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9|回复: 6

舌尖上的丹阳:脂油团子——香甜滋味里提升幸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8 16: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四季易得的食材,配合稍加用心的制作、烹调,便能轻易诱引一旁的“观战”者馋虫攒动、食指大动。而对于深爱这简单朴实的香甜滋味的人们而言,裹了白糖、猪油、花生的糯米团子绝不单是“舌尖享受”——

脂油团子:香甜滋味里提升幸福感


  斜阳懒懒西下,走进延陵镇麦溪村的一户普通人家,不大的天井,小小的方桌,一切似乎都是不起眼地“各安其位”,并没有任何足够引起来者兴趣的。然而,倚在方桌旁、坐在小凳上的婆媳两人,却正在埋首酝酿“幸福滋味”……

   3.jpg  

加白糖

加白糖
  0.jpg

          加入猪板油              加白糖                      加花生米



  “远观”的幸福:临窗“偷”香的垂涎美味
  搓、捏、按、压,手法娴熟;猪油、白糖、花生,工序分明。即便是来者首次旁观脂油团子的制作方式,也能瞧出落座方桌一端的赵爱宝绝对是“高手”。虽然今年已经89岁高龄,但赵爱宝却眼不花、耳不聋,能动、爱动的她着实成了家中的“一宝”。“虽然我年纪大了,但家里的一些小事杂事都还能做得动呢。尤其是吃这一项,平时我喜欢一个人动手做三餐,遇上家里的小辈想吃啥需要费心做的东西了,我这还没荒废的手艺也能派上用场。”在赵爱宝诸多“会做”、擅做”的精细吃食中,脂油团子便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赵爱宝说,虽然如今脂油团子压根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但在她的记忆中,脂油团子却是极为奢侈、极为珍贵的美食。“我爸爸在我3岁的时候去世了,母亲则是在7岁时也走了,家里只剩下我、大三岁的姐姐、小三岁的弟弟三个人相依为命。
  那时候我们姐弟仨经常吃不饱饭,尤其是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经常无米下锅,更别指望吃上一顿应景应节的好的了。”在那个家家皆不富裕的年代,过年时候能备上一盘脂油团子招待亲戚,便是深得众人喜爱的“最高规格”了。而在赵爱宝能“搜索”到的记忆中,姐弟三个从未吃到过脂油团子,而最馋也是最幸福的时候,便是趴在窗口猛嗅邻居家飘出来的香味。“裹了猪板油的脂油团子,在那时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荤腥了,每次过年周围只要有人家做了招待亲戚,我和姐姐弟弟总会眼巴巴地瞅着香味飘来的方向,贪心地狠吸几口香味。”对于那时候的赵爱宝姐弟三人来说,能够远远地偷闻香味已是莫大的幸福了。

  

“石榴”状脂油团子制作中

“石榴”状脂油团子制作中
 

“桃子”状脂油团子制作中

“桃子”状脂油团子制作中
  8.jpg

       “石榴”状脂油团子制作中            “桃子”状脂油团子制作中              脂油团子下锅蒸



  “咫尺”的幸福:宴亲佳品一年年更香甜
  捱过了姐弟三人艰苦相守的时光,嫁人后的赵爱宝真正有了与脂油团子“亲密接触”的机会。“嫁人后便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了,过年自然也逃不过‘值年’、招待亲戚的‘任务’,而脂油团子自然也必须学着做起来。”跟着熟练的长辈旁观学习,再加上自个儿琢磨实践,新媳妇”赵爱宝并没有耗费多长时间,便学会了这道过年家宴必备的吃食的制作方法。然而,虽然有了“做”的机会,却并不代表也有了“随便吃”的权利。“毕竟脂油团子做出来是招待亲戚的,所以我也只有在亲戚吃饱吃好后才能尝尝自己的手艺。”一年年的实践终于让赵爱宝“由媳妇熬成了婆”,转眼间五个子女也各自成家了。“虽然脂油团子小一辈也会做,但总比不上我这个老人熟练,所以大多时候还是我来做。”作为大媳妇,邹小夕很好地承袭了婆婆赵爱宝做脂油团子的手艺。不过,为了让婆婆开心,邹小夕多数时候还是宁愿做“乖巧的帮手”。“看到子辈、孙辈的人大口大口吃自己做的脂油团子,应该是婆婆最开心的事吧,所以每次过年要准备做的时候,婆婆总是提出要亲自动手,而我自然也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不过,毕竟她年纪也大了,所以我就包揽了揉粉的力气活,这样搭配着做起来,婆婆省力,我也安心。”对于邹小夕而言,走过了曾经的“苦日子”,如今的生活当然“好得没话说”,不过,最让她觉得幸福的时刻,还是过年时整个“大家庭”聚到一块“争抢”脂油团子的和乐时候。


