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 等待花开 匡亚明小学 张菊仙 许多优秀教师曾经坦言,在他们当教师之前对教育并无特殊的兴趣,只是在做了教师之后,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才深深地爱上了教育,爱上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独到的见解、奇异的才华、鲜明的个性、纯真的感情,会不断作用于老师,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反馈中,深刻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由此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我现在的感觉是,从早到晚,我都是一个人在他们中间,一切对于他们的身心有利的东西都从我的手里到了他们的身上,任何在需要时的帮助和支持,任何对他们所做的教诲,都直接从我发出,我的心连着他们的心,我的手握住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的眼泪和他们的眼泪一块儿淌下,我的欢笑跟着他们的欢笑而欢笑。我们的心意相通,我们的奋斗目标一致,我们形成了超强的凝聚力。
师爱的重要性远非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师爱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并且吸收爱。
教师要营造师爱的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对学生的强行灌输。教师一定要与学生拉近距离,细心、耐心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给予表扬或帮助改正,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同时注重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只有无私地去爱学生,对学生发自内心的付出,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使学生亲师信道,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理需求。现在很多学生都存在物质过剩,精神空虚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心需求,为学生努力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学习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例如,举行演讲比赛,才艺展示,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唤起他们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严爱有加,灵活运用。
师爱如同和煦的春风,无声地拂过学生的心灵,它要求教育方法也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爱学生要讲究尺度,把握艺术。泛滥的爱,会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以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作为班级也应该有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难免又犯错误的时候,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方面要严厉指出,另一方面要给他安慰,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在帮助自己认识错误。这种刚柔并济的处理方式既避免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又很容易达到教育目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就会使学生很轻松,每天都会因为对新事物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对于教育来说,爱,是一种激励,一种肯定,一种给予,一种理解,一种沟通。教师要用师爱的方法,师爱的技巧,努力架设师生之间的桥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教师要懂得如何去渗透师爱。
师爱是对学生成长全方位、全过程的关爱和呵护,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心去贴近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信任和宽容。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还要通过语言、手势、作业或试卷评价等多种形式,把对学生的欣赏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食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更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感动和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一个微笑;开小车时,给予一个微嗔。这些就如同滋润学生心灵的春雨,缩小师生心灵间的差异,达到教育的效果。相反,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时或开始觉得不对时,或当学生对你提出的问题反映迟钝时,教师要克制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体验,避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位学生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使我们的教育日趋完善和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