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仍在努力:大运河申遗进入倒计时 2012-07-11
大运河申遗首批点段范围日前确定,酝酿多时的申遗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今年9月将完成相关立法、规划并颁布实施。明年1月,中国将正式申报文本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媒体从无锡市文广新局文化遗产处获悉,作为全国35个入选城市之一,无锡将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相关推进工作,预计明年8月将接受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专家组的现场评估,2014年接受验收。如今,随着申遗时间的步步推进,一张巨大的考卷摆在无锡面前,我们最终能否顺利通过“考试”?在接下来迎考的日子里,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不断丰富中的申遗点
作为中国最复杂的申遗工程,大运河申遗涉及8个省35个市,65个必选的“立即列入”遗产点和43段河道。
35个城市中,只有运河风貌保护完整、申遗点多、有特色的运河沿线城市,才能最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初,无锡成立了“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办公室”,同年7月,《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评审。由于较好地体现了无锡大运河遗产的完整性、原真性,这一规划被评为“江苏大运河规划范本”。
无锡古运河申遗“最新版”亮相
2010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实地评估,清名桥历史街区、西水墩和黄埠墩等3处遗址被确定为大运河申遗点。大运河无锡段从北门外黄埠墩入城至江尖分东、西水道,至南门合流形成全长11公里环城运河。
自1988年绕城新运河航道竣工开通后,环城运河便停止航运。在运河故道的保护规划中,挖掘提炼出环城运河各区段的不同历史文化内涵,最终确定“蓉湖溯源、北塘米市、莲蓉烟雨、站前灯火、熙春朝晖、望湖熏风、梁溪晓月、旧城怀古”等八段与运河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息息相关的主题景观,并复建控江门、靖海门等四大城门景观,再现了无锡“运河环城、四门八区”的城市格局。
大运河申遗首批点段范围确定 涉及无锡等35个城市
今年6月,国家申遗专家组经实地考察确认了无锡报送的第二批申遗点名单,又新增了茂新码头、接官亭弄、三里桥码头、竹场巷码头、北仓门码头、振新纱厂码头、锡山驿7处申遗点。
此外,于近日公布的无锡城区运河故道及沿线码头的申遗方案中,又增加了运河公园即蓉湖庄丁港里码头作为拟申遗点。如果明年能够顺利通过评审,加上之前的清名桥和城区运河故道,大运河无锡段的申遗点有望达到12处。
运河无锡段申遗点新增9处
对于此次“打包”申遗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无锡古运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说,目前街区已完成第一轮的保护规划,第二轮的规划正在进行中。清名桥街区位于大运河(无锡段)主航道两岸,全长1.6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18.78公顷,建设控制区面积2.03平方公里,风貌缓冲区面积4.8平方公里。
为文化旅游增亮添色
无锡因水而生,因“运”而兴。京杭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与太湖流域水系连接,沿古运河两岸,近代形成了一条工业密集的走廊,留下了众多工业遗存。时代在发展,时间进入21世纪,古运河线型文化带的现代元素被激活。在利用原有工业遗产的基础上,无锡建成了N1955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了一批“非遗”大师工作室,努力实现着古代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今年4月,第七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锡古运河是最具人气、最具无锡历史文化特征的载体,是城市经济转型中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的黄金空间。
申遗一旦成功,大运河这条展示着江南水乡风韵、体现着历史人文景观的“黄金水道”将为无锡的文化旅游事业加上浓重一笔。去年年底,《无锡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出炉,文化旅游以及文化遗产的开发被明确为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从保护、利用,到建设,无锡正不遗余力地把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资源。“把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是‘政策意见’的亮点之一”,市文广新局负责人称,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大运河无锡段的申遗既要做到完整地保护,更要做到生动地保护。
无锡不仅要保护好五大历史街区的建筑、景观等硬件设施,对于常被人们忽略的生活方式等软件方面也要加以保护和利用。据悉,今后每年,无锡都会拿出一定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古镇古街上也会设立更多的大师工作室,“要让人们身临其境地看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让其知道‘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无锡以古运河为主线,已经串联起惠山古镇祠堂群、无锡籍名人故居、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三泰一址”、鸿山农业生态园等一系列旅游资源,扩大了游客的游览视野。
与此同时,无锡凭借着泥人、精微绣、紫砂、二胡、老酒等众多“非遗”项目,已开发出相关的配套旅游产品,使外地游客不仅能亲身感受江南水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还能目睹枕河人家的生活方式。
另外,为打造运河休闲文化空间,开展环城古运河带整治工程,无锡建成了占地16万平方米的运河公园。公园内的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中国民乐博物馆、中国书画博物馆等文化休闲场所的相继开放,是对沿河工业遗存的妥善保护与挖掘利用。这些与运河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博景点,可谓是照亮了无锡旅游市场的文化明灯。
申遗,无锡继续在努力
作为古运河开凿的发轫之作,无锡段运河在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锡博物院征编研究部副主任肖根荣的调查研究显示,无锡古运河沿线有国保6处,省保24处,市保35处,还有清名桥、惠山两大历史街区和日晖巷、淘沙巷、接官亭弄三片街坊。
这些丰富的古运河文化遗产,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为数不多。此外,历史造就的无锡著名“四大码头”,使无锡古运河成为了一条民族工商业特别集中的“商业走廊”。至今,无锡古运河沿岸还留有各种工业遗产30多处,是国内工业遗产最多的地区之一。
然而,对于如此密集的文化遗产,如何妥善处理运河沿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成为运河保护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前期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对于日益紧迫的申遗时间,市文广新局文化遗产处负责人称,我们离申遗还有差距。
据介绍,目前大运河申遗无锡段主要面临着运河环境生态整治、运河文化底蕴挖掘、群众文化自觉等问题。近年来,除了一系列保护工程的实施外,无锡每年都会举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颁奖等高端文保活动,这一切,都旨在宣传运河文化、普及运河知识,在全社会形成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
据悉,今年无锡将按照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的通知,积极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做法,进一步明确运河遗产保护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在强力推进运河保护规划和各项修复工程的基础上,实现无锡运河保护工作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