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9|回复: 2

百姓眼中永恒的星辰--新华日报报道张雅琴书记生前感人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6 16: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新华报业网讯  2010年12月29日,张雅琴去世后的第94天。
  夜已深,寒风瑟瑟。金桥村的村民们纷纷从家中赶到村会议室,向记者诉说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张雅琴。往事历历,任凭思绪飞扬;情深悠悠,怎堪生离死别。
  村党总支副书记何冬生回想起与雅琴同甘共苦的岁月几度哽咽:“如果张书记不当这个书记,也许不会得这种绝症;如果工作不这样卖命,也许不会走得这么快!”
  从2000年7月1日张雅琴担任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党总支书记起,短短10年间,金桥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5400元,翻了3倍。她用生命诠释着一个时代命题:新时期怎样当好村干部?
  她,这样当好服务员
  金桥村原名木桥村,因一座破败的木桥得名。穿村而过的南河,曾经毫不留情地将富庶与贫穷截然分开,河的北边,是丹阳最发达乡镇之一的新桥集镇;河的南边,则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木桥村。
  张雅琴的丈夫陆荣华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直摇头,“湖塘废弃、垃圾成山,房屋破旧,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干部开会都是四处借地方。前后换了10任书记,没人肯干。”
  “没想到,我们家出了个傻子!”2000年6月的一天,张雅琴回家对陆荣华说,“没人干,我来试试吧。我以前干的都是副职、配角,有好的想法主角不采纳也没办法啊。你就支持我干一回吧,等把困难村的‘帽子’摘了,我就退下来。”
  张雅琴这一年45岁,任新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洪昌公司的老板崔洪昌深情追忆起10年前的一幕:那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时分,张雅琴每天早上5点到我家,晚上八九点再来,先后找了不下10次,目的是让我将企业办在木桥。我给她出了个难题——把木桥先修好。可当时村集体账上一个大子儿也没有,还欠了28万元债务。“我心里想,木桥压根儿就修不起来。”
  张雅琴四处募捐,10公里长的南河沿线、上百家企业跑了个遍,受尽白眼,还几次被狗追咬。但4个月后,一座双车道的崭新水泥桥终于建成了,张雅琴还起名叫“木桥”。
  通车第二天,崔洪昌天没亮就跑到雅琴家砰砰敲门,把5万块定金摔到餐桌上,“木桥不‘木’了。跟着你,肯定没亏吃。”他第一个把企业搬回了村里。
  有件事,让落户金桥的安庆老板钱立胜铭心刻骨。2010年7月10日,为扩大生产规模,他急需贷款500万元,银行要求一家大公司担保,听到消息的张雅琴找到谊善公司的郭总,对方二话不说就在担保书上签字,“别人来不行,凭雅琴的为人,信誉绝对不止500万。”
    “吃苦受累不说,有委屈她也总是一个人憋着、扛着。”许多个夜晚,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建芬看到大姐回家前洗把脸,擦干泪,不让丈夫察觉。因拆除违章建筑,2005年除夕夜她家大门上被人泼了粪,还有人送来花圈。“干基层工作哪有不受气的”,她再三叮嘱丈夫不要深究。
  2010年9月25日,临终前两天,张雅琴还在跟丈夫念叨:“国庆节回趟金桥,找几个有过矛盾的困难户,从家里拿点钱,帮他们找个致富项目!”没想到,这竟成了她的遗愿。
  她,这样践行劳动者
  虽是寒冬,南河边的一排香樟树却是满眼绿色。陈建芬每当想起张雅琴,总要来到树下,嘟囔上几句:“这是张书记带我们一起种下的,当年如筷子般细,如今已有碗口粗!”
