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而新中国也迎来了六十岁的生日,我们的祖国踏上了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之路。祖国在进步,我的家乡也在进步。在美丽的江南,坐落着一座古老优雅而活力四射的小城——丹阳,漫步在丹阳的街头,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小城独特的韵味和变化。 个性鲜明的丹阳话 丹阳人说到丹阳话的丰富与独特时,总是不乏自豪,“四个城门八种话”、“孟良气死在丹阳”等等,在向外地人介绍时常常会被提起。为什么会有四个城门八种话的现象呢?因为丹阳地处吴侬方言与北方方言交界处,既有常州口音也有镇江口音,因此,丹阳才能出吕叔湘这样的大语言家。某年夏天,和父母去北京旅游,坐在公园门口休息,一位外地人听见我们讲话,便好奇地问:“你们是日本人还是新疆人?”我们听了哈哈大笑,自豪地说“我们是丹阳人。”丹阳的礼貌用语也别具特色,孩子见了老人,都要喊“麦麦”(奶奶)、“亚亚”(爷爷),没听过吧?漫步在丹阳街头,随处都可以听到那个性鲜明的丹阳话,给喧闹的小城平添了一种韵味。 风味独特的大麦粥 丹阳的饮食,最具特色是普通而不寻常的食物——大麦粥,它已成了丹阳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不论是沁人心脾的醇香,还是清凉降暑的功效,无不挑动着所有丹阳人的味觉神经,只要你尝过,就无法忘记那黄澄澄的大麦粥带给你的无尽回味。是大麦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曲阿儿女。说起这大麦粥的不同寻常,在历史上还有一段典故,话説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丹阳,因当地贫困,县太爷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拿什么招待皇帝,于是,灵机一动派人烧了一大锅当地老百姓家中的主食——大麦粥,没想到皇帝一尝,果真龙颜大悦,此粥不但麦香浓浓,而且十分可口,防暑降温。于是破例在丹阳停留三日。时间一长,皇帝受不了,临走时感受:“丹阳,可真难过啊!”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染绿了江南岸,也染绿了曲阿小城,人们的早餐越来越丰富,但在丹阳,家家户户的桌上仍然少不了大麦粥。 远近闻名的眼镜城 说起丹阳,更令人骄傲的还是眼镜城,一出火车站,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规模大小不一的配镜中心,它已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眼镜贸易市场。丹阳眼镜的最大优点就是价廉物美、品种繁多、方便快捷。同样的材质在大城市价格要高出三四倍,镜片、镜架、太阳镜、老花镜、隐形眼镜……品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而且配镜速度十分快,二十分钟便可拿到成品。所以外地的朋友都慕名而来,千里迢迢跑到丹阳购买物有所值、时尚实用的眼镜,最后欢欢喜喜地满载而归。丹阳已拥有亚洲最大的眼镜市场,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年产值达70亿,镜片占全国的70%,占世界的45%,这些傲人的数据无不彰显着丹阳眼镜的独特魅力,眼镜产业推动了丹阳经济的发展,百姓靠眼镜走上了富裕之路,如果乾隆这时再来丹阳,肯定会感慨地说:“丹阳真好过啊!” 个性鲜明的丹阳话、风味独特的大麦粥、远近闻名的眼镜城,这是丹阳向外交流的一张张别具韵味的名片。丹阳,这座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与现代文明气息相交织的城市,这座在历史长河中一路风雨兼程,不断成长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祖国的强大,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