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3|回复: 2

不堪承受时间之殇的“三十间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5 09: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518mao 于 2012-4-5 09:40 编辑

不堪承受时间之殇的“三十间房”
  
  在生我养我的故土小村上,有一建造年数不详的老屋,村民都称之为“三十间房”。村子叫大石家山,属司徒镇,位于丹阳西部与丹徒交界处。
  “三十间房”称谓的来历,是因为老屋分三排,每排十间,共三十间。老屋的建造年代,现村上年长者可能也说不清了,我想可能应是清早期吧。房屋的最初主人,也可能是殷实大户人家,“三十间房”的建造风格一致,应是同一时期同一人家所建。
  整座房屋方方正正,每边约长三十米。两排之间有天井,最东排的前端也为天井,排与排之间的两端与中间也有房屋相连。所有房屋均为砖木结构,柱子、梁都为粗大的木头,楼板也为厚木板所铺,再加上椽、门、窗,木料的总用量应是很大的。整个房屋的外墙均为砖石砌成,墙的下部三四层有部分是用石板所砌,所用的青砖很大,质量超好,经几百年的风雨而丝毫无腐蚀损坏。外墙的一楼所开窗户均较小,可能是为防盗防匪所想。内院天井除隔墙和朝西为砖墙,其余朝天井的一二层均是木门木窗和木板,上有许多精美的木雕,包括外围砖墙上也有许多精美砖雕。所以房屋的建造者应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三十间房”也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建立了茅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石家山也是新四军革命活动之所,“三十间房”也常成为新四军召开会议的场所,一是房子大,易隐蔽,二是整个“三十间房”互联互通,也容易转移。解放后,村上民众也和曾在这里抗日的新四军官兵多有联系。更为神奇的是,听村上老人,日本鬼子曾多次放火烧“三十间房”,但老屋都丝毫无损,应是上天也在保佑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
  以前“三十间房”里的住户较多,人民公社时期我队是银海大队第八生产队,队里的大部分住房在住在“三十间房”里。那时的“三十间房”是热闹的“三十间房”,邻居做饭时的锅碗声隔几户人家都能听见,晚饭后“三十间房”的住户便串门聊天,去得最多的便是中排北端的队长家。到了年终,我们八队人家蒸糕和馒头也都集中在一户人家里做,包团子馒头用的芝麻馅料也共用一个石臼,石臼在最东排的一个通往中排的过道里。我家住中排最南端,楼下也有一通往天井的过道,夏天时过堂风从过道穿过很凉爽,所以便置一长条桌和几张小凳乘凉拣菜做家务。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三十间房”里的住户逐渐都建了新房搬出了“三十间房”,依然住在“三十间房”里的住户也逐渐减少,无人住的房子缺少维修也越发破旧,最南端的几间也都已拆除。
  时间在流逝,历史的痕迹也在减少,但“三十间房”依然印记在记忆中,并也希翼得到修复和开发,恢复她美的风采。

nEO_IMG_未标题-4.jpg
红框中即为“三十间房”,旁边是丹阳镇村公交司徒306线终点站

nEO_IMG_DSCF5853.jpg
“三十间房”,中间一排已维修变矮了

nEO_IMG_DSCF5854.jpg
“三十间房”局部(最东排北端)

nEO_IMG_DSCF5836.jpg
精美的装饰

nEO_IMG_DSCF5833.jpg
木雕

nEO_IMG_DSCF5830.jpg
砖雕

nEO_IMG_DSCF5844.jpg
外墙

nEO_IMG_DSCF5847.jpg
窗上砖砌的遮雨物

nEO_IMG_DSCF5841.jpg
外墙上的小窗

nEO_IMG_DSCF5825.jpg
为方便人行走,墙角设计成了抹角


nEO_IMG_DSCF5829.jpg
老屋旁的桃花
发表于 2012-4-5 1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站个位在说  
发表于 2012-4-8 1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83:}多谢楼主分享“三十间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2 15:48 , Processed in 0.0727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