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6月19日 广州日报
6月17日,建川博物馆为“猪坚强”办了新生两周年庆典。“猪坚强”洗了澡,穿上了新衣服,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猪坚强”胃口很好,3分钟就吃完了。 (6月18日《 四川新闻网》)
汶川地震中, 成都龙门山镇团山村一头大肥猪,震后被埋废墟36天,被刨出来时还坚强地活着,成都一博物馆馆长将这头猪买下来,并给它取名“猪坚强”,打算将它一直养到自然死亡,并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两年来,有关部门对“猪坚强”呵护有加。博物馆为“猪坚强”修建了一所50多平方米的生态猪舍,兽医专家制定食谱,定期进行体检、洗澡,专人侍奉吃喝拉撒;保险公司还为“猪坚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希望集团为“猪坚强”提供终身免费医疗服务。目前“猪坚强”在博物馆上班,朝九晚五,与参观者合影留念,别无他事。体重已达400斤,每天须按摩三次减肥。
当初各界力挺“猪坚强”,在于感叹其生命之顽强,激励那些在地震中失去至爱和亲人的人们,要珍爱生命,要坚强地活下去,从而促进震区人们增强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作为一头名猪,“猪坚强”也确实产生了效应。
但是,“猪坚强”也不过是一头猪而已。天崩地裂中,相较于闪耀在废墟上的人性之光,其实本没有什么值得夸张。硬说它懂得“坚强”,具有“不言弃不抛弃,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根本就是牵强甚至荒唐。
即使把“猪坚强”当作5·12大地震中出现的一个精神符号,也应该适可而止。与其花费这么多真金白银让一只猪养尊处优,不如去关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朱海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