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5|回复: 16

宜兴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丹阳还要等到何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1 17: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国务院同意将江苏宜兴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人民网  2011-01-27
  今天,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宜兴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以下为全文: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宜兴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国函〔2011〕9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申报宜兴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苏政发〔2009〕72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将江苏省宜兴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陶瓷文化特色突出
  二、你省及宜兴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体现陶瓷文化特色和地方传统风貌,不得进行任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三、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加强对宜兴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1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齐梁君子 于 2011-2-11 21:28 编辑

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事情上,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皋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通市的鼓舞和指引下,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可以看出,如皋市从2004年提出申报,到2006年、2008年、现在2010年一直在努力),相信如皋付出的努力是一定会有成绩的!
宜兴就更不用说了,在无锡市提出创建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群的目标下,宜兴踏实努力,在2008年仅用八个月时间就创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在三年不到就完成国家级的创建目标,再次昭示无锡速度的惊人,也说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同样的,丹阳早在丄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过创建目标,但是失败后、至今一蹶不振,希望文广新局能踏踏实实地重整旗鼓,完成这项历史赋予她的使命!

江苏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江苏3个) 南京市、扬州市、苏州市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江苏4个)
徐州市、淮安市(今淮安市楚州区)、镇江市、常熟市
2007年9月15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无锡市
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9年1月2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
南通市
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1月24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宜兴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2003年10月8日 建村[2003]199号
2、江苏省昆山市
周庄镇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2005年9月16日 建规[2005]159号
05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木渎镇 06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07 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08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2007年5月31日  建规[2007]137号
6. 江苏省高淳县
淳溪镇 7.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8.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
1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 1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明月湾村

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14.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 15.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 16.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 17.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
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无锡市荡口镇、无锡市江阴长泾镇、无锡市礼舍村、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张家港市凤凰镇

江苏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95年公布,共2个) 高邮市、泰州市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公布,共3个) 苏政发〔2001〕31号
常州市、兴化市、江阴市

2005年12月31日,江苏省办公厅发文(苏政办发〔2005〕131号),公布无锡市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2007年6月30日,江苏省办公厅发文(苏政办发〔2007〕78号),公布南通市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11月4日,江苏省办公厅发文(苏政办发(2008)114号),公布宜兴市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2009年11月9日,江苏省办公厅发文(苏政办发〔2009〕125号),
公布高淳县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2: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风劲扬帆正当时——写在宜兴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际  2011-01-31
(拥有2400多建城史的江南文物之邦——丹阳何时才能觉醒?!)  
       上周,宜兴盼来了城市发展中极具分量的一张“金质名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为此专门作出批示,祝贺宜兴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他指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宜兴实现了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两次跨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宜兴全市上下文化觉醒、自觉的实际成果,是宜兴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卓越工作的成效。他希望我市以此为新起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宜兴文化特质更为鲜明、品牌更加响亮。
       正如杨卫泽书记所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质名片”,是对宜兴保护传统基业、延续历史、传承文明所取得突出成绩的肯定。回首两年多的“申名”之路,宜兴走过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从自信到自强的成长历程。如今,我们的城市正在文化的觉醒中,焕发出无限魅力。
       自觉:千年古城从沉睡中醒来
       2006年6月,宜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文脉厚重的文化宜兴,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申报成功江苏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目标的正式提出,是千年古城文化意识“觉醒”的最醒目标志。
       宜兴市的文化家底殷实而富足,然而相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宜兴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宜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文化意识“觉醒”中顺势启动 “申名”工作,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
       启动“申名”工作,是宜兴市委、市政府带领百万陶都人民展开的一场“寻根”之旅。为确保“申名”工作顺利推进,宜兴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申报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协调,会同市规划局、文广新局和宜城、丁蜀等镇园、街道,团结协作,合力推进。一方面,宜兴市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座谈研讨、收集整理资料、确认历史文化遗存、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邀请领导和专家到我市实地考察指导。历史文化名城到底是什么?宜兴有哪些东西符合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宜兴的历史文化特质是什么……在对这一个个疑问的解决中,宜兴“申名”的脚印由模糊变得清晰。
       经过充分调研与反复提炼,宜兴市最终将“申名”的定位确定为“中国陶都、江南水城”。丁蜀因陶而生、因陶而兴的空间特征明显,而宜城古城仍然保留着典型的“田字形”空间格局和“水陆双轴”的路网形态,一个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正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特质,成为宜兴“申名”最具竞争力、最响亮的口号。
       宜兴市的“申名”文本由当初的一本数百页,到最后的七本共数千页,经历了前后十多次的修改与完善,最终被专家们称为最科学、规范的文本,并被推荐为其他城市的“申名”范本。通过“申名”中对沉睡历史的步步挖掘、整理、保护,市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度提升到新的高度,对“申名”的支持和配合度也超越了其他许多城市。在只要有市民提出异议,就“一票否决”的“申名”各轮评审中,宜兴均高质量过关。在宜城街道月城街修缮过程中,一些住户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一些陶艺大师欣闻我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纷纷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回了儿时的古南街,经过梳妆打扮的两条历史老街区又恢复了往昔的繁荣。
       千年古城从沉睡中醒来,政府与市民形成的合力,成为宜兴市“申名”最强大的推动力。
       自信:来自专家的肯定
       2010年6月30日上午,宜城街道月城街上熙熙攘攘,参与了世界遗产平遥、丽江等古城古镇抢救、保护工作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成员阮仪三激动地穿梭于这条明清古街。返回街口时,阮仪三趁着兴致,走进一字画店,现场挥毫泼墨,用篆书写下了“留下记忆”四个大字。写毕,阮仪三对着围观的群众说:“你们将这条街保护得很好,这里是宜兴时代的记忆,是宝贵的财富,你们要把她传给子孙。”
      “申名”的过程,是宜兴市对自身历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与提升的过程。2010年6月,一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终考,使该市接受了最严格、最挑剔的专业审查,利用这次机会,宜兴充分展现了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从专家中肯的评价中,还获得了“申名”足够的底气。
       黄龙山、前进窑遗址、前墅龙窑、宜兴均陶厂、紫砂工艺厂、陶批站码头……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就形成了清晰的陶文化发展脉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韩伟高度称赞了我市陶文化遗产体系的完好性,并以有历史、有系统、有规模、有规划、有特点、有价值的“六有”给予总结。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朱自煊说,“宜兴的陶文化以很强的特色,骄傲地屹立于世界陶瓷艺术之林。宜兴的紫砂陶精品里储满了勤劳的陶都人的汗水和心血,流淌着人类共有的文明。这厚重的陶文化,是陶都宜兴赋予世界文化的贡献。”
       以人为核心,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生产生活原貌,宜兴市这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赵中枢说:“月城街历史文化街区、葛鲍聚居地、蜀山古南街等街区不仅保留了原貌,更重要的是仍有老百姓正常地生产、生活,正是由于社会参与度非常高,所以这些老街显示着无限的活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傅清远说:“与很多地方不同,宜兴的名人故居正在发挥功能,展示出独特的风采,同时,这些名人也成为地方历史与文化最生动的讲解员。”         
       考察组组长汪志明在最后的发言中肯定地说:“宜兴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宜兴完全具备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
       自强:站在新的起点上扬帆奋进
       日前,丁蜀镇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建立起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规划向历史文化倾斜,城市建设为历史文化配套,通过“申名”,丁蜀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是一枚关于我市历史文化价值的权威印戳,是来之不易的一张金质名片、一块金字招牌,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美誉度,增强外界在文化上对我市的认同,提升城市竞争的软实力。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成功,对于城市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它还能增强干部群众对城市的荣誉感、使命感,凝心聚力,促进人们更加踊跃、更加自觉地维护好老祖宗留给子孙的宝贝,从而更加自觉自信地投身到建设宜兴、发展宜兴的热潮中。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形成发展合力。文化伴随着城市的成长,不断丰富和发展。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发掘历史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认识其价值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对传统文化感情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汇聚发展合力的过程。”丁蜀镇镇长陈雪峰表示,“申名”使更多人愿意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老城区的潜在价值。如今,丁蜀镇老城区的改造由以往的大拆大建,变为精雕细琢。随着丁蜀镇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丁蜀的发展脉络也越发清晰,以建设“宜南生态宜居之城,中国陶文化产业之都”为目标,重点依托青龙山景区、黄龙山景区、葛鲍聚居地历史建筑群以及蜀山及古南街建筑群、前墅古龙窑等打造两个陶文化特色的旅游组团,重点突出陶的特色,以差异化和特色化推进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2011年,宜兴市已跨进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该市将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质名片,并使其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宜兴,风劲扬帆正当时!
发表于 2011-2-12 0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184:}
发表于 2011-2-12 09: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有錢就有話語權
     
