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8|回复: 4

苏北黑马靖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万林木业筹建亚洲最大木材交易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2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昨天上午,省长罗志军来靖调研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西来镇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泰州市委书记张雷,泰州市代市长徐郭平,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泰州市副市长刘励以及靖江市领导陈明冠、钱进华、王金国、丁少华、吴永才等陪同调研。

  万林木业公司码头上,几台吊机正从巨轮上吊卸进口木材,码头后方各种木材堆积如山。罗志军一下车就详细了解公司的运行情况。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木材吞吐量较大的港口就是张家港和靖江港,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吞吐量130万立方,万林木业113万立方,到年底就能和张家港差不多。目前,公司还在筹建亚洲最大木材交易中心。刘建国介绍,万林木业将产业加工园区与交易市场结合起来做,拉长产业链,形成码头、仓储、贸易、加工“四位一体”的模式,今年预计盈利8000万元,明年利润可达1.2亿元,并争取成为我市物流服务业第一家上市企业。罗志军高兴地说,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江苏很重要,江苏过去一直是制造业大省,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工制造与研发、销售、物流综合起来。万林木业有大物流、深加工、批发交易,综合效益很高,企业发展方向、模式都很好,我们要大力发展像万林木业这样的综合性物流企业。


  在三江现代物流中心,罗志军了解到,经过几年的发展,靖江沿江正在形成五个主要货种的物流中心,主要包括万林木业的木材交易中心、粮油交易为主的扬子江粮食物流中心、为沿江产业配套的金属材料物流中心以及农资物流中心、能源物流中心。到今年底,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将形成100亿元的营业收入,1.5亿元的税收,预计今后每年的增幅都在50%以上。罗志军对我市现代物流发展情况非常满意,希望我市多招引一批物流企业入驻中心,加快物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根据靖江工商部门最新分析,目前该市有外商投资企业236户,资金来源于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靖江工商联合商务、财政、国税、地税、统计等部门,用3个月时间,对2009年12月31日前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年度检验。7月18日的统计显示,近年来,靖江市外商投资企业资产和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其中,新时代造船、江山制药、宝骊进出口公司、标新久保田公司、裕富纺织品公司等23家企业销售超亿元,利润超亿元的有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世纪钢结构、东方重工、江山制药、新程汽车零部件公司等6家,纳税总额超亿元的有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两家。
  靖江工商局监管科科长孙凤介绍,靖江外企从业人员、外籍人员逐步增多,到去年底,外企工作人员达28372人,同比增长111%,其中外籍人员118人。外籍人士的加盟,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江苏富天江公司的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均是日本人,他们长年工作在靖江,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标新久保田公司的一名外籍人员来自日本,为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0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两江(江阴-靖江)联动,七年巨变
【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5MMDAwMDE4OTc5Mw.html
中共靖江市委常委、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叶,每天至少都要坐车穿越长江两次,早上从江阴家里出发,经江阴长江大桥到位于对岸靖江市的园区去上班,晚上则过桥回到江阴的家里。还好,园区的工作车辆享受特殊政策,不用每次缴纳60元的过桥费。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长达3071米的江阴长江大桥横跨在长江下游接近入海口处,将原分别处于苏北、苏南的靖江、江阴两市联结了起来。似乎一切因它而起:该桥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后, “想要把这座大桥发挥出最大价值”的想法,触发了中共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和江阴、靖江两市决策者的灵感,由江阴和靖江两市跨江联动、合作开发省级“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两江工业园)应运而生。
