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不商量,理财理到手发软
最近看了某基金研究分析师的一番话,促使我写下这段文字。在股市如此的今天,他还说“对于此前并没有购买任何基金的投资者而言,目前可以对偏股型基金进行分批建仓。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取决于股市,目前来看股市中短期比较弱,但下跌的空间不会太大,从长期来看,A股还将反弹”。这是什么呀?这是图谋不轨的诱骗!这是长期屡试不爽的忽悠说法!
是的,人是经济动物,趋利的动物,但是木材在此强调,人也是一种利己的且有思维动物,而且思维中还具有理性,所以我们这样百姓不是纯粹的傻瓜,不是任人屠宰的羔羊,不是被那些无良的商人进行一而再地欺骗的行尸走肉。作为一个基金研究分析师,你的这种建议,或许对一部分人有用,但对于吃过太多亏而经过反思的人来讲,是没有作用的。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说法,如今木材要向大家提另一个说法,“你理财,财也不一定理你”。理财表明我们愿意且主动地追求财富,但是追求仅是一个方向,一个动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但其结果并不一定能理到财。所以,我们老百姓一定要注意,对每一种理财产品的判断及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对于财富,每个人都有追逐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倡导有节制与真实的理财行为,我们将资产交给资深的人士帮我们去理,这样的资深人士第一应该不是以忽悠我们为主的,而是借助于我们资产,而获得他相应的报酬的,如果不是,我们有权利对他说“不”!
在此,让木材这个外行来解读一下,这位基金研究分析师话,“偏股型基金,就是这种基金通常的投向就是买股票,没有买此类基金的投资者,可以尝试分批买此类基金,A股市下跌空间有限,长期看还将反弹,你买了这样的基金,会随着A股的反弹上涨而赚钱”。果真如此吗?作为百姓中的一员,木材不怀疑你们的专业水平与分析能力,也不怀疑你们对金融市场的判断,更不怀疑你们在理财公式上所做的文章是多么的巧妙等,但是你们以前不也是这样表述的吗?把百姓的钱忽悠进“偏股型基金”,可是百姓赚到了多少钱呢??有多少人赚到钱了呢??
还记得从南方报系《南风窗》到《第一财经日报》任主编的秦朔先生去年在财经频道上讲,“为什么我们这些人(包括经济学家)不告诉股民真相。卖基金的人,告诉人家买基金比股票风险小,其实我们许多的基金都用来炒股(股票式基金)。亏得再多,买的人倒霉,卖基金的人不少一点手续费。人家非得让你炒吗?人家不会吗?” 秦朔的话还未讲完,主持人已经打断他的话,屏幕已经“及时”切换画面。还记得,2008年上海证券报评论部主任时寒冰的发在《博客中国》上的文章,针对浦发银行设计基金公式,普通的百姓可能看不懂此公式的玄妙之处,但经解读才发现,那是一个圈套,是怎样让百姓钻的,采取了专业对非专业的欺骗,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与不完全的现实情况。
对于我们普通的百姓可能并不知道:个体百姓并没有股票的直接买卖权(经营权),也就是说他没有直接出售与购买股票的权利,通常都是委托给证交所的会员——证券公司,进行交易、分割、结算的等。可是,证券公司不管你是亏与赚,你只要委托给他们,通过他们的手进行交易,只要有交易量,这是他追求的,只要有较多的交易量,他的手续费(交易费)就会越多。至于大盘的高低,与他似乎没有直接的关心。走低时,他们告诉你,这是蓄势,准备冲高;当涨时,他们会告诉你,这是反弹,反弹还有余力;当继续走低时,他们会告诉你,这是进入调整阶段,为下一个周期的上涨奠定基础,挤出泡沫。总之,忽悠你进,就是他的目的,该基金研究分析师的意图就是如此。
偏股型的基金公司,也就是拿着基民的钱,去投资股票,无论基民的钱亏与赚,基金公司一样的收取中介费用且一分不少。目前这些基金分析师又来忽悠我们百姓,我觉得有点过分。但对于该基金分析师而言,这是他的工作,他要赚钱,他通过让别人大量地购买此类基金,他们的业绩才会越大,他们才会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不能理解是我们这些百姓,为什么就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理财呢??不过,此基金分析的话也是有的放矢的,这次忽悠的不老基民,因为这部分人里的大多数已经亏惨了,所以短期内不会相信这样的话,所以这段话主要是对没有购买过偏股型基金(股票式)的人讲的。
在现今,投资渠道相对狭窄,而通胀效用又是如此之强劲的时刻,我们对待自己的资产真的不能轻信,而是慎重对待,如何让它保值、增值,我们真的要进行一番考量与权衡。在此,木材对那位基金分析的话,有着明显的不信任,或是拒绝的意思,因为他的话真的好像在忽悠我们,甚至把我们百姓当傻瓜对待。当然,这仅是个人的感觉,还希望我们广大的百姓能够引起重视,并慎重考虑。不管怎么讲,木材要强调,“就是针对忽悠不商量的来客,我们就是要拒绝忽悠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