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4|回复: 0

地基沉降:“特别工艺”还是“特别借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6 12: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来源:红网 作者:张贵峰 2011年07月16日07:59
  针对南京南站出现漏雨地基沉降等问题,南京南站指挥部副指挥长包文琪13日做出回应,“部分地基下沉为设计方案中的特别工艺”,“因下沉处管道密集无法碾压地基,所以使用了自然沉降方法”;而“房顶漏雨属于建筑物建成初期需经历的气候自检过程”,有一定漏水点是必然的,只能靠“老天”来检测。并强调,“南站质量无问题,不影响高铁运营”(中国新闻网7月14日)

  所谓“特别工艺”、“‘老天’检测”等说辞,显然也是在告诉我们,“漏雨和地基沉降”等问题其实并非意外事故、更非质量问题,而是建设部门预先早就设计好了的。

  如此关于“漏雨和地基沉降”的解释,无疑极其“雷人”、让人“大开眼界”。一座此前一直号称“亚洲第一”、“集科技、人文、景观于一身的现代建筑典范”的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竟然还充斥着“‘老天’检测”这样原始粗陋的“特殊工艺”?!并且,在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之后,面对房顶漏雨、地基沉降,诊断结果居然仍是“质量无问题”。——纵然是普通的民舍陋室,如果同时出现“房顶漏雨、地基沉降”这样的不堪情况,恐怕也不会有人敢说是“质量无问题”吧,更何况这还是顶着无数“先进技术”光环的南京南站?

  退一步讲,即便“自然沉降”和“‘老天’检测”确实是正当合理的“特殊工艺”,“房顶漏雨、地基沉降”也是无关质量的正常现象,那么,在南京南站投入使用之前,有关建设部门为何事先不早做说明、让公众提前充分知情?在问题暴露之前,只是一味地渲染车站如何“第一”如何“先进”,问题暴露之后,才忙不迭地解释是“特殊工艺”,这样的的解释还可能具有充分的公信力、说服力吗?人们要问,这究竟是货真价实的“特别工艺”,还是文过饰非的“特别借口”?

  其实,如果不过分低估公众的智商和分辨力的话,南京南站“漏雨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和真实背景,并不难判断,那就是,南京南站的建设过于追求赶工期而导致施工仓促。关于这一点,此前“南京南站数千平方地砖被敲碎重新施工”的事实,实际上早就做出了证明。这正如相关建设单位承认的,“因京沪高铁要赶在‘七一’前通车,原先铺设的地砖为临时设施”,“工期非常赶,一再往前推,总共提前了一年左右,我们压力很大。”而对于“赶工期”这一事实,包文琪此次的回应,其实也从一个侧面给予了证实——“本来应该在建成前期进行漏水点检测的”。

  因“赶工期”而出现“漏雨地基沉降”之类问题、过失,显然并不让人意外,如果有关部门能老实承认并及时妥善加以纠正弥补,其实也没不必过分计较、在意的。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日前有铁路部门官员撰文呼吁“对京沪高铁多点宽容少点质疑”。对于目前尚处于“磨合期”的京沪高铁出现的各种问题“多点宽容”,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显然又是:铁路部门至少首先能真诚坦荡地面对已出现的问题,少点“文过饰非”之举,否则,一面拒绝直面错误,如拿“特别工艺”搪塞遮掩漏雨和地基沉降、强调“高铁停运证明安全性好”,一面又疾呼“多点宽容少点质疑”,岂不是显得既不够真诚、也不够厚道?须知,任何时候“宽容”只能是相互和建立在开诚布公基础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20 06:08 , Processed in 0.0573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