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晚,南京师范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洗澡时触电,最终导致死亡,该事件被称为“触电门”、“洗澡门”。截至记者发稿时,校方尚未公布对该事件的调查结果。
校医面对伤者比普通学生更手足无措
当晚22时10分左右,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学生宿舍西苑11栋421宿舍突然传出“救人”、“触电了”的呼救声。
触电者是421宿舍的宋振强,当时他正在洗澡。他的室友及时发现了这一惨剧。因为卫生间里有电流,怕再次引发意外,同学们的解救行动被迫停止。
找校医、打120、找楼层管理人员关电闸,现场学生慌作一团。宿舍楼电源总开关及时切断,因为没有触电营救经历,学生们都在等待校医到来援救。
虽说校医院距离宿舍楼不到50米,但10分钟过去了,校医仍未到达现场。朱杰和另一同学将宋振强抬到了楼道里。
刚刚考上救生员资格的胡振洲同学立即对他开始急救,按压胸腔做心脏复苏、人工呼吸,“他几乎没有了呼吸,心跳很微弱。”胡振洲说。
在事发大概20分钟后,校医终于出现了,让学生们感到诧异的是,医生并没有马上进行急救。
“她好像比我们学生还要慌张,第一时间是掏出手机通知校救护车,然后就仅仅是在一旁注视着伤者。”一位同学在博文中这样描述了当时场景。
四五分钟后,这位校医接替胡振洲开始急救,按压胸腔、挤压人中和虎口,不时地拿出听诊器听心率。除此之外,她做的更多的是不停地回头张望,有同学认为她在等真正的急救队伍来接替自己。
22时36分,校医院急救车到达楼下。
直到22时45分左右,伤者才被抬上急救车送往栖霞区人民医院,但最终没有被抢救过来。
事故发生后,校方安排多名保安和管理人员封锁了11栋住宿楼,禁止外人出入。
中国青年报记者连续两次探访宿舍均遭拒绝,所有了解该事件的学生也均接到学校通知,禁止他们与宋振强家长接触,禁止接受记者采访。
一位同学说:“领导已经找我们谈话了,毕竟我们的毕业证在他们手上。”
事实上,早在几个星期前,11幢楼下就贴出了要学生注意电器漏电的通知。事发当天,419、421、319宿舍都发生了漏电现象。
校方的说法是,漏电是因为宿舍楼电路电器老化所致,但校方多次检修均未找到漏电原因。
南师大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事故发生后,校方会同安全专家、热水器厂家检修电路,都没有找到漏电原因。
校医院大夫的水平让师生不敢恭维
事故发生后,许多学生对校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普遍质疑。
一条马路之隔,为什么校医将近20分钟才到?校医到了居然不会急救,也没有采取打强心针等急救措施。
记者了解到,当天校医院有医生值班,校医院的急救车停在离校医院不到500米的车队场地,有专门的司机值夜班。
对宋振强的急救过程,校医院拒绝提供当天的急诊记录和值班医生姓名。
事实上,校医院医生不会急救在南师大发生已经不止一次。
“要不是我哥们命大,那次可就挂了。”一名同学讲述了他见证过的一次急救。
他的同学突发心脏病,20分钟后校医院医生赶到寝室,手里拿一个听诊器和血压计,手忙脚乱,没有作任何急救措施,一个劲儿地问陪伴的同学,怎么了?怎么办?
急救车上只有一副担架,没有氧气瓶,没有其他急救设备,医生在车上只是为生病的同学按摩心脏,不断喊他名字,其间倒是不忘提醒陪护同学,第二天到校医院交100元的急救费用。
有了这次教训,他们班的同学发生急诊都是直接送大医院,不再找校医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他的同事到校医院输液,一位护士问他:“是这样扎吧?”吓得老师转身就走。
一位同学运动受伤,校医问他“你怎么了?”
“可能是骨折了?”“你能觉得你是骨折吗?”“不是骨折估计也骨裂了?”“你能觉得你是骨裂吗?”……
对于一个青年聚集,学生处在运动量比较大的年龄阶段的教育场所来说,骨折扭伤应该是常见病,储备经验丰富的医生该在情理之中。
据了解,南师大校医院现有七八十名员工,学校的急诊并不少,多的时候两三天一次,少的时候十天半月一次。
记者在江苏多所高校调查中发现,并非南京师范大学一家,除了一些开设有医学专业的高校外,多数高校的校医院医疗水平普遍不高。在校医院就诊,主要是图方便,好多学生教师就诊更多的是直接拿药,而医生也主要以开药为主,以及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做隔离预防工作。学生对病情稍有疑问都被建议去大医院救治。
即便是一些很基本的医疗体检,有的校医院医护人员都做不好。对于一般的疾病,医生开药基本都一样,感冒就是板蓝根、小柴胡、银翘片,发炎则开头孢、小柴胡。
南京某高校体检,一个宿舍4名学生手臂上都出现了淤血块,一两周后才消失。
另一家高校的校医院也曾出现急救车20多分钟才到的现象。还有一家高校校医院曾将急性阑尾炎病人扔在了医院门口,让他自己去急诊。
某校学生曾就校医院医疗水平进行调研,发现该校医护人员只给学生看病,自己哪怕是小病也要到大医院去看。
很多校医院是高校裙带关系较严重的地方
在很多学校,校医院属于边缘部门,是学校裙带关系较严重的地方,成了校方安置亲属的风水宝地。据知情人透露,校医多是校领导、博导、教授的家属、亲戚,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服务态度差,师生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在大学城未建成之前,一般高校都在市区,距离大医院很近,有急诊一般都被直接送往大医院,而大学城建成后,大量学生迁往新校区,而医疗配套尚未跟上。此时,校医院就成了救命稻草。而校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让师生们很失望。
“医生不会基本的急救措施显然说不过去,只要是医学专业毕业学生都应该会。”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许民生说。“但校医院与公立医院不同,只要不违规,卫生局无权干涉。”
许民生介绍说,只要学校、大企业等单位提出申请,有具备行医资格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办医院和医务室,为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但校医院因为一般学校都不重视,投入少,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其业务培训等工作都是自己安排。
考虑到校医院医疗水平薄弱,卫生局目前已经在大学城建立了社区卫生医疗中心,目前一座大医院正在修建之中。
许民生建议,学校应该重视校医院的建设,加强基础能力的锻炼,提高医疗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监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