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论是分组还是联组讨论,不论是谈经济建设还是民生福祉,委员们的话题总离不开一个“原点”——我们这座城市要发展,首先要具备“宜居”条件,为此,委员们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就是“山水花园城市”。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和会前深入调研的结果,分析了我市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如何打造“山水花园城市”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
■建设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规划
城市规划是发展城市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特色在空间上的“投影”。沈建国委员认为,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必须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而且要具备一流的规划。他建议规划设计要做到“八性”:一是强化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强化规划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制定规划时要通盘考量,实现城市规划的全覆盖。三是强化规划的针对性和美观性。要强化规划的专题研究,使规划有的放矢,并彰显特色。使城市人文景观与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四是规划要有权威性和严肃性。规划要进行严格、科学的权威性论证,一旦确定,就要坚持规划的延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防止随意性,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部法。
邵孟大委员认为,建设“山水花园城市”,规划设计上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每个山体、水系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控制性规划,防止山体、水系被破坏和建设行为的随意性。二是建设的风格问题。要注重与城市的山水相互辉映、与周边环境协调、与历史文脉契合,这是规划设计的关键。三是在建设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自然地貌,尤其是城区山水资源,不能随意破坏,特别是城市的历史文脉要重视保护和发掘。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赵炬肃委员建议,要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细节”问题,比如:中心地段增加市民活动空间,让市民早、晚有地方外出活动和锻炼;在我市的火车站、主要繁荣街区、重要旅游景点、重要行政区域等公共场所提供直接饮用水,方便民众,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区菜场(农贸市场)建设,遏制市区“马路市场”脏乱差现象;认真解决城市主干道公厕偏少的问题,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生态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点
生态建设对于“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意义重大。王敏敏委员认为,目前镇江的城市绿化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缺乏整体、长远考虑,部分自然生态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有的地方绿化规划设计过于注重视觉效果,缺乏绿化功能方面的考虑;外来植物种类的运用缺乏科学性,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急功近利思想直接导致绿化投入过于奢华和浪费。有鉴于此,应将城市生态建设纳入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通盘考虑。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时,园林、国土等相关管理部门要参与其中,发挥各个部门的智慧和优势,共同制定城市生态建设规划;要保护好城区和城市周边的山林以及
绿化资源,尽可能的不用或少用这些珍贵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尤其是城郊和周边的各种林地。在具体操作层面,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使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模式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张岱峰委员则将目光聚焦到“水”上,他说,“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战略中提出了“严格做好长江、金山湖、古运河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达标排放、实施雨污分流”的目标,但防止金山湖水遭受污染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他建议,加快城区雨污分流的规划,按全面规划、区域分治、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区雨污分流的规划;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抓紧实施排入河道并进入内江的所有小区、居民集中区的污水收集管道,特别是加快污水干管建设,实现雨污分流,用1-2年时间,使污水基本不进入内江;采用先进成熟的顶管技术,大幅度降低主、次管道建设的成本。
也有委员建议,要把水环境的治理列为“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要沟通水系,形成网络,使水活起来;解决好污水截流,防止污水、废水流入水系,使水清起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禁止乱倒各类垃圾,减轻水体自净压力;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确保每一位市民能用上干净、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好城市是靠“管理”出来的
不少委员认为,没有卓有成效的管理,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只能是空谈。刘锦涛委员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座好的城市是靠“管理”出来的,“山水花园城市”建设不仅要有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而且一定要做到高要求管理。她建议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城市管理“科学统筹、从严从重”的成功经验,加强镇江的市容市貌管理,理顺体制,科学界定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范围,明确分工,明确职责。要逐步推行和完善数字化管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对城市各功能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加快完善城市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市容管理、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同时,要加强法制管理,让人民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形成文明的习惯。
佘其瑞委员认为,一个城市能否真正实现“宜学、宜居、宜业、宜商、宜游”,不仅在于它的“硬件”,而且在于它的“软件”,特别是人的素质。因此,应重视人的素质提高。她呼吁,让倡导低碳社会成为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行动。目前镇江处于大拆大建的大发展阶段,这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大好机遇。要把“低碳”理念融入规划,房屋、道路、生活设施建设要符合“低碳”要求,污水污物、垃圾处理等要有循环系
统,变废为宝,实现“低碳”。她还建议加大文明行为的倡导,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应该成为每个镇江人努力的目标,只有在镇江的人都认可了,镇江才能真正成为“宜学、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
邵孟大委员建议,要注重建设后的长效管理。既要对新建的城市设施、道路、广场、景点等加强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有奖有罚,定期检查;同时也要注重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新途径,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弱势人群感到和谐温暖。如对城市的流动无证摊贩、街头弹唱行为要有堵有疏,因为只堵不疏,不但杜绝不了,而且会产生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因此要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通盘考虑解决这些问题。
■彰显江南名城的独特气质
颜斌委员以一名建筑师的眼光谈了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想法。他觉得,从专业角度看,目前镇江建筑风格缺乏特色,整个城市的建筑看不出山水特色、历史古城特色。比如“镇江外滩”长江路沿线的天际轮廓线单调乏味,精品建筑还太少,市区这样的“遗憾”还有若干。他建议建筑师应多设计具有镇江特色的精品建筑,确立镇江“山水花园城市”的独特景观记忆。
吴林森委员从文化角度谈了“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的话题。他认为,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鲜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古人留给镇江的宝贵遗产,也是城市的灵魂。因此,镇江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应注重彰显文化内涵。要围绕“山水花园城市”这一目标定位,视地形因素,因地制宜,做足山水文章,把山水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对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保护,整体创造,做特文化魅力,把文化个性充分展示出来,坚决反对推掉真古迹、建成假古董或在城市建设中任意插上文化标签的做法。他说,今天一些城市在建设和发展中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走向趋同,城市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他希望镇江城市发展不要走这条“尴尬路”。(朱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