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游骑兵列洋 于 2011-4-25 16:59 编辑
真实的事。
一个孩子,高二时父母双双急病,面临失学危机。
当然,作为老师,慷慨解囊是必须的。除此之外,两位老师,做了两件不同的事。
班主任老师利用自己的感召力和社会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募集了一笔款项,捐赠给了这名学生,基本解决了学杂费用——至于平日里的嘘寒问暖,自是不在话下。这名学生时时感受着老师的温暖和爱意,幸福地成长着,对老师和学校充满了感激。
另一位老师似乎对这个孩子缺少一点关心——毕竟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嘛,他似乎更加“势利”:“听说你英语学得不错是吧,这样吧,下个礼拜来我班上,给我的学生介绍一下学英语的经验,课时费嘛,五十每小时”……又过了一段时间,是“数学学习方法”的讲座,课时费照旧
又过了一段,“我朋友的小超市晚间和双休日需要人帮忙看店,五块钱一个小时”……
所有的事,纯属“公事公办”、纯属“生意”。
前者是慈善,他解决了孩子眼前的困难,
后者是慈善,他给孩子提供了解决困难的途径;
前者是慈善,他给这名困境中的孩子带来关爱、带来温暖,
后者也是慈善,他教会孩子在奋斗中自救、不断冲击逆境;
前者是慈善,这孩子将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后者更是是慈善,这孩子将不会背负“受惠”的十字架,从而可以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