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9|回复: 1

丹阳产业集群发力助推新跨越 --品牌引领 规模争雄 硕果累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海工配套产业集聚区 石小刚 摄
轴承产业集聚区 纪晨 摄
               丹阳市眼镜市场 马吉 摄
    不久前,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等10家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镇江市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这也是我市首次评定市级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今后,市级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将作为省级集聚的前置条件。这也是我市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供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手段。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计划培育认定100个“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100个“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截至目前,已认定的两批共50个“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中,镇江拥有5个;两批共35个“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中,镇江拥有3个;丹阳眼镜、扬中工程电器、丹阳汽摩配件等区域品牌闻名遐迩,润州特种船舶、句容光电子等新兴产业集群声名鹊起,航空产业园、海工装备基地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镇江产业在集聚集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集聚集约”,成产业发展不二选择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产业的集聚发展上,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最有效的战略方式。”市经信委党委委员、副调研员杨爱华说,产业集聚对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工业集中布局并且突出主导产业,已经成为镇江经济建设的广泛共识,“集聚集约”正在成为镇江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产业链”成为产业研究的必然路径,“产业集聚”概念正逐渐成为我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扶持等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在产业发展中,我市更加关注园区产业定位、产业布局规划、产业链招商、产业配套服务业发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加注重产业创新。去年,全市25个产业集聚区实现销售2440亿元,实现利税218亿元,实现利润13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额的48.64%、46.98%和44.63%。
  集聚发展促进了企业创新步伐。仅去年1-9月,扬中工程电器行业技改投入就高达19.2亿元,创历史之最,申报省、市科技新产品鉴定项目中,工程电器升级换代产品占70%以上。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涌现出行业领先、单打冠军、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单位,同时也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家纺名镇等区域品牌收入囊中。
  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可谓是镇江产业集聚发展的典型样板。产业园现有眼镜生产企业72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镜架近1.2亿副,占全国生产总量1/3;年产光学玻璃及树脂镜片2.5亿副,占全国生产总量70%以上、世界总产量40%以上。产业园内分工精细,协作配套健全,眼镜生产所需的各种原辅材料及配件,基本可以就地取材,形成了眼镜原料配件、镜架制造及电镀、镜片生产、眼镜机械、印刷包装等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年成交额30亿元以上、位列全国三大眼镜专业市场之一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为产业园提供了畅通的市场渠道和信息桥梁。产业园具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多层次的品牌优势。2009年5月,丹阳眼镜产业集群被省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确定为首批“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2010年10月,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被省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确定为首批“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
    协同作战,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目前,镇江的产业集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此次市级产业集聚评定中,了解相关情况后,参与评审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市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统筹不够,互动偏少,层次偏低等问题不可忽视。
  “产业的空间集聚只是表现形式,关联性才是核心特征,集约化发展及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本质要求,提高综合竞争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根本目的。”作为参与评审的专家,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利教授认为,虽然现在一些产业集聚区和集群内企业之间也建立了分工协作的体系,但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大部分产业集聚区或产业集群仍只是同类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聚集,良性的产业市场协作联系并没有真正形成。
  王利教授指出,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必须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使企业协同作战,才能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我市对产业集群的统一规划力度不够、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无法有效发挥集群的学习效应、溢出效应,难以形成“1+1>2”的创新能力。
  “简单的产业集聚好比用布袋扎紧的土豆,打开就会散掉。”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何有世教授认为,今后的镇江,需要培育更多的像葡萄一样,串联紧密的真正产业集群。
   搭建公共平台,促进集群企业交流合作
   可以说,没有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就没有规模经济。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镇江做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型升级最急切的发展任务。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既是制胜之路,也是艰难之举。
   那么,更高层次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路在何方?
   要将产业集群上升到“战略”高度,全盘谋划、统筹布局,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行政、企业两大主体各就其位,促进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王利教授认为,延伸产业链,变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当前,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我市迫切需要制订规划实施路线图,注重对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统筹:以“集群”为统领,对产业发展加强诊断和指导;以“集群”为抓手,发挥“中间层”各种载体的黏合作用;以“集群”为主线,串联规划、招商、服务等各个环节;以“集群”为引导,促进综合性园区做大规模、专业性园区做强特色。发挥集群优势,引导生态园区建设,从“发展的源头”控制能源消耗,从“发展的过程”强化节能减排,从“发展的末端”实现可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加快构建企业间、产业间横向共生、纵向耦合、资源共享的循环产业链。
   要做到发展集约,功能集合,企业集中,产业关联,就必须尽快实现平台“软”化。杨爱华建议,根据目前的产业特点和区域实际,我市应创新模式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促进集群企业交流合作,鼓励服务体系的发展,加快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科研检测设备、技术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形成行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检验检测设备共享、产学研信息对接、技术论坛等机制,提升集群产业的创新能力。
   纵观镇江现有的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仍然少见。专家建议,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当下,加大对新兴产业集聚区的推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对于镇江来讲,已显得十分迫切。
  (记者 姚秀峰)
相关链接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某一特定或相关产业,众多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地理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形成竞争优势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特征是:空间高度集聚、主导产业明确、分工协作网络、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注重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空间转变过程;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产业集聚在一起却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就不能形成产业集群。
  镇江市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名单
  1. 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
  2. 扬中市新坝科技园区
  3. 丹阳兴新汽配产业集聚区
  4. 丹阳市后巷五金工具产业集聚区
  5. 镇江特种船舶及海工配套(润州)产业集聚区
  6. 丹阳市家纺产业集聚区
  7. 扬中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8. 句容市光电子产业集聚区
  9. 丹徒区轴承产业集聚区
  10. 镇江新区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
发表于 2012-2-3 16: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呵呵 那就好好玩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2 22:20 , Processed in 0.0988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