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49|回复: 0

跨市读高中,并没那么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9 19: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ffgg 于 2014-6-9 19:11 编辑

跨市读高中,并没那么好
时间: 2014-06-09     







        17日,我市6000多名初三学生将迎来中考。然而,在中考大幕开启之前,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源抢夺战已拉开了序幕——镇江大市以外的其他高中学校到我市组织招生,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报名并参加了对方组织的“掐尖”考试,并达成了升学意向。
        跨市读高中,并没那么好


  1、政策规定:不得跨市招生 违规无学籍
  5月21日,我市教育部门针对近期有镇江市以外的其他高中学校到我市组织招生的现象,发放告家长书,要求各初中学校及时向家长及学生宣传好招生政策。记者采访了解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9〕24号)中规定:“严格规范招生管理,普通高中一律不得在中考前招收、录取学生”。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苏教规〔2010〕2号)中规定:“跨省辖市招生的招生广告需与招生计划相符,到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不符合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和本文规定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到目前为止,镇江市外没有任何高中学校到镇江和丹阳教育局就招生工作备案。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的通知》(苏教规〔2014〕1号)中规定:“全省普通高中学籍实行电子化管理,统一使用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镇江市教育局《2014年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意见》(镇教发〔2014〕16号)和丹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丹阳市2014年高中招生工作意见的通知》(丹教〔2014〕120号)中都规定:“普通公办高中不得跨市招生;普通民办高中跨市招生必须按苏教规〔2010〕2号文件精神执行,经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方可进行”;“招生学校不按计划招生或考生接受无计划招考,不能在全省高中学籍管理系统中注册电子学籍,不能以在籍生身份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不能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不得发放高中毕业证书”。
  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根据以上这些文件精神,未经镇江与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有关地区高中学校(含民办高中)至我市招收学生违背了招生政策。我市初三学生盲目报考外地的一些高中学校(含民办高中),也不符合政策要求。
  “今年我市一些盲目报考外地高中的初三学生,由此将产生不能注册高中学籍与将来不能以在籍高中学生参加高考等相关后果。”华南实验学校副校长吴云表示,从2014年开始,所有学生学籍实行全国联网,凡是不符合招生政策的都是没法录入学籍系统的。因此,一些初三学生去外地读高中没有学籍,也就意味着三年后不能作为应届生参加高考,这样孩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后续也可能会产生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2、家长讲述:获得中考“双保险”  三分欢喜七分愁
  5月31日,记者见到张女士(化名)时,她一脸的纠结。“马上就要中考了,但自从前段时间儿子通过了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的招生考试后,他上课就不定心了。
  我们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天跟他交流,做思想工作,这几天好不容易把他的心态调整过来,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张女士的儿子在我市城区一所初中读初三,眼看儿子即将面临初中升高中,张女士多方打听往届生了解到,最近几年前黄国际分校的升学率很高,一些原先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去了之后,高中成绩飞跃上升,于是张女士就冒出了让儿子报考前黄国际分校的念头。
  采访时,张女士告诉记者,在听到周边同事和朋友的介绍后,她还特地上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的官方网站进行了解,这个学校的两个省招班面向省内外优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其本一升学率达到90%,本二升学率到100%。“儿子成绩不错,但是经常在考试时发挥不稳定。初二的时候,就是因为临场紧张,考试发挥失常,没能考上省丹中的创新班。现在又面临中考,不知道儿子临场发挥怎样,能不能考上省丹中的重点班。因此,为了给儿子的中考多加一份保险,我就通过前黄国际分校的官方网站给儿子报了名,参加他们学校省招班的招生考试。”张女士说,五月中旬左右,前黄国际分校电话通知儿子去学校参加考试。“当时共有来自全省的600多名初三学生报考这个学校的省招班,但是两个班只招100名学生。经过一天的紧张考试,当天晚上成绩就出来了,儿子的成绩进入了省招班的前20名。”“没想到原先的‘两手准备’现在却给我们全家带来了纠结。考进了前黄国际分校省招班的前20名,就不需要出3万元的择校费,也就是说,儿子如果过去读高中,只要出高中三年的书学费就行了。
  但是根据现在中考招生政策,去外地读高中,学籍过不去。这就是我们全家人纠结的地方,儿子自己也很纠结,所以前段时间他连上课都没心思。”张女士说,虽然儿子通过了前黄国际分校的招生考试,而且她也交了5000多元的高中三年书学费,但是关于学籍问题,学校并没有给家长一个明确的答复。
  张女士说:“前黄国际分校的校长只是要求我们家长回来先跟当地教育部门沟通,如果沟通不行,他们学校再想办法。学校的回答模棱两可,又不能保证帮孩子解决学籍问题。万一孩子过去读高中了,到时候学籍问题解决不了,受损失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调整好心态,在中考时好好发挥,能够顺利考上省丹中的重点班,否则更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张女士告诉记者,其实不仅是她,其他打算去外地读高中的家庭都有同样的纠结。


