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典藏丹阳 于 2013-5-6 16:47 编辑
禾木今夜无遮 禾木是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下辖的一个乡,全称“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 原先由禾木与喀纳斯两个乡构成,后成立喀纳斯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禾木就变成大喀纳斯景区的一部分了。 禾木毗邻蒙古、俄罗斯边境,是一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村落,民族构成以蒙古族、哈萨克族和图瓦族人为主。边民们原先主要是以游牧为生,现在则与时俱进以旅游服务为生了。 越过高高的大山,走进禾木,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木屋、炊烟、桦林及放牧的人们汇集成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满目青山绿水,高耸的山峰与无边的绿树,令盛夏的暑气为之消减;白桦树叶在山间阵阵劲风吹拂之下如同风铃般发出悦耳的声音;在山峦起伏的河冈地带,牛羊悠然自得地低头觅食,墨绿色的河水与嶙峋怪石激越相撞,溅起了一串串浪花,湍急的河水不知疲倦地流向远方…… 我和张吴各其其故,在陈导的陪同下登上了毗邻村子最近的高山间的一段平坡,据陈导称,此地的海拔有1200米。驻足甫定,我们边喘息着边极目远眺:同行的旅人们都骑马去美丽峰了,山峰起伏,林森茂密,湛蓝的天空间或飘过一团团白云,苍鹰不时掠过天际,偶尔也有一群群乌鸦哇哇啼叫着飞向远方,团友们:不知你们现在已经到了何方? 向下审视:错落有致的木屋村舍,掩映在白桦林的树梢之下,河水在山涧中静静流淌,晌午时分的阳光辐射在无遮无挡的每一寸土地上方,山下时而传过来牛只低低的“哞哞”声,雏羊被哈萨克少年驱赶着在山间崎岖小路上舞蹈般的跳跃着。远离了繁华城市、喧嚣人群,眯上眼睛静静呼吸空气中带有青草和牛羊粪便的气息,整个人连同每一根神经都舒展开来懒洋洋的,意念之中张开臂膀拥抱着大自然,人间烦恼俗世忧愁统统不知抛诸何方。 噢,这里就是神的后花园!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人间天堂! 下得山来,各自回木屋小憩,还有一伙人在寢室打牌,偶尔有争执的声音传过几间房舍。木屋的材料是用山间的桦木加工制作而成,做工粗糙而简单,除电灯、自来水与抽水马桶,看不出有更多现代文明的痕迹了,然而,这正是符合国家在当代“老少边贫”地区开发旅游资源、造福当地民众而又不给子孙后代贻患的匠心所在。 上山的下了山,玩牌的收了山,我们陪着王老师在禾木的旅游产品销售点穿行浏览,这里的冬虫夏草、动物皮毛价格自然是相对低廉:50克冬虫夏草仅仅要价区区数百元,带到山外的都市就要翻上十几倍价钱;一袭完整的白狐狸皮价钱令你怦然心动,然而再想与老板再砍下价钱却是异常艰难。不知不觉地太阳溜下了山冈,一团人又坐在木屋旁边享用着晚餐。 考虑大家旅途辛苦,作协今晚加餐,预先与老板打了招呼,大盘子鸡等土菜统统往上招呼,家乡带来的美酒也斟了上来,请导游陈与司机马赏光,大家不醉无归。 不料刚开局,便有人放了一“二踢脚”,由此传开一段文苑佳话。 作协名誉主席姚玉林开席伊始,端起一两七八钱的酒杯未动声色,杯底便朝了天,给众人示了一“范”。 汪秘见状也没含糊,仰脖子“咕嘟”一声,接着便脱下了上身的衣衫往椅背上一放。这一着大家都始料未及,旁观的两桌人都炸了营,吵吵着“脱”、“大家都脱”…… 紧挨着汪秘是落定尘埃,他起身撸下了身上的衣服,露出了白练似的身板,大家顿时一声叫好。已过耳顺之年的姜钧也应声而起,脱下了上衣,那是“甭看瘦归瘦,肌肉在背后”。 这时,大家把主攻的矛头对准了作协扛把子----石头。石胜华此刻却“扮”了孬种------三十六计走为上,一招“移形换步”窜得远远的。正当此时,坐在我身边的王老师沉声言道:“好,既然大家都脱,那我也不例外”。说着,王老师自己除下了身上的T恤衫,围观众人立时一阵鼓掌叫好。