泞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一个周末,我回家拿生活费。从我小妹口中无意中得知,父亲在一次雨中不慎摔了一跤,躺了好几天,是母亲自己一边泡制、一边出售。闻罢我哭着哀求父母:“你们别辛苦了,我不上学了。”父母眼含热泪开导我说:“我们苦点不算啥,只要能供你上完大学,我们累死也情愿。孩子,你可要争气呀!”为了省下6毛钱的乘车费,返校的20公里路途,我一路泪水,一步步坚定地丈量着…… 世上还是好人多。父亲卖豆芽供我读书的事儿,在十里八村慢慢传开了,不少好心人特意专等着买父亲的豆芽菜。到现在,老父亲还常念叨我家附近一所学校的李校长。每天早晨,当我父亲晃悠悠地挑着豆芽菜来到学校,李校长总领着他挨门挨户发话:“老汪是为供孩子上学才卖的豆芽,很不容易,大家帮帮忙买点吧。” 2000多个日日夜夜,父母茹苦含辛地经营着泡制、出售豆芽菜的生计。我没有辜负两位老人的殷切希望,高中毕业后,我顺利地通过了高考关。填写志愿时,难以割舍的情结,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所农大。 打田野里走出来的人,永远不能忘记肥沃的黄土地,因为自己的根,就深深地扎在那里。我接过父亲的“挑子”,也把他的孙子送进了农大。
通联:236700 安徽省利辛县司法局 汪东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