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8|回复: 0

英国探亲记(十)告别英伦 代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17: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APNIC
本帖最后由 书缘 于 2012-10-24 17:24 编辑

十、告别英伦
         伦敦、温哥华和南京,三地时差正巧互为8小时,我已前后出国探亲5次,在上述二地各待过15个月,均经历过那里的春、夏、秋、冬。 根据我自已的体验,总结了两句话,就是:响往那里的环境, 不留恋那里的生活。
国外环境
        现在,只要你想出国并不再是什么难事,加上现代通讯手段和互联网,大家对国内外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有那么多“裸”官,有权势的人转移资产,“爱国主义”者心向国外,“教育”官员送子女出国读书,就是能力所及的平民百姓也想让孩子出国留学,......,以往唱:“谁不说俺家乡好”,现在潮流变成:“谁不说国外好”。
我想还是回忆点1998年第1次出国时的感觉吧。
        首先是自然环境。 天,是蓝天、白云; 地,是绿树、青草;空气格外清爽,感觉完全到了一个新“世界”! 即使现在,一到北京机场,仍马上就感到混沌;在国内,有时遇到在西方国家不可思议的尘土飞扬、臭气充天的恶劣状况,恨不得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来形容。
        其次,社会管理方面。举一小例, 那年代还没有数码相机,在这里只要将傻瓜机拍好的胶卷用信封装好,往邮筒里一投,寄给冲印店,过两天就会将照片送上门,有时还会附1或2卷新胶卷优惠,真是方便之极。去超市也让人感动,在入口处看到竖块牌子,云:对商品如果不满意,不论什么理由,都可到这里来退换。要知道,那时在国内退货,要么根本不可能,要么跑断你的腿,磨破你的嘴。一次,发现收银员多收了钱,超市不仅钱退你,还把物品无偿送给你。最普遍的感受要算交通,市区真真做到红停绿行不用说了,那时我还是首次见到斑马线这玩意儿,只见没有一个司机不是严格地礼让行人。那时我们从住处步行去海边要过一条高速公路,但只要你往路边一站,飞速行驶的汽车会立即停下来,并用手示意你过去,那怕后面汽车排队。遇到这种情况,你说心里是什么感觉呢? ——人得到了真切的尊重!
        再说一下这次《几件趣事》中的报警器事吧。我女婿说,他们搬来的第二天,相邻别墅的主人就送来了他们家的门钥匙和警报器号码,以便互相关照。 要知道,这时大家原来还素不相识呀。当然,也将我们的门钥匙和号码给了他,所以才有那次救急的一幕。
        现在国内提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作为目标努力吧。但是应该说,在国外(当然是指发达国家、文明国家),这些都已经实现了。

国内生活
        我的两个女儿,已先后出国20和10年以上了,那我有没有考虑申请绿卡或移民呢?这就是“人各有志”了。
1.jpg

        我觉得,在国内:有我父母的坟茔(图1,2);我出生和年少时生活的房子还在(图3--5);家乡还有亲戚、他们的下辈(图6是我一个外甥的乡间作坊)和故人;读小学、初中和高中(图7)的校园虽已面貌全新,连丹阳城区值得引起回忆的不少建筑、文物和老景点也荡然无存,但一见到“丹阳”两字,或听到那四个城门不一样、有别于镇江话、常州话的丹阳话,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连丹阳独见的“京江齐”现在仍是我有饥饿感时爱吃的辅食品。
2.jpg
        特别是南京,这个六朝故都、十朝都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在这里读大学(图8、9)、留校任教已近60年,这里有亲戚、朋友、老同学、同事、熟人,能常常见面、叙旧、聊天,上街买菜购物,出行骑车乘车,有恙看病取药,在家三尺厨台、七平方米书房......一切是如此熟悉、自然、自在。尽管我痛恨时弊、不满大气环境,但觉得仍还是适合我生活和养老之地。人各有志。

3.jpg

        在国外,就我来讲,最不适应的是:1、语言障碍。听不懂,开不了口,很是别扭; 2、饮食不习惯。蔬菜品种少,西餐吃不来。
        不过,我不是排斥在国外。相反,我很主张有条件的人都应该到外面来走走、看看,老人可以开开眼界,年青人可以大长见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到与不到不一样。至于留与回,要看各人的适应性和各种因素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境外流行一句顺口溜:在国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在国内,好脏好乱好热闹。是呀,那里都会有不称心如意之处。
        人的一生,总有欢与愁,乐和苦。 对我们老人来讲,只要管好自己,善待他人,愉愉快快过好每一天,足矣。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过去常用此来批判所谓崇洋媚外。我觉得,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圆,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亮恐拍是事实。 9.2凌晨3时右右,我醒来,发觉皓月当空,于是兴起,蹑手蹑脚从楼上摸到花园,拍了一通照片。当然从我这还是早期的Canon相机和蹩脚的摄影技术拍的照片是辨不出圆和亮的。哈哈,奉上两张(图10、11)来作我这篇啦啦喳喳的《英国探亲记》的结尾吧。

34.jpg
                                   9.16,CA将载我回北京,次日便能到已思念的南京。
                                                                       于UK  2012.9.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4 18:51 , Processed in 0.0721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