  “张书记生前说,光说空话,老百姓是不会相信的!”村干部们娓娓讲述了“劳动书记”的桩桩轶事:
  2000年修木桥,她带着6个村干部,顶着窑厂老板白眼,到几十里外的砖窑厂挑回次砖、破砖。7个人、20里路、每人一担100多斤,每天来回挑4趟。河水冰冷,又是她带头跳进去挑土方,村民们都傻眼了,紧跟着纷纷跳进水里,号子声伴着漫天大雪飞扬……
  村里的一草一木,道路楼房,都是张书记带着大家拼命干出来的。她牵头成立了镇江第一家“村干部工程队”,带着全村120名党员常年为村里挑土做工,还坐拖拉机到处揽活干。“本以为当村干部能享福的,没想到这么丢人,还拿不到一分钱工资!”少数干部家属颇有微词,可张雅琴却很得意,这“既锻炼了干部队伍,又改善了金桥环境,还为集体挣了钱,一举三得”。
  在金桥农民公园,一群正在唠嗑的村民,提起张雅琴,没有一个不心疼、不钦佩的。
  “她当书记前有160斤,最后瘦到60斤,干活连命都不要了!”
  “其他村干部办公室换了4次,她自己却始终在低矮潮湿的房里办公,空调一年四季从来没开过。”
  “别人都搬别墅了,她住的还是老房子。她家门口连一辆汽车都停不下,最后出殡时,村里不得不临时平整出了一小块空地!”
  “食道癌住院回不了家,她央求丈夫用DV把金桥的山水拍下来放给她看。想到什么要做的事,就在纸上记下来,托人带回村里!”
  “第一次化疗回家,虚弱得走不动路,她就让丈夫开车带着她在村里转。一气转了两个多小时,还不停地给村干部打手机:哪里窨井盖破了,当心摔坏人;哪里又出现垃圾了,影响环境。”
  她,这样做好经营者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机会面前不可能人人平分。”张雅琴经常这样说。
  2001年,南河两岸的环境整治让张雅琴眼前一亮。“绿化好了,路宽了,沿河开发一条商业街岂不可以聚集人气财气?”在取得建筑商的支持后,金桥率先盖起了2000平米的门面房,每平米卖600元,付给建筑商300元,村里赚了大几十万。如今,漫步在南河南岸商业街上,没有人不佩服张书记当初的远见。
  “村干部要有好脑子,要出金点子,要走好路子,这样才能使集体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张雅琴精明能干、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就连500万伏高压线底下,不宜盖房子、种庄稼的“鸡肋地”,也硬是被她抠出了几座“金山”。
  靠工业园区的建物流园。占地40亩的金桥物流园,已入住30多家企业,实现全国省辖市物流配送全覆盖,仓储、住宿、停车一条龙,每年给村里增加收入150多万元。靠居民区的,建小公园;靠新桥集镇的,建生态园。在金桥“青松园”,记者了解到,园里300多棵铁杉每棵售价大几千元,等于满枝长的都是金条!
  村里还有一栋投资4500余万元的“金桥大厦”,许多村民已购房入住。9号楼1单元一楼,74岁的陆带娣坐在家门口边晒太阳,边乐呵呵地逗弄刚满一周岁的曾孙女。老伴张耀龙在旁插起了话,“村里超过1/3的家庭有经济实体,90%的家庭住上了别墅。”
  2004年,木桥村、闸桥村、八字桥村合并,取名为金桥村。提起合并,原闸桥12组组长陈步军感慨万千:在他们组原先的坟地、茅草地上,张雅琴引来武进老板投资,使废地成了宝地,年年有几千元的分红。2007年底,全组50多户村民自掏腰包请村干部吃年夜饭,大家都来敬张雅琴的酒。“这是喜酒,我得喝。”她当夜醉倒在桌上。
  张雅琴的故事,在这个冬日让人们温暖而感动。她筑起的精神高地,将激励人们继续前行!本报记者 王书明 聂伟 董超标
发表于 2011-1-6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好人啊……
发表于 2011-1-7 07: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好人太少了。期盼更多这样的好领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4-23 00:58 , Processed in 0.0621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