  “轻易”的幸福:随时上桌的“解馋”零嘴
  没有了艰苦的“时代局限”,没有了困窘的“家境所限”,如今的脂油团子已不再仅限于“过年时段”出现了。
  “现在各家的条件都好了,大鱼大肉差不多是天天不缺,从前当宝贝的脂油团子自然也不再是什么稀罕食物了。”邹小夕说,自家和近亲、远亲间从来都没有淡漠过,所以平日里的联系、聚会自然也不少。“除了过节过年大伙儿会聚到一块,平时有时间或有什么想吃的,也都会一个电话就联系上对方。”由于邹小夕和婆婆“合作”的脂油团子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也总会被“好吃”的小辈们惦念。
  “姨奶奶家的脂油团子几乎成了我们这些‘小孩们’的最爱了,哪能每次都等到过年才盼着解馋呢?平时只要想到吃了,就提前打个电话给她,第二天便急巴巴地奔到他们家来吃了。”邹小夕亲外甥的儿子是她最忠实的“粉丝”之一,只要嘴馋想到脂油团子了便“特别好意思”地来电撒娇,往往第二日脂油团子还没下锅便已经急急地赶来候在一旁等了。“每次来总归是约了同龄的兄弟姐妹,姨奶奶早早地便会将脂油团子下锅,等我们吃饱了便张罗我们在家里娱乐。等到我们玩尽兴想回家了,她又会特别贴心地拿出准备好的‘外带’,让我们回到家还能有‘半成品’的脂油团子对付馋虫。”对于“外孙”这一辈人来说,脂油团子或许只能算个“解馋”的零嘴,但更让他们觉得幸福开心的,是每次满足“口舌之欲”时,总有最亲的人为你忙碌并陪伴在侧。


  

婆媳俩配合默契

婆媳俩配合默契
  

赵爱宝(左)婆媳俩展示成品

赵爱宝(左)婆媳俩展示成品

     婆媳俩配合默契                                   赵爱宝(左)婆媳俩展示成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6: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教你做】
  一、备料
  1.糯米粉:磨得较为精细2.白糖:以白砂糖为宜3.花生米:颗粒饱满4.猪油:猪板油(或肥肉熬制的油)
  二、准备工作
  1.糯米粉经开水调制好备用,以手感“较硬”为宜(适宜“塑形”)。
  2.花生米去壳,加适量油炒制,以颜色金黄为宜,去皮待用(既有“着色添彩”作用,更能平添焦香美味)。
  3.生的猪板油,分成一个个小块,加入适量白糖,拌匀静放一晚待用(“浸润”适宜的猪板油将肥而不腻、香甜可口)。
  三、做法
  1.揉制好的糯米粉分成一个个大小相宜的小团子,配合两手的动作,将面团“塑”成“碗状”的“托称”。
  2.放入一块大小适宜的入了甜味的猪板油,再加入适量白糖,以覆盖猪板油为宜。
  3.再加入一粒或多粒花生米,以个人口味及团子的大小作考量标准。
  4.双手配合,“转着圈”围拢团子的收口,但不捏实,中间空一圈开口处,恰巧露出放入的花生米。
  5.按照上述方法,做好一定数量的脂油团子后,平铺在合适的器皿上,放入锅内隔水蒸。(器皿上要铺易取纱布等物,以免脂油团子紧粘其上)6.蒸制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然后开盖出锅,待稍稍冷却后便可享用又香又甜的脂油团子了。


  【小花样】
  除了“最常规”的开口式花边样式,在“巧手”制作下,脂油团子还可以拥有“其他模样”。
  1.将加入馅料的团子不留“缺口”,完全捏紧、封口;而后顶部做出“尖尖翘翘”的样子,底部在桌面轻拍至扁平;最后,借用有棱角的筷子,在尖尖的顶部压一道竖着的“印子”,一个有模有样的“小桃子”便成型了。
  2.与做“桃子型”脂油团子的最后一步不同,用剪刀将团子顶部的“尖尖”依照横、竖位置剪两下,分开四瓣“尖尖角”;再取一点儿糯米粉,用手捏成一个极小的团,夹进四瓣“尖角”中央,颇为神似的“小石榴”便成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6: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小故事】
  流行于我市东部地区的脂油团子,在过年过节、宴请新亲时,都必需做几笼子待客。主家在待客的隔夜就要准备好生猪油,切成小块,用白糖浸泡备用;当天用热水调糯米粉,包上白糖脂油块,捏出五朵花瓣,不封口,塞上一颗花生米,寓意五子登科,然后放入小蒸笼内蒸熟。
  脂油团子一出笼,热气腾腾、糯韧绵软、闪光晶亮,趁热吃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清香扑鼻、溢满厢屋。咬一口,油直滴,咂咂嘴、慢慢嚼,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呵,真是好口福。人们开玩笑时说,打嘴巴子都不松口,就是指吃脂油团子的馋相。
  另外,脂油团子时常还承担一项特殊的“使命”:未来的丈母娘通过观察准女婿吃脂油团子的“吃相”,来揣摩他的性格特点和办事能力。因为脂油团子又烫又粘口,心急忙乱的人往往吃起来很难看,吃得脂油直冒,还容易烫着,这种人会给人不踏实、不可靠的印象,进而直接影响丈母娘的“打分”。
  现如今,丹阳有一些饭馆,也将脂油团子作为一道特色点心供应给食客,品尝起来,依旧是记忆中亲切的香甜滋味。

     
发表于 2014-10-18 16: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口水直流
     
发表于 2014-10-18 17: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42:}{:soso_e142:}
很好![/b]
     
发表于 2014-10-18 2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仿佛有闻到了久违的醇香{:soso_e124:}
     
发表于 2014-10-18 21:2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小时候吃得不少,长大就很少吃到了,感觉现在饭店的都没小时候的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2 22:14 , Processed in 0.0895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