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3|回复: 5

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开泰桥、季河桥——典型的江南石拱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8 20: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开泰桥、季河桥——典型的江南石拱桥  2012-10-15  
       江南石拱桥,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都是婉约的,小桥、流水、人家……
  在丹阳市今年新增加的省级文保单位中,丹阳有两座石拱桥入围。一座是位于丹阳南门外的开泰桥,一座是位于九里的季河桥。看过这两座桥,你一定会颠覆心中对于江南石拱桥的印象,特别是高10米、长45米的开泰桥。这座桥绝不婉约,相反会给人一种霸气横陈的感觉,它位于古运河之上,承担着连接运河两岸,容纳桥下各式船舶航行的重任。具有同样功能的季河桥,位于古香草河的河道之上,规模要略小一点,但也绝不是小小石拱桥的模样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丹阳的这两座石拱桥都是明朝时候修建的。
  开泰桥,古城繁荣的见证
  开泰桥位于丹阳南门外,顺着南门大街往左拐就能看到这座古桥。小街小巷之间突然抬头看见的开泰桥,精美和霸气让我们惊叹!高10米、长45米、宽9.5米的桥身,台阶式的桥面,9.5米宽的台阶中间仅有一块条石供以前的独轮车推行。桥上的每一块条石上都有着深深的痕迹,车辙的印记,岁月的留痕。
  站在开泰桥上,很容易看到桥东和桥西的河面上,分别在上世纪60、90年代修建的两座桥。东边的新桥因为车辆通行方便,现在基本取代了开泰桥的通行功能。
  站在新桥上看开泰桥,如果不论岁月的沧桑感,最深的感触就是这座桥的雄浑霸气。我们仰望这座古桥,想象当年往来古运河的各地船舶是怎样在它的身下穿行。间或,我们能看到依旧有居民从桥上的台阶上走进小巷,这条小巷叫南门外大街。
  丹阳的古桥多,开泰桥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座,高高的拱形,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据说古代每逢干旱缺水,就用草包装土填塞桥洞,阻止河水东泻常锡,使之倒流进香草、简渎两河,便利沿河百姓灌溉,故又称“草堰桥”。开泰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90年左右)。桥顶面石栏上阴刻楷书“开泰桥”3字,桥洞下有“同治”两字。桥为单孔拱圈形制,横纵联锁式砌置。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修建。桥拱顶壁雕有圆形石刻图案,上云:“道光十五年乙未重建”字样。桥的东西两面各有阴刻楷书对联1副。东侧为“束京口潮流,百尺虹腰,高踞迎春以上;枕曲阿塔影,千层雁齿,迤趋萃秀而东”。西侧为:“横波激石,峙并雄关,摇揖凤凰山秀;堰水长虹,跨当孔道,旁通香草河流”。通过桥上所镌对联,可看出开泰桥的气势和地位
  历经几百年,桥依旧在,水却很浅了。“开泰桥”下方的西门运河,是明万历16年(1588年)将丹阳县城西、南城壕拓宽浚深后而成的京杭大运河古河道,从这年开始,往来船只就从这条河道上通行。现在开泰桥下的河水已经从两头被封堵,只剩下浅浅的一点水,两边河床有的也已经裸露在外。沿着河道往西不远处被青草掩盖的地方,据说是当年的轮船码头,一直沿用到上世纪70年代。丹阳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回忆说,在他小的时候,这里的水很深,夏天他经常看到有年轻人,站在开泰桥的最高处往水中表演跳水。
  开泰桥横跨运河上,是连接南门外大街与南门大街的通道,当年,曾经多少人摩肩接踵或提着各式包裹或推着大大小小的独轮车奔向城里,站在桥上似乎仍然能听见满桥热闹的嬉笑和独轮的吱嘎声。下了桥,即到了老丹阳们口中常说的“裤子档”,这个形象的称谓,可能源于从桥上远望南门外大街酷似一条裤子吧!这里的大部房屋都是低矮、陈旧的平房。这里从清初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都是非常热闹繁华的地方,因为古运河,因为码头,因为开泰桥。河运的发达让这里产生了一个当时新兴的贸易产业——牛市。住在附近的老人或许都能想起小时候牛场的热闹,每月两次,初一、十五,这里有个规模很大的牛交易市场,耕牛、水牛、苗牛,四面八方的牛都在此交易,因为交通便利,最远的交易者据说来自河南。牛市在这里聚集,可能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如果耕牛、水牛一时间没有交易成功,可以暂时放养在附近的丹阳练湖,那里水草丰美,不会掉膘。
  据了解,这里的牛场建于清朝初年,兴盛于民国初年,那时由丹阳发出的铁笼子(运载牛群的工具)每天运往安徽、浙江的牛有800多头。曲曲折折、悠长深远的石板路似乎是一座迷宫,我们沿着南门外大街,穿过一条条巷子,转过一条条弄堂,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牛场的旧址