这一灵感也同时缔造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打破行政区域樊篱、由两地整合行政资源和经济资源、从而由先发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实操案例。
七年之痒。从2003年8月——2010年,两江工业园运行到第七个年头,距离最初设定的10年创业期只剩下3年。工业园区已处在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如何继续为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两地合作机制,使园区成为江苏省区域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排头兵,是园区现任掌门人赵叶每日每夜萦绕在心头的必修课。
1. 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先导
江阴与靖江古时同属常州府,地理相近,文化同源,人民往来密切,然而在改革开放行进到了第22个年头时,隔江相望的两个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却拉开了很大的差距:2002年度,江阴市GDP410.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5.09亿元,而2003年靖江的这两个数字却分别只有84.4亿、8.04亿。
事实上,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江苏省苏南与苏北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早已成为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心头之痛: 2002年苏南GDP是苏北的2.6倍,人均GDP是苏北的3.8倍;从结构上看,2002年苏南GDP占全省的58.91%,比苏北高36个百分点。
2000-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并逐渐丰富完善了“沿江开发战略”(2000年由回良玉首次提出,称作第一次“沿江开发”,2002年李源潮接任江苏省委书记后再次提出称为“第二次沿江开发”),作为江苏省进入新世纪头20年的主导战略。这意味着长江北岸的苏中各市将因长江岸线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苏南引导,由苏中传导到苏北,由此缓解南北严重的经济失衡。
时任2002年江阴市委书记的王伟成回顾说,江阴靖江跨江合作,是“回良玉起了个头,李源潮拍了板”,并大力推动而成:回良玉在2002年8月的昆山会议上提出江阴、靖江联动开发的想法。2003年6月于盐城召开“全省沿江开发动员会”,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拍板敲定了江阴与靖江的合作方案,并将之提升到江苏省级战略高度。
为何回良玉、李源潮看上了江阴、靖江?
“2002年8月,省里在昆山开会时,回良玉书记找我谈话,谈到苏南苏北的均衡发展问题,说苏南要锦上添花,苏中要雪中送炭,苏北要釜底加薪。当时我们俩就碰撞出了一个江阴、靖江联合开发的思路。我随后就立即打电话给分管沿江开发的江阴市委副书记刘建国,让他去暗访一下江阴、靖江两市的岸线资源和发展状况,他调研之后回复说这个事情可以做。”王伟成回忆说。李源潮看中了一江之隔、一桥联通的江阴、靖江两市的优势互补:靖江有沿江土地与劳动力优势;江阴有机制与资本优势,“江阴之所以现在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领头羊’,关键是机制好。在这种机制下,形成一定的资本,这种资本也是开发实力。”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各取所长,走双赢之路”。
在省委省政府决策拍板之后,两市经过多轮谈判,2003年2月15日,江阴与靖江签订了合作建设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的协议,并将方案共同递送给江苏省委省政府。协议规定,两地将按照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封闭运行、滚动开发”原则,成立一个资金、土地分属不同行政区的开发园区。具体约定为:靖江市提供6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江阴经济开发区在靖江注册成立的投资公司为平台招商引资。江阴、靖江两市按9:1的比例共同出资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10年内,两市都不从园区提取投资收益,收益全部留在园区内滚动发展;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对半分成;园区内经济事务由江阴负责,社会事务由靖江委托园区管理;以江阴方面为主成立园区管委会,靖江方面设立办事处.