发表于 2011-2-12 10: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歇火嘞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6: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今年仍旧不温不火毫无目标~~
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1-02-11
       2月11日消息:今年,我市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市将深入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嘉山风景区、季子文化旅游区等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利用总前委旧址、三野司令部等红色之旅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繁荣发展工艺美术产品,开发书画装裱、正则绣等传统技艺类和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融入现代理念,提升传统工艺,打造知名品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大力发展影视传媒业,推进出版发行,广告传媒,广播影视等数字化战略,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打造优秀影视产品,以尚阳数字科技为龙头加快拓展数字立体影视产业。此外,我市还将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艺市场,提高文化娱乐业的品位和档次。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09: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有錢就有話語權
小武哥 发表于 2011-2-12 09:43

希望领导能够重视
     
发表于 2011-2-17 2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丹阳还要等到何时?!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还要等到何时?!
请多关照 发表于 2011-2-17 20:28

丹阳欠账太多 不知要补课到何时?
发表于 2011-2-19 22: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说是重视文化,可重视在哪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4: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说是重视文化,可重视在哪呢?
秋夜飞花 发表于 2011-2-19 22:16

重视在口头上
发表于 2011-2-21 2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12# 齐梁君子


    就是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齐梁君子


    就是啊!
秋夜飞花 发表于 2011-2-21 22:45

希望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能给领导们切身之痛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8: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古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或者文化中心,建成历史在明代或明代以前,目前仍保存着丰富的地上、地下历史文化遗迹或者实物遗存,口述及其他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或者近代发生过重要事件,对近代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二是城市传统风貌的格局具有特色,并具有代表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至少要有一条以上的古街,其两侧建筑物为原物。三是文物古迹特别丰富,在市区或者近郊区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有十处以上,其中必须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处以上,且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城市的性质、布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照条件,丹阳完全具备资格,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江南文物之邦理应该名至实归!
     
发表于 2011-2-23 2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历史文化资源很好!关犍在领导.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15: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历史文化资源很好!关犍在领导.
宇宙人 发表于 2011-2-23 20:18

希望领导明确创建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18 20:58 , Processed in 0.0661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