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个春天。
又到一年两会。
走过“极不平凡”的五年,满载“来之不易”的硕果,自信的中国又一次汇聚全世界的目光。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回眸刚刚过去的五年,我们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经历了太多的悲喜,收获了非凡的业绩。
这是强大的中国
2月28日上午,站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马耳他瓦莱塔大港,却是万发志一生中感觉离祖国最近的一次。“经历了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踏上祖国派来的邮轮,见到工作组的人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截至3月2日23时10分,和万发志一样,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公民达35860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说:“万里紧急大救援,温暖了人心,彰显了国力。”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20万亿元增长到接近40万亿元,中国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在“十一五”最后一个冬天里上升到第三位。
中国GDP新战略:让人民幸福两会前瞻:两会将敲定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人们不仅看到总量排位的“名”,同样看到身边变化的“实”。
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从2007年的2360美元上升至2009年的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维韦克阿罗拉说,一个主要经济体,用一代人的时间实现国民收入增长16倍,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项伟大的成就涉及世界1/5人口,可谓是人类最大规模的成就之一。
这是幸福的中国
改善民生需要真情实意,更需要真金白银。5年来,国家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3万多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8万多亿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撑。即便在2009年国家财政一度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仍然增长了31.7%。
这是开放的中国
1980年,中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球贸易额的1%,而到了2009年,这一比例已高达9%。中国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需求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继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对过去20年的数据研究测算,如果中国5年内保持1%的增长速度,将引起世界增长4%的变动。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