2003年8月29日,当时江苏省省长、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为“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揭牌;2006年,该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正式定名为“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
在李源潮、梁保华的全省一盘棋中,两江工业园被赋予了“江苏省跨江联动开发的先导区和示范区”的角色。
两江联动模式,由此谋定。
2.行政之手:突破体制瓶颈
其实早在园区开办之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市场力量推动下,自发地跨过长江,寻找资源的互补。
比如在大桥建设期间的1997-1998年,一些为大桥配套的产业,包括钢结构、钢绳等产业就从江阴迁到了长江以北,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中泰钢构。其它一些江阴民营企业,也有小规模过江到靖江发展的计划。
而政府也尝试通过行政力量达成沿江资源合理配置。2001年12月15日,江阴靖江沿江促进会成立,双方市领导会聚靖江,共同商定开发岸线资源、规划布局。
但是,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普军博士的话概括,两市形成行政权力主导的联动开发局面,并使 “行政资源要素”首先溢出到长江对岸,却是自园区开始的。
李源潮曾在2003年10月24日,于江阴、靖江调研结束后对两地联动开发作出过如下论断,他认为,在江阴和靖江的合作中, “有三种联动开发,政府联动、民间联动、企业联动,我认为政府应该是联动得最好。但是我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政府联动得最好,这就看我们干部的觉悟,看我们领导者的协调水平;第二种也可能是政府联动得最差。因为从利益机制上来说,如果各个部门从各个部门的利益去考虑,政府联动就可能最差。但我相信,政府联动应该是最精彩的。”
从结果来看,应该说两江“政府联动”的成效是显著的。然而此一过程也经历了艰难的磨合。
“这是经历7年不断创新、探索,不断磨合、让渡,不断充实、完善的结果。”赵叶如此对记者总结。因所谓的行政权力,既包括中央、省、地(市在不同)、县(市)不同层级的管辖权,也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权力能否及于异地行使的问题,看上去挺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极其系统而复杂的法律问题。还好,赵叶认为,得益于江苏省、两地政府充分放权,7年爬摸滚打、试错、纠正与磨合,“终于形成现今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多头进入,统归园区一头管理的较为理想的体制”。
这个在赵叶眼中“较为理想的体制”,至少经历了两个层面的较大突破。
其一是在2003-2004年前后,初步确定了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抽离江阴、靖江地方,由省直管的机制,解决了最大部分的争执。
在园区设立之初,那些涉及“权力边界”的尴尬成为很棘手的问题。
园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刘亚民举例,当时靖江园区开发投资公司所有资料准备俱全,“但注册发证是找江阴还是靖江的工商局呢,大家都傻了眼”。为类似的事件,一个月之内刘亚民就跑了20多趟南京。
根据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方面反馈的具体意见,2003年底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由12个厅级部门共同拟定的《关于促进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在项目审批、工商登记、财政扶持、用地政策、收费减免、公路建设、金融扶持、外事审批等8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措施。
根据《意见》的要求,2004年3月26日,江苏省工商局单独为该园设立直属工商局;随后,由省级直接管理的财政、国地两税分局等独立事业单位迅速建立起来,并配以特殊优惠政策。以江苏省为该园设立独立金库为例:对于国税、地税和财政等部门征收的园区地方级预算收入,园区金库留成100%。第二次突破就是在2006-2007年前后,将涉及到江阴、靖江地方管理权力,尤其是靖江的属地管理范畴,以委托授权等形式,直接交由园区管理。
除了前属直接由省来接管的权力外,亦有相当多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权限纠结于江阴和靖江两市之间,其中主要产生的矛盾在于靖江市一些管理部门自认为拥有对园区企业的合法管辖权,有时不通过园区管委会就自行到进驻企业进行管理、收费、执法,引起进驻企业的不满,而园区在职工社保、行政等环节上,又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
为加快苏中融入苏南的进程,2003年底江苏省委决定由江阴市委副书记刘建国调任靖江担任该市市委书记,以调和行政割据引发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江苏省还规定,园区产生的税收和GDP可分别计入江阴、靖江两市,以调动两市政府的积极性.
