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齐梁君子 于 2011-1-13 15:10 编辑
国医大师颜正华介绍(图) 发布日期:2010-12-17
简介
颜正华 (1920-),男,江苏丹阳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曾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暨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暨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
成就
他从事中医药工作60余年,执教近50年,德高望重,学验俱丰,参与创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为我国首批中医药学教授与研究生导师。先后主讲了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课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专科与本科生、19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以及校内外数十名骨干教师。主持了3项部局级科研课题,对缓衰、退热等中药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退热药“黄栀花口服液”已被用于临床。擅治内科杂病,治验甚众,深受患者爱戴。曾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23部。代表作《临床实用中药学》获得学 者好评, 《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是中高级中医药人员难得的参考书。1990年国务院颁发给特殊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并颁发荣誉证书。
90华诞
2009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主办的国医大师颜正华行医执教70周年庆典活动7月2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并为颜正华教授颁发“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今年是颜正华行医执教70周年,也是他的90大寿。颜正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大家,参与创建了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科,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医药高等人才,为我国中医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颜正华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先后荣获“首都国医名师”和“国医大师”称号
熟读经典 师从名医
他14岁步入岐黄,拜两位名医,背四大经典,是孟河学派第四代传人。20岁悬壶应诊,27岁中县中医状元。
“老师,补血方中除了补血药一般还用什么?”学生问。颜正华随口而出:“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此句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可见颜正华对医经典籍造诣之深。
1920年生于江苏省丹阳县的颜正华,14岁拜同邑著名儒医戴雨三学习中医,他是从背诵经典条文开始,步入岐黄的。戴先生要求徒弟必须熟读四大经典。其间,颜正华背诵了《内经》的大部分内容、《伤寒论》全部内容及《金匮要略》中有处方的条文等,因此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都说“童子功终身受益”,颜正华少年时代诵读记忆过的四大经典,很多条文烂熟于心中,伴随他一生从医之路,耄耋之年仍能流利背诵。
回忆年少时的学医历程,颜正华说:“当时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维持生计,后来便越来越喜爱中医。”
谈到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颜老说,当数杨博良。“如果我没有跟随杨博良先生学习,在临床经验的积累方面还可能要摸索更长时间,所以直接向名医学习是学习中医的绝佳路径。”
颜正华17岁师从江苏省名医杨博良,杨氏为清末“孟河学派”著名国医马培之的再传弟子,名震江、浙、皖数省,门庭若市,求诊者日逾百人。颜正华师从杨博良3年,白天随师侍诊,晚上就住在杨老师家,整理病例、背诵医经、练书法、习古文。颜正华以其颖悟和勤奋,深受杨氏赏识,因此得“孟河学派”真传,成为孟河学派第四代传人。
颜正华20岁师满归里,悬壶应诊,誉满丹阳。1947参加丹阳县中医统考,名列榜首。
颜正华小传
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县;
1940年,悬壶济世;
1956年,在南京中医学院任教;
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指导老师;
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