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文章:警惕“网络水军”绑架民意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昨天发表文章,呼吁警惕“网络水军”绑架网络民意。
文章指出,网络民意的力量不仅仅局限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空间,在如潮的民意之下,往往会对司法的公正执行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权力部门为了“平息民意”以及“民愤”使裁决屈从于网络舆论的现象发生。
何谓“网络水军”?
“网络水军”一般指通过雇佣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产品、人物或话题,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不久前,媒体爆出中国乳业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利用“网络水军”诋毁对方产品,“网络水军”现象受到社会关注。
《人民日报》的文章说,“网络水军”的组织、策划严密,行为分散,制造谣言或传播话题快速而有效,导致受害者往往维权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网络推手”的拿手好戏之一,就是迎合网民大众的心理和趣味,将时下的新闻热点和网民情绪结合起来,通过“借势”和“造势”使网民在无意之中充当了其炒作的“托儿”或者“打手”,一旦舆论的洪流聚集,就很快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席卷网络。
文章说,网络平台是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舆论空间,它的一个特点是当一方的声音过于强大时,独立、理性、客观的声音就会消失,因为谁也不愿意逆势而上,成为网络上的“众矢之的”。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警”这些敏感词语的时候,网络舆论总是刻意强调受害者的“漂亮”、“学业优秀”、“孝顺”、“贫困”等等,来获取同情的力量,加大对施害者的仇恨,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公众的判断,让公众离真相越来越远。
文章认为,“网络水军”的存在固然有互联网监管体系不健全,行业自律缺乏的原因,但其本身是互联网自由开放的一种代价,也是中国网络舆论走向文明的一堂必修课。
《人民日报》昨天在另一篇报道中说,“网络灰黑势力”越来越嚣张,表现在网络不端或侵害逐渐规模化、公开化、集团利益化。它们集群行动,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认为,“网络灰黑势力”包括“网络灰帮”、“网络黑帮”和“网络黑洞”:“网络灰帮”主要指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等;“网络黑帮”主要指网络打手、删帖服务;“网络黑洞”主要指流氓软件、无良内容、劫持服务等。不仅如此,这些“网络灰黑势力”,实际上是相互转化、相互勾结的,势力遍及网络公关、网络技术、网络应用等领域。
报道说,还网络民意以真实、网络社会以有序,打击 “网络灰黑势力”、净化网络环境就成为当务之急。
学者:不要因此
忽略官员腐败问题
北京有关学者对本报说,“网络水军”影响舆论的能量已引起官方关注。官方担心“网络水军”可能会被某些势力用来影响政治议题,因此希望公众能冷静、理性地看待网络民意,将“网络水军”掀起的网络民意与现实中的民意区分开来。
但这名学者同时强调,官方不能因为“网络水军”的存在就忽略网络民意。目前网络上热炒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官员腐败和滥用权力的热点问题,虽然一些事实描述未必准确,一些网民的观点也比较偏激,但大多数网民对腐败和滥用权力的义愤与鞭笞却是真实的,是现实民意的延续。如果一些地方当局和官员以“网络水军”为借口,把网络民意视为虚拟民意,对网络热点不闻不问,可能会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也认为,对于网络议题的真伪,政府要及时甄别,公开证明其真伪。实践已经证明,不管发生了哪一类的谣言,有关部门越是及时介入越是公开透明,社会越能迅速恢复秩序;越是反应迟钝,越是捂盖子,越会引起混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