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艺术的感知,对于人是种享受。感官聚于世间人事百物,咀嚼品味它们超于常态存在的灵性。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鼻子轻嗅,用味蕊品尝,用皮肤接触。所有一切体味,最终集于心灵,获得满足。 在旅游中,必抱有这种追寻,才有所得。
张艺谋印象系列之一的《印象丽江》,是获得宏大感念的体味。居于海拔3100米的剧场,人心灵已经接近自然。加上户外表演,幕天席地,背景是纳西圣山——玉龙雪山(虽然雾浓重,不能看见),表演者是纳西族地道农民,所有外在,让人震撼。导演试图用印象解说丽江。一种大写意的手笔,宏大叙事的艺术体惊然而现。
表演行云流水,时激昂,时婉转。主题从历史延伸至当下,从生活深入至心灵。主题曲《回家》回环往复,烘托感情。最终,情感在《天上人间》时迸发。犹如洪水决堤,溃散。女子之于感情,一贯感性。纵使再过坚强,触及殉情场景,仍是唏嘘。面对难得纯粹的追求,需要摆脱血肉的最终融合,心有所动。至高意义的水乳交融,非常人可以做到。但是纳西男女心有信仰,宁肯相信“玉龙第三国”,双双舍弃现实,投奔而去。不会是单纯的可惜,不会是绝望的痛苦,留给品味者的还有薄薄的希冀。也许灵魂真能在某处相爱至深,真能跳出时空局限,永恒存在。属于这世的情缘,如有确切方法无限延伸,懂得爱情的人,都会选择成全。 再一次情感高潮来自篇末祈福。“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天天答应,叫地地答应……”当人们忘情举起双手,在雪山见证下许下心愿之时,天显得很近,地显得厚实,心灵显得宁静,追求显得单纯,所以剧场内显得统一。所有人心怀美好,虔诚祈福。灵魂难得显于真实。 印象至终,归为古往今来,归为天地人和,归为艺术熏染。老谋子的预期达到了,这是一场成功的表演,天清地远,荡涤人心。 再一场《丽水金沙》,价格昂贵,自费观赏。民族风情在诗画中展现,多彩迷人。舞台灯光炫目迷离,把人带入迥异胜境。纳西族棒棒会,彝族火把节,花傈僳族赶猪调,傣族泼水节,藏族织氆氇,摩梭人走婚。各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人情,通过舞蹈的编排,舞者的表演传达给观众。欣赏者眼前次第展开的画卷,热烈而多情。舞台搭建耳目一新,现代声光技术营造突出氛围,舞蹈道具与服装给予视觉冲击,给人震撼。昂贵代价换得前排中心位置,观看效果非同一般,现场感强烈。 西双版纳“多歌。水”晚会,体验到迥然不同的感受。吃喝加玩乐,娱乐大于艺术。由于亲历,记得许多。 进门前跳简单的竹竿舞,再被哨多哩“撞臀”相迎,人的情绪渐趋高涨。进入餐厅,准备好的餐盘一字摆开,八人一桌。不是饕餮大宴,傣族美食均已聚于眼前。菠萝饭,香茅草考罗非鱼,叶包蒸猪肉,粑粑,米线,黄瓜汁。每个人食指大动,急于品尝。席间人自由来去,自助餐饮。人群中穿梭三两回,胃即被撑饱。 雨下得很大,跑到内场晚会处看演出。费劲良多,才找到较好视角观赏。整台晚会上下互动,气氛热烈。偶有黄段出口,引人发笑。比起《丽水金沙》,调侃有余,艺术不够。但是各人喜好不一,对节目品头论足,自得欢喜。场内显得热闹。 一个小时后,随人群涌入外场空地。雨已经停歇,篝火早已场中燃烧。熊熊烈焰反射在浅浅水泽里,地面映出红光。花一元钱领到一支蜡烛,双手扶正,跟随指令和人群聚集小乘佛教的佛塔前,虔诚祈福,并且绕塔一周的同时将烛火留在塔下巨大烛台,光影明灭,经纶不绝,宗教神秘夜景在此上映。熠熠烛火象征光明,美好祝福随光远去,寄生天际。 篝火晚会进入高潮。陌生人们,互牵起手,在篝火旁围成若干圈数,热烈舞蹈。有领舞者教授简单动作,周围人群纷纷效仿,人群忘乎所以转动起来。动作杂乱却遵循规律,人之所向,是中心炎烈篝火,心之所向,是难得轻松愉悦的沉醉。人能偶尔忘却自我,是一种幸福。不必要背负工作、生活,在异地融入他乡风俗,灵魂起舞。无需担负自身的过往与未来,沉醉当下。想起丽江那晚的酒吧,矜持大过放任。人持有规范与自尊,懂得约束,自我无法从现实解脱,显得沉闷。比起此时的纵情舞蹈,汗水淋漓未尝不好。起码感觉愉悦,起码体验疯狂,这种机会无多。 贪欢不是罪过。内心躲于身体,疲惫需要放逐。既定规则无处突破,选择远离现实,短暂解放。给它自由,让它作用当下,激烈搏动,使它充满生机。 生活中多死灰,生气不足,所以远行。远行时持有心境,懂得欣赏,方是经历。 人间歌舞升平处,是太平盛世,他乡夜夜笙歌时,乃静好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