“江阴和靖江也成立一个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由两地最高领导担纲主任,我们园区每年都将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上交给委员会。”赵叶说。委员会解决的最核心困难主要在于属地管理职能内,涉及党务、人事、行政、经济和社会等多项管理的权限问题。
江苏省发改委在2006年派出专门调研组来园区调查,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最大胆的建议是“整体委托给江阴管理”,即由靖江将园区管委会管辖区域整体委托给江阴管理,由江阴全面实施区域内的属地管理事务。
有江苏省发改委人士认为,“整体委托管理”是解决管理体制弊端、提高行政效能最为有效的方式,但在操作层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因为须由省人大制定颁布专项地方法规。“最终省里的意见是:完善现有架构,探讨‘整体委托管理’,等待时机”。
最终是靖江市方面作出了有利于园区发展的决定:“靖江市将属地管理的权限,充分授权给我们园区。”赵叶说,属地管理权放权委托给园区,是跨区域行政联动的“质性突破”。
委托管理的一个典型操作模式,在港口事务方面得到体现:“配合园区口岸的对外开放,江阴、靖江通过事权委托方式,成立园区港口事务局,港口事务不需再分别经由江阴与靖江两个港口管理部门解决。”
赵叶说,还可以有更具技巧、更具中国特色的方式,“譬如我是靖江常委,所以靖江这一块涉及到沿江联动开发的,都由我一头管理,一头审批,一头负责,这就节约了很多环节及行政成本。”自身作为江阴市的干部,却兼任靖江市委常委,赵叶身上就成为“两江合作”的缩影。
两江工业园有“头顶五方天”的说法,即:江阴在园区设立了管委会负责经济开发和管理;靖江在园区设立一个办事处,负责社会事务;国家联检部门在园区设立海事、海关、国检、边检等机构;江苏省级部门国地两税、工商由省级直属,财政设立独立金库存;泰州在园区设立环保分局,无锡在园区派驻了质监机构,靖江在园区设立了国土、规划、建设、公安、消防、法庭等机构。
“在无锡、泰州、江阴、靖江跨江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行使重大决策权之外,‘多头进入、一头管理’的好处在于,办事处、各进驻服务部门的日常工作,由上一级政府或部门委托,统一交给园区管委会管理,园区的企业只需对管委会一个口子,企业可以安心从事生产经营。”赵叶总结说。
园区的各项权力有了相对清晰的界定之后,园区基本上可以进入不再为行政管理冲突而烦恼的新发展阶段。但是也有行政管理学者指出,在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并由省有关部门直接对园区进行管辖之后,园区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与江阴市、靖江市并列的单位,具有了相当的独立性,“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诸多事项直接省管,或园区自行决定之后,园区与江阴市、靖江市的政治粘连性也有所减弱,这是园区下一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探寻“市场之手”
2008年,赵叶接任园区管委会主任之后,园区正处于这样的阶段,园区可以自行制订产业和空间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政策体系,但也必须自筹资金提升园区的基础设施承载力,必须自身寻求财务平衡。这让园区开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尤其是2007年,开发进入一个最困难时期。当时园区拥有的资金是:1亿元的两地投资(园区运营公司中江阴、靖江两地政府按9:1的比例投入的股本金),另有江阴市政府担保了3个亿融资,加之省里每年支持1000万——总共4亿多资金,在当时基础设施投入的巨大缺口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据介绍,当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多靠BOT(Build-Own-Transfer)项目完成的,前后投了20多亿,而这些BOT贷款于2007年、2008年到了大规模还款期,而园区内企业形成的财政收入却还没有进入产出期,由此还贷对园区形成巨大压力。
穷则思变,园区发展需要突围。
“创新的的事物要用创新的举措来解决;市场的问题要用市场的手段来化解;发展的矛盾要用发展的方法来破解;联动的开发始终在开发中实现联动!”现任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提出了园区谋变的思路。
这次谋变的核心在于:如何实现“资源变资产”?即:“依托项目搭建平台,依靠资源吸引投资”,使园区的投资方式从单一的政府投入向政府、市场、企业的多元化投资转变,融资平台由单一依靠财政借贷向企业、市场和财政立体化方向转变,项目建设也由园区承担债务的母体式运作向公司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转变.
