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情怀之十四——走进“魔鬼连”
这40名刚刚结束了新兵连生活的新兵,背着行囊排列在操场上。我知道,他们对这个连队是充满着憧憬的,因为这个连队是战士们传说中的英雄连!但此刻他们起码在想,刚刚到了新的中队,队里怎么着也得放他们一两天的假,让他们休整一下。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们分完班,放下行囊后,超强的训练就向他们展开了。 整整一下午,这些新战士接受了静坐一小时静站两小时的军姿训练,随后又开始了全副武装的10公里武装越野,当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营房后,中队长江鹰又站在400米的障碍场上。这些新战士,必须通过这训练强度和体能消耗一点都不比10公里武装越野逊色的障碍场,才结束这一天的军旅生活! 饭前,中队领导又宣布了一个更令战士们瞠目结舌的训练科目,部队将在第二天进行一次65公里长途奔袭的武装训练!目的是为了培养新入队的新战士“耐饥、耐渴、耐寒、耐毅力”顽强的战斗作风。据后来我在中队里采访,那一夜许多新战士好奇伴着恐惧,在心里“突突”跳了一夜! 那一次的长途奔袭,我作为随军记者,得以亲自领略了一下战士们的辛苦。中队考虑我的体能跟不上战士们,在平路上就用军用摩托车送我,爬山就只得随行了。那一日,天刚蒙蒙亮,中队长江鹰、指导员张碧海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开出了苏州城。部队经蠡墅、过人渡,一路疾奔抵达越溪吴头山,然后一路又翻山越岭,翻过了清明山、桃花里、七子山等十几个山头。行军路上,战士们忽儿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忽儿在队领导的组织下,利用复杂的地形开展捕歼罪犯的模拟训练。中午就餐时,官兵们就坐在梁家郎山脚下的一片树林里,天当房子地当屋,两片面包充饥腹。短短数小时,官兵们反复经受着“艰苦”两字的考验。一天下来,没有一位战士脚上不打上血泡的,许多战士的脚脖子也被扭伤。但经过这一次的训练,“铁血武魂”已经灌注到了他们的灵魂里。 我常常在想,部队的艰苦训练,并不因为地域的差别而相互逊色。即便这个部队处在的是繁华的闹市,训练的艰苦,对常人而言,也如同狱炼!这是我走进那个被战士私下里称为“魔鬼连”的摩托中队的感觉! 就是这支部队,是当年苏州支队唯一一支机动部队,担负着苏州的城市武装巡逻和处置突然发性事件的战斗任务,要求就是要“拉得出,打得响”,要实现这六字诺言,强度的训练成了他们唯一的保障。 我曾在这个中队蹲点过四个月,一次次的感受过他们训练的铁血雄风。 有一次,中队为了正规训练场所,上级专门为他们购买了54吨黄沙,停泊在离中队1公里外的古运河码头。为了增强战士的体能训练,这个中队没有叫来搬运工,而是掀起了一次托盘运沙急行军的热潮。强度加难度,苦上加苦,为了心中始终不渝的追求,训练融贯这个中队的春秋。 饭前哨在营内响起,官兵们排队跑向的不是饭堂,而是400米障碍的训练场。这是中队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个官兵在饭前都必须通过400米的障碍。不成文的规定还有练“7个100”,每一个战士在参加正常操课的情况下,每天必须在课余时间完成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负荷撑、100个双杠撑臂、100个单杠拉臂、100个马步推砖、100个蛙跳、100次50米连续跑。 这样的强度训练,打造的必然是钢铁一样的战士。我有一次和战士们共浴中发现,一律古铜色的强健的肌肤上,没有哪一个战士身上不挂着“彩”,旧疤新伤像一朵朵吐蕊的花,芬芳着年轻的武警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心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