        3、乱象调查:外地民办学校,抢夺生源没商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来我市抢生源的高中学校主要是位于常州武进区的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这是一所民办高中。“最近几年,全市每年都有几十个应届初三毕业生报考前黄等外地的高中,这些学生大多在我市初中学校成绩处于中上层次,去年我们丹阳就有十多个学生被外地高中录取。”城区某中学的一位负责人说。不仅如此,在皇塘、吕城等与常州接壤的镇,一些学生从小学、初中起,就选择到常州等周边地区的学校就读。吕城初级中学的负责人坦言,由于吕城与常州毗邻,自然成了对方抢夺优质生源的阵地,每年都有不少民办的小学、初中到吕城来进行各种形式的招生宣传。“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和升学率等都是吸引家长们宁愿多花择校费也要送孩子到外地就读的重要因素。”这位负责人说,“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家庭条件不同,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不同。每年常州的民办初中都要从我们这儿抢走二三十个学生。”据一位教育界人士介绍,高中生源外流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有其历史背景。“早些年,根据有关政策,省教育厅批准了一些省重点高中学校可以进行跨区域招生,像省常中、南师附中、苏高中等一些名校当时是面向全省提前招生的。这一做法是省内的重点高中为了激活办学机制和活力引入的一种竞争机制。”该人士表示,部分重点高中面向全省提前招生的做法当时是得到省教育厅批准和认可的。
  然而,随着中考招生秩序的规范,以及在强调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之间招生行为更加有序规范,后来省里就规定所有的公办学校不允许跨区域招生了,具体地说就是不能跨出大市招生。
  “像省常中只能在其几个辖市区内招生,不能到我们丹阳来招生,也不能到苏北去招。”该人士说,为了支持民办教育,民办高中仍然可以进行跨市招生,前提是征得生源所在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和认可,列入当地的招生计划,比如常州的民办高中到丹阳来招生,应该要获得镇江和丹阳市的认可才行。
  但该人士也坦言,为了防止优秀生源外流,主管部门一般不会开这个口子。这就导致了一些周边地区的民办高中在抢占生源过程中采取“先斩后奏”、“生米煮成熟饭”等策略。“他们往往会组织提前招生考试,先把我们这儿的学生录取了,再回过头来和镇江、丹阳交涉,解决学生的学籍问题。要是没有学籍,学生今后就不能作为应届生参加高考。”该人士说,从维护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前几年,镇江和丹阳教育部门均网开一面,还是帮助这些学生注册了学籍。
  跨市择校是否一定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好处?对此,我市教育界人士表示,常州等周边地区的教育发展前景固然对家长有吸引力,但学生和家长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切不可盲从,尤其是在现有政策对民办高中跨市招生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盲目地相信对方学校的宣传,到外地学校就读,只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华南实验学校副校长吴云说:“现在学生的自主能力普遍不是很强,在高中阶段靠在父母身边读书求学可能更好。”吴塘初级中学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部分学生和家长盲目地追求到外地就读,忽略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基本道理。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他们学校每年都有5~6个学生到前黄等周边地区的高中就读,其中也有教师子女,但从最终高考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与同届的在本地上高中的同学相比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有的学生甚至不如在当地就读的同等水平的学生考得好。“我相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该负责人说,“教育教学有其体系和连贯性,而跨区域就读,教育教学的体系可能就发生变化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学生出现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等情况,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附近乡镇就出现过在外就读高中的学生因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而休学的例子。”这位负责人建议家长们要消除“这山望着那山高”、“隔锅饭香”的念头,不能简单地听信招生学校片面的宣传和承诺,要多咨询教育界的专业人士,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4、业内反思:防止生源外流,梧桐茂盛凤自来
  “外市周边学校之所以每年都会来我市打广告,抢生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丹阳的生源质量较好。”一位教育界人士坦言,尽管省、镇江市政府这几年三令五申,明确规定“不得跨市招生”,但是周边的一些外地学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市优秀生源的吸取。
  每到招生考试季节,周边的一些名校就会在我市打出招生广告,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优秀学生信息,进而直接与家长取得联系。而我市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也会从这些学校的往届生那里多方打听相关信息和情况,然后主动与这些学校取得联系,提前做好择校准备。更有一些外地学校,甚至授意我市一些优秀学生家长,故意让孩子在中考时考低分数,避免被本地的高中录取,然后“暗渡陈仓”到外地上学。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人往高处走,追求好学校是人之常情,就如许多学生出国读名校一样,能到外地名校深造,这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由于教育优质资源不均衡现象的客观存在,所以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至高中,家长择校的愿望和需求总是存在的。为此,有择校意愿和条件的家长总会使出种种招数,满足自己择校的愿望。
  该人士认为,要解决择校及中考生源外流现象,政府出台严格的政策,禁止“跨市招生”只是一个手段,最根本、最关键的解决之策,就是要缩小教育资源失衡现象,打造我市本地教育资源的“高地”,这样才能吸引和引导本地学生留下来,不让优秀生源外流。
  “我市学校要学习外地一些名校的服务和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以过硬的质量和声誉吸引优秀学生,这才是扼制优质生源外流最有效的办法。”我市城区某学校的负责人也表示,周边外地一些名校来我市抢夺生源的目标是优质生源,也就是“掐尖”。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质生源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招进来的初中毕业生越优秀,高考升学率以及上名校的比例才会越高,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也相应水涨船高。
  因此,尽管跨市招生属于违规行为,但周边一些学校仍罔顾政策规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方面反思,与其建造生源外流的“挡水坝”,不如建造吸引优质生源的“黄金台”,我们本地的学校应该花大力气在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发展自身特色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云莹 忆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23 12:19 , Processed in 0.1215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