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尘,不愿看透
静夜里,看自己多年前写的诗《红尘看不透》,恰如止水的心又起波澜。心里流淌的那种声音,又从那种像是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向那幽深的山涧流去,发出那种丁丁当当的声音:“来来去去的行色/匆匆忙忙的节奏/天际总是/那么清远那么苍茫那么辽阔/人心/总是在静静处念着纷华/在纷华中/又是梦冷清秋/那皎皎的明月啊/有时多像那明眸/时常去感知/爱与哀愁;/春望/夏火/秋心/冬暮/看史书/如飘动的红绸/隽永着多少壮志 ,酬与未酬/多少悲歌,惊心动魄/屈平苍凉悲志/孟德对酒当歌/王勃少年失途/子昂幽州感愁/太白纵酒狂啸/杜甫万里悲秋/都任那滚滚长江水/脉脉东去。”清流在这样的思绪里,漂泊在这样的背景中,仰望着红尘的色彩,我们无限感慨!
都说是佛看透了红尘,才有那么多的香烟向着清远缭绕,一如寒山的钟声和香烟。在一个虚晃的境地里,我曾梦游枫桥,与张继老先生不期而遇。在那午夜时分,在那扁舟之上,他挥动那长长的袖袍,作别这香烟缭乱的枫桥。可是我总隐隐感到,他的作别全不似徐志摩先生作别康桥时的轻逸飘渺,总有一分凝冻挂在他那长长的胡须之上。那晚星徽渔火相映成趣,象多少人一样,来寒山时送来了一百零八种烦恼,走时解脱了么?虽然我不信,仅凭那一百零八下钟声就能尽数解脱人们所有的烦恼,但是我不能不相信张继老先生走时那大彻大悟通天达地的微笑,人生祸福无常,渔火是否能恒世地映亮美景良宵!?可是红尘依在,红尘愈浓。那盏渔火那叶扁舟虽然消逝在苍茫的烟波之中,但寒山寺那乳黄色的院墙,依然氛围着那座千年衰而又兴的钟楼,诱惑伴着虔诚纷至沓来,在不绝如缕的洪钟里忏悔着往事,在三叩九拜中祈祷着前程。负重的洪钟啊!您真的能接受这么多的承诺,而在越来越多的虔诚者面前没有一丝半毫的敷衍?神佛在笑,菩萨在笑,廉价的钟声在响。天神地鬼世人共知那黄黄的口袋里香火越来越多。
我想,香火多了会有烦恼吗?烦恼的是送来香火的人!梦游枫桥,我悟到了寒山的香烟不过是百姓心中的一个梦,其实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都知道现实与虚幻,只不过人人都需要一个梦,需要一个灵魂的家园。
梦醒时分,我又如是端坐在冷月之下,端坐在这深酽的夜色中,思想着往事与前尘。茫然,恰如这月光投影在微起波浪的湖面,泛起片片的粼光,成一片抓也抓不住的银色碎片。心中的思绪如群鸟翥飞,一抹一抹撩拂刺激着我的心神。我想,正因红尘看不透,才有那么多虔诚和期盼。其实这是一种美的境遇,让人生在惑与不惑中去感知真谛,让红尘弥漫成人生七彩的画卷,让酸让甜让苦让辣演绎成不愿看透的红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