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9|回复: 1

“防灾减灾日”:缺失的不仅仅是个急救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0 09: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推荐大家读一篇好新闻。
“防灾减灾日”:缺失的不仅仅是个急救包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0-05-10 08:49:08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5月8日,记者在南京的龙江小区、聚福园小区、清江花苑进行随机采访。询问对象是居民,年龄20-50岁之间。询问内容两个,其一:“你家里有地震包或者急救包吗?”其二:“地震发生时,如你在家,该躲在哪里?”

  问题很简单,回答很遗憾

  两个问题很简单,但答案令人遗憾。随机采访的30个人中,只有一位家里有急救包,还是主人留学日本时带回国的,包的背面写的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逃生答案更是令人担心,92%的人选择逃向厨房。而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地震发生时,厨房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厨房有煤气管道等,地震时容易发生火灾等意外。

  “如果地震很急和很迅猛时,最好躲到空间较少的卫生间。因为卫生间管道多,尤其有粗厚的下水管道起支撑作用。另外,卫生间空间比较小,墙面倒塌后会形成比较大的间隙供人躲藏。相反,如果躲在空间面积较大的房间,墙壁倒塌砸伤人的机率就很大……”当记者说给被调查者听时,很多人都摇头:“第一次听说。”南京大学研究生李菁菁说:“这样的调查,我们物理系上周五也做过,我也交了白卷。”

  唯一的急救包还来自日本

  调查中唯一有家庭急救包的马芳家住聚福园,今年28岁,南京法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日本留学时,她曾经历了一次地震,当时在学校师生中,她是唯一没有急救包的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教育。还好躲避及时,未受伤害,但第二天就去买了一个急救包,并且恶补了很多自救知识。”

  马芳告诉记者,日本家庭地震急救包里有最重要的六样东西:橡胶指垫的棉手套、应急食品、清水、蜡烛及火柴、保温雨衣、可以扯成绳子的强力尼龙包。比较高级的还有:收音机、哨子、维生素片、存折、保温毯、手机和充电器、不需要火和电只要有水就可以加热的速食食品等等。这些一般放在睡床下边的急救包,在中国很少见到,可基本上都是MADE IN CHINA。据统计,全国家庭地震急救包的拥有率仅为9%。

  除了急救包,日本在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防震准备。学校基本上每学期都要演习。从幼稚园起,每个人都要参加,演习如何跑、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多台风的国家,全球每年有1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这使得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日本人非常重视防灾工作。”马芳对记者说,“日本政府所强调的是,大家平时就应考虑如果灾难降临时,该如何自救和他救,很多日本人从出生到长大,就这么准备着,即使最后不发生地震,这也不是白做。”

  国民防灾文化的常识性缺失

  无独有偶。今年4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文健组织的课题小组专门在南京300名市民中做过一项随机调查,28%的人对防灾救灾知识略知一二,其中仅10%的人了解基本常识。

  杨文健告诉记者,目前国民对于防灾文化的常识性缺失,令人担心。比如家中油锅起火怎么办?很多人包括一些大学毕业生不知道第一步应该是立即关闭燃气开关,用锅盖或大块湿布盖住起火油烟,令火熄灭。家用电器起火怎么办?有人甚至回答“用水喷淋电器设备”,殊不知,这样只会使高温电器突然遇水爆炸或意外触电。还有,地震时如果你在四楼以上,怎么办?有很多人选择走楼梯或走电梯。其实,这些选择都危险。最好的方法是:选择在支撑力大且自身稳固性好的物体旁躲避,如立柜等,但不要钻进去。

  震后如何自救?更是错误百出,有人说“大声喊救命!”杨文健说:“其实,不提倡盲目呼叫,应该尽量节省力气,用敲击的方法呼救,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防灾减灾应成为常识、常态

  “灾害的预报,目前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技术制约,但防范却是降低损失的可控选择。有数据显示,灾害防范的投入产出是1:15,而灾害救助的投入产出最多只能是1:1。也就是说,事先防灾多投入,能将灾害发生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5月8日,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副处长孙才洋对记者说。

  孙才洋同时兼省减灾委办公室副处长,他以最近的两个大地震作比较:“智利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今年1月海地太子港地震的500倍,但地震所造成的灾情远没有海地严重,死亡人数更是低了好几个数量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利是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对于防备地震袭击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好,当地居民防震逃生意识比较强,地质专家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海地。”

  “防灾多流汗,遇灾少流血。灾难的防备,应该上升为国民的习惯。常识、常态、平常心,这些都应该成为关键词。”孙才洋对记者说,今年5月12日是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就是提倡减灾从身边做起。

  江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方明对记者说,社区防灾也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做法。日本目前有3000多个市、区、町、村,他们的自主防灾组织率大约为60%,多数家庭加入其中。日本最重要的防灾组织是“消防团”,其成员都是精干的青壮年,他们经常训练,形成了地区防灾和互助的骨干力量。

  日本人的防震习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十分幽默和从容,这样的心理状态,值得目前有些“焦虑”的中国人借鉴。方明说:“在日本,我曾看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每户楼房住宅的阳台上,相邻的两家之间,不像我国居民用水泥或砖头砌成隔墙,而是一块比较轻薄的木板或塑料板,上面写的都是相同意思的文字:当你家遇到灾害时,你可以及时把这块板子踢破,逃到邻居家躲避。这些点滴,都会成为社区防灾的有效方法。”

  本报记者 燕志华 沈峥嵘
发表于 2010-5-10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看来俺也要恶补很多自救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11 16:59 , Processed in 0.0658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