王老师如此一来,无异“将”了石头一“军”,石头再无退路只得就范,老老实实地回到坐位脱下了上衣。此时,全桌除司机马外,旅行团员齐刷刷地脱了上衣,露出了男儿的天然本色。 这一出闹剧,着实令我元神出窍,思想开小差,溜号到了公元一千四百余年之前,脑海中竟出现了丹阳人的老祖宗梁武帝屡开无遮大会的典故。 无遮大会源自印度。“无遮”直译即宽容而无遮盖,意译就是佛教信徒功德大会。此会通常五年一开,参加法会的人不分贵贱、贤愚与俗道,一律平等地参加大会,接受钱财的布施,或接受佛法传授。 梁武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崇佛最甚的人。同泰寺是他亲自敕建的寺院之一,该寺建成后,梁武帝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去此寺礼佛诵经,说是为了给臣民消灾祝福。有一天,他到同泰寺后没有回皇宫,并对人说,他决心出家为僧,不再做皇帝了。群臣只好天天哀求皇帝回宫。梁武帝在寺中呆了4天,抵不住大臣们的苦求,只好回了皇宫。 据《南史》记载,从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至大同三年(公元537年)的9年间,以梁武帝为施主的无遮大会竟举行了10次,其中仅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一年就举行了两次。每次举办无遮大会,梁武帝及皇室成员都要拿出大量的钱财向寺院及与会者进行布施。一次施舍钱物,价值多达1096万钱。在法会上,梁武帝还亲自讲经,一个经题就讲了7天。 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梁武帝再次到同泰寺舍身事佛,并授意群臣按当时的风俗用金钱替他赎身,否则他决不还俗。大臣们给了同泰寺1亿钱的赎金,寺院收了钱,当即同意让梁武帝还俗。大臣们欢欢喜喜地把皇帝接回皇宫。 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83岁的梁武帝第三次要求到同泰寺出家。这次他把自己连同宫人、国土都布施出去了。布施得多,赎金当然也得增加。这一次,大臣们用了两亿钱才把皇帝赎回来。巧的是当晚同泰寺9层高的佛塔失火,梁武帝认定是魔鬼作祟,下诏说:“魔鬼阻碍了我的修行,应该建一座更高的佛塔。”臣子们都称赞这是个好主意。原来的塔9层,新修的塔计划建12层。于是大兴土木,只是由于后来塔快要建好的时候,爆发了“侯景之乱”,工程才不得不停了下来。 过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同泰寺舍身。此次出家37天,群臣按照以前的惯例,用了1亿钱方才将主子赎了回来。梁武帝前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寺院由此得钱4亿。…… 当然,此时红朝不是南朝、禾木也非建康、梁武帝也都物化了千年。 在掌声雷动之中,晚宴达到了高潮,度假村老板高兴,只20元便将店里的一套卡拉OK交给我们使用,团员们有的乘着酒兴声嘶力竭的飚着歌,有的三五捉对在月光下拉开了舞步。 夜已深,露天的餐桌桌面凝结了厚厚一层露水,触手冰凉。偌大的禾木村落,仅剩下我们这一处人声喧哗,意兴阑珊的人们相继散去。少倾,不远处又响起了音乐声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大脑尚未平静下来的我,踱着步子,循声慢慢走了过去。路旁的木屋商店已早了无声息,黝黑的暗夜里猛然见着前方一簇亮光,远远觑见一干熟悉身影:原来丹阳作协的扛把子又到此地宵夜,毛检、徐凌、张吴等也沉浸在节奏强烈的维吾尔音乐中。这里是维吾尔族兄弟开办的一个小吃店,兄妹几人中,哥哥一边上菜一边与客人攀谈,弟弟则在忙碌着烧烤羊肉串,小妹妹则热情地陪伴客人翩翩起舞。交谈中,方知弟弟在江苏上学,现放暑假在家,徐凌当即表示公司愿意为维族兄弟捐资助学,大喜过望的哥哥,立即拿出名片散发给众人,小妹妹也即兴为大家表演了一段维族舞蹈。 意兴阑珊的我,猛然想起又想起无遮大会的典故,此次丹阳人移师禾木召开的无遮大会,因徐凌的助学善举,至此可谓功德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