  进入宽敞的牛场大门,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东西方向的一排破旧的平房,房型依旧齐整,每间都有低矮的大窗户,这是当年拴牛的地方。南北方向和牛场大门相连的一排平房,应该是卖牛的生意人居住,现在有居民住着。牛场场院中间现在被开垦成菜地,这是原先的大广场,看得出这个牛场原先的规模不小。牛场一带因为曾经聚集着许多以贩牛为业的人家,遗留了许多老建筑群。在牛场大门的斜前方就有一个老建筑,我们看到了围墙上好几个做成牛鼻子形状的拴牛石。围墙很高,很结实,这应该是一栋规模还可以的老建筑。我们没有进入门内,因为这栋建筑只剩围墙还在,里面已经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居住人家,而且建筑也已经是现代的了
  开泰桥能够成为省级文保单位,不仅是因为它显著精美的石拱桥形制,更因为其文化内涵。开泰桥是丹阳老城区曾经繁荣的见证,南来北往的商人、进城购置货物的乡人拥挤在南门街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盛世图景
  季河桥,拜谒季子庙必经地
      曾经有一条河流在延陵的土地上曲折流淌,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香草河。季子去世后,就安眠于香草河畔,后人为他建庙,庙名为季子庙。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的第四子。长子诸樊为王,欲以兄弟传国,诸樊死传弟馀祭,馀祭死传馀味,馀昧死欲传季札,季札不受,让给馀昧之子僚。季札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死后立庙奉祀。丹阳延陵季子庙的“十字碑”铭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相传为孔子所书,因而称“孔碑”。
  据了解,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拜谒季子庙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非常向往的事。
  庙前的一座石拱桥,名为季河桥。古人拜谒季子庙,需先经过季河桥,在桥前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然后徒步走向季子庙,这么做是表示对季子的尊重。现在从季河桥下来,仍旧保留了一段石板路。
  季河桥又名奈何桥,它有一个有趣的民谣:奈何桥来奈何桥,八尺宽来八丈高;有福之人走过桥,无福之人跌下桥。
  季河桥桥下流淌的九里大塘原本是香草河故道,季河桥始建于元至正2年(1342年),当时由僧法安募建。明景泰2年(1451年)改建为石拱桥。桥体为青白石石质,单孔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南北向,高6.18米,长22.3米,宽5.5米。拱桥两侧龙门石上各刻有“季河桥”三字,拱角狮面雕塑为省内罕见。虽然从规模上看,季河桥不如开泰桥那样高大,但是它同样完整地体现了明代江南石拱桥的工艺特色,古朴典雅,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季河桥所在的延陵镇九里村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九里季子庙是国家2004年公布的AA级风景区。在这里,跟季河桥一样的文保单位有好几处,季河桥东北方100米有丹阳市级文保单位“沸井”六口,六口沸井相距尺许,其涌泉三清三浊,一年四季涌泉不止。季子庙内有江苏省级文保单位“延陵季子碑”,还有丹阳市级文保单位“功德碑”、“无字碑”,庙内还保存着唐、宋、元、明、清碑题石刻共83块
季河桥.jpg
季河桥
开泰桥.jpg
开泰桥
牛鼻状拴牛石.jpg
牛鼻状拴牛石
南门外大街.jpg
南门外大街
     
发表于 2012-10-18 20: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很有名气!比通泰桥要高!因为它是老的运河桥,而通泰桥是内城河的桥。
     
发表于 2012-10-18 20: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它旁边就是丹阳有名的裤子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贤桥碑.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09: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 开泰桥.jpg
丹阳 开泰桥1.jpg
丹阳 开泰桥2.jpg
丹阳 开泰桥3.jpg
     
发表于 2012-10-20 21: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30 02:17 , Processed in 0.0702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