“经过几年的运作,园区虽然不能做到财力的完全平衡,但至少能够实现发展的良性运作,不可能会揭不开锅,也不会等着米下锅。”赵叶说,仅2009年园区就搭建了6个项目开发融资平台。
事实上,挺过最为艰难的2007、2008年之后,2009、2010年,园区的财务状况开始回暖,2009年园区实现税收6.79亿元。目前,园区可用财力已达21亿元, 2010年园区财政收入将突破11亿元,增幅在江阴、靖江名列第一。
这使得园区的发展变得更为从容。
有评论者认为,在克服了园区最初的一系列障碍和困难后,园区现在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两江沿岸未来打基础:以一个重要的板块功能,打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极,使园区真正能集聚两江优势,实现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使“两江联动模式”更具在全国推广的价值。
2003年开始,园区先后制订过 “6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11. 1平方公里长江岸线利用规划”、“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和生态园区”、“新社区规划”。2008年后,又重新梳理了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和空间布局。在已形成的造船和钢构两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确定以“三新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增长点,并探索产业与资本结合之路径——园区正在做一个低碳产业的发展基金,确保40%的资金用于园区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尤其是核装备产业的投入。
在制造业的基础上,园区谋划的是与现代服务业的同步推进。其一是港口物流,以生产性服务为主,内港外港结合为全园区进行配套;其二是引进更多的中介机构到园区来,比如金融、保险、人才服务、计算机平台、物联网等等。
这意味着必须使园区摆脱单一的生产功能,而向生产和服务并存的城市功能演变。事实上在靖江市的城市功能规划中,江阴-靖江园区已被规划为城市副中心之一,承担更多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功能。这与赵叶对园区功能的定位完全吻合:园区不仅应成为江苏省沿江开发的产业集聚基地,同时也应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力。
4.“两江联动模式”的三个价值基点
站在“七年”的关键节点上,如何评价“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的成败得失?
“在中国行政体制非常强大的情况下,这种联动是一次石破天惊的创举。”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说,江阴园区“不但成为了泰州新的增长点,而且对干部、群众的思维意识、行为方式和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都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
“当然完全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江苏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范朝礼在接受采访时更毫无疑问地说,“两江联动模式”至少实现了三个价值。
“首先,江阴能跨过江去,把工业园区放到靖江,而靖江能划出一大片地给江阴来,共同来搞一个开发区,这本身就是一大突破,无论是对江苏,还是全国,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它跨越了行政樊篱、突破了长江的制约,克服了苏南苏北的地区差异,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区域竞合关系。”范朝礼说,“最难就是突破行政区划、考核体制、现行的部门管理体制,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必须靠巨大的创新勇气。”
他认为,在制度设计的创新层面上,“两江联动模式”对全国有示范价值,尽管其制度框架仍未臻理想境界,仍有巨大的制度创新的空间,但仅就现在的状态而言。事实上,2008年国务院出台《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江阴-靖江工业园有非常正面的肯定,点其名为长三角大区“探索异地兴办联合开发区机制”典型样本。
其次,“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确实在江苏省的沿江开发战略中起到了先行和带动作用。以“两江联动模式”的成功作为发端,跨区域行政联动如星星之火开始蔓延开来。2006年7月之后,两江工业园区的复制模本开始多起来:例如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工业园,以及首批试点的11家苏南开发区(如苏州对应宿迁、常州帮扶盐城),等等。
现任常州市长的王伟成承认,江阴履历经验对其常州施政影响颇大,常州做的3个联动开发区,“基本照搬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这一模式”。
在“两江联动模式”开风气之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许多省份都推动了跨区域联动模式下的工业园开发,区域统筹发展甚至将成为全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词之一.
其三,仅就江阴、靖江两市而言,园区已成为两市经济成长和产业升级的发动机。
园区本身成为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体和区域经济增长点。2009年园区实现工商销售收入308亿元,而未来几年仍将录得强劲的经济增长,预计到2013年园区将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
依托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的辐射和带动,先前综合实力在江苏排名靠后的靖江,2009年GDP达到364亿,较之三年前增长431%。自2006年起,靖江在全国百强县位次居于苏中苏北首位,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私营个体税收、居民储蓄等7项指标多年居苏中第一、全省第八;靖江市2009年船舶产业占据江苏36%、全国11.1%的市场份额,这其中园区贡献功不可没。
即便对江阴市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园区也成为产业升级的带动者。“去年江阴共有7个过亿美元产业投资项目,即有4个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内;在江苏省级园区中,位于长江以北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业绩排名第二。”园区2009年对江阴市GDP的贡献接近4个百分点,赵叶期望到2013年这个数据能达到7%左右。
关键是,园区确实整合了江阴的资本、人才、管理优势和靖江的土地、岸线、劳动力资源,并把苏南的发展理念、商业精神带到了苏北。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进入各自城市的血液。
江苏区域评论家龚洵泽说,“倘若对照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回良玉、李源潮、梁保华等几届江苏省领导对园区提出的战略要求,这七年的进展基本上可以说是不辱使命”。
5.七年之痒:体制创新需要进一步制度化
围棋棋手一般来说常有追求“取势”和“捞实地”两种风格的分野。
有人说,就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而言,其生来就是一个战略工具,决非为某项实利而设。从园区7年发展历程来看,两地政府倘若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园区的发展上以“取势”的姿态着眼于长远和战略,园区就能获得良性发展,反之,倘若两地斤斤计较于各自实际利益和某些权力的战术性分割,则园区就将陷入窘境。这也就是李源潮所言“千万不要在一些细节的争论上耽误了时机,要立足于让开发区成为沿江开发最有活力的试验区,各种经济力量不受各种传统东西的束缚,这是对全局有意义的”。
就现状而言,“两江联动模式”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的空间,正在于江阴、靖江两地政府舍弃“实利”的姿态,而看清园区可承担的战略功能这个大局,用好园区的试验和创新价值,这无论是对两地政府,还是对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平衡发展,还是对全国“十二五”区域统筹,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再过3年,两地政府所约定的“十年”创业期已届期满,园区行将进入收获期,无论是其投资模式,还是收益分配机制,均需要制度化,以确保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赵叶指称,“目前园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产业层面如何裂变及向上衍生,并与江阴、靖江市形成明确的分工与互补;制度层面,则是模式的再创新及形成具体的规范,可让江阴与靖江以一种新的思维打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他后面的一句话显然对江阴与靖江市政府充满期待。
在江阴和靖江两地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普军博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现状是园区相对于江阴、靖江两市具有一定的操作独立性,但是从现有的制度保障来看,园区既是靖江的,也是江阴的。这个园区对两市都是个宝贝,当务之急在于,两市的“十二五”规划,均应将园区视作一个重要的战略抓手来进行筹谋。
“江阴和靖江都应该考虑如何把园区为我所用,园区的产业规划应该与靖江、江阴形成一个系统;园区制度的重新设计及完善,更需要两地共同参与。”在普军看来,江阴与靖江两个城市一体化实乃大势所趋,两江工业园可以作为两地各种资源禀赋交换的支撑点,从而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市场分割,加快区域性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在区域大交通体系、信息资源共享、区域旅游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合作、区域规划编制、信用体系建设、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等领域突破,成为江苏甚至全国方面走向“经济区经济”的试点: “毕竟它目前的制度设计是最佳的”。
也有学者建议,江苏省应在省级层面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立法,把过去这些年的制度创新探索以立法形式加以确定,以免受政治周期的干扰,为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一个制度基础,并鼓励园区作进一步的制度创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00: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i=s]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10-8-18 00:08 编辑 [/i]

靖江进口木材码头规模即将刷新全国纪录 近年来,靖江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充分利用江边优势,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木材码头产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木材交易量已经超过周边扬州城市,即将跃居全国首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靖江在兴建木材码头的同时,及时做好木材码头的产业链对接工作,将木材加工企业的厂房向江边港区积聚,进一步帮助投资人减少投资成本,同时形成规模化深度加工生产的良好势头。
发表于 2010-8-18 1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原来靖江是丹阳的追兵,现在靖江跑到丹阳的全面成为标兵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10 07:30 , Processed in 0.0739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