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9|回复: 26

((已合并到另一个,请删除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5 1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木材 于 2011-5-8 05:56 编辑

谈谈文学——回应一下萧若秋 已合并到另一处。。
     
发表于 2011-5-5 1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那你这篇是有文学性还是没有,反正我没有看下来,太长!
     
发表于 2011-5-5 1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最近我一直在研究一些报刊杂志的上墙文章特色,我觉得写的真没有我们这边有的人好,可是我不晓得为什么,估计那些作品就具有那些被刊登的特色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那你这篇是有文学性还是没有,反正我没有看下来,太长!
云飘林中 发表于 2011-5-5 12:00



    没有啦,我这只能叫胡扯扯啦!
发表于 2011-5-5 12: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跑上来顶一下木材。
这篇文章写得很真诚。对文字的真诚,对文学的真诚。
木材的这个题目,的确太大了。把几千年的东西,扛在了笔端。此外,我觉得:1、文字不等于文学;2、文人,不等于搞文学的人。对应“文人相轻”这个词,相轻者,十之八九不是写文学作品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目的和私利。
此外,应对木材的真诚,把陈忠实的一段话贴在后面。

    文学是让人着魔的魔鬼

  许戈辉:您认为作家这个职业是不是一个充满了痛苦的职业呢?一直渴望着达到一个高度,一旦达到了又想去超越它。快乐感由何而来呢?
  陈忠实:又快乐又痛苦。如果发生了独特的且有深度的体验,写作过程也比较顺利和满意的时候,那就是最大的快乐,那种愉悦是什么都无可比拟的。也有写不下去很难受的时候。人物的命运引发作者自己的命运,心里的痛苦是因为作家已经完全跟人物的情感融合在一块了。
  许戈辉:一个作者是有权利、有能力来主宰人物的命运的,这时您的内心会犹豫吗?
  陈忠实: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归期。当这个人物遭遇到重大挫折,被伤害到极点的时候,作为作家,我必须准确地把他的精神心理表述出来。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文化心理结构。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人,文化心理结构就显示着差别。面对生死、面对顺畅、面对灾难,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作为一个作家,我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个人物的精神历程和心理历程。因为只有准确才有合理性而言,如果连准确都做不到,那就谈不上合理性。读者感觉到这个人物的不合理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阅读的排斥感,就会觉得不真实。只有达到合理性,读者才能跟作品人物融为一体,才能被感动。
  许戈辉:早年间对于写作到底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能不能挣钱,您太太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吧?
  陈忠实:她跟我结婚的时候是文革期间,那时候中国已经没有任何报纸和文学杂志了。报纸和文学杂志的恢复,是在70年代初开始的。我给《西安晚报》的副刊写一点散文,算是恢复了写作。当时我朋友跟我老婆说,你们的困难就要结束了,要恢复稿费了。我老婆不信,他把自己的一张十几块钱的稿费单给我老婆看。十几块钱在当时算是“巨款”了,我老婆看了才相信,说老陈什么时候能拿这个稿费啊。
  许戈辉:您曾经说过,文学依然神圣。但同时您也说,文学是个魔鬼。搞文学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让您脱贫,但是您还那么钟爱它。我就能理解为什么您说文学是魔鬼了,让您着了魔了是吗?
  陈忠实:这是两个不同的对象。90年代初《白鹿原》刚出来不久,那时候是文学热潮以来最低落的时期。商潮一兴起,很多作家都下海去了。作家都对文字有着一根敏感的神经,这是与生俱来的。这根神经如果不枯萎,他对文字永远都是敏感的。一旦这根神经在你的生理上不枯萎的话,你就会被魔鬼缠身,一辈子都摆脱不开文学这个爱好。所谓魔鬼,是就此而言。
发表于 2011-5-5 14: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那我们就在帖子下面细谈
发表于 2011-5-5 14: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读可不读,既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不值得作为偶像来崇拜,更不是罪人或民众或政治势力的敌人。之所以有时竟跟着作品受难,只因为是他人的需要。当权势者需要制造几个敌人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的时候,作家便成为一种牺牲品。而更其不幸的是,弄晕了的作家竟也以为当祭品是一种光荣。其实,作家同读者的关系无非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或若干人彼此不必见面,不必交往,只通过作品,精神上的一种交流。作者本不对读者负有多少责任,读者也不必对作者有所苛求,读与不读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发表于 2011-5-5 14: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种恢复了本性的文学不妨可以称之为冷的文学,以区别于那种文以载道,抨击时政,干预社会乃至于抒怀言志的文学。这种冷的文学自然不会有什么新闻价值,引不起公众的注意。它所以存在仅仅是人类在追求物欲满足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
发表于 2011-5-5 14: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为自己赢得表述自由的时候,才倾心于语言.有时甚至游戏语言,可这并不是我们写作的终极目的。而语言的游戏对作家往往是一个陷阱,如果这游戏背后不能传达通常难以表达的意味,即使玩得再聪明、再漂亮,也徒然只是某种空洞的语言形式。
发表于 2011-5-5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以上都是坛里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我就着老木的帖子好好学习下
无论是主贴还是跟帖
都别有风味的
     
发表于 2011-5-5 19: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心雨飞扬 于 2011-5-5 19:36 编辑

看了木材老师的文字,感触颇多。“文学就是人学,关于人的学问.”。我觉得文学是一种艺术,一种美的艺术作品,应该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倡导真善美的东西,才是文学的要旨。一个心胸狭隘或心术不正而以文学为幌子的人,断难写出富有深意的作品来。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我觉得这句话同样也适用在文学上:先做人再为文。

  “如果不能以码字为职业,以教育育人,那还是学习谋生与挣钱才是最主要的,所谓的文学仅作为戏戏的调剂作用罢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以文字为职业的,我称之为“文字的边缘客”。我们只是兴趣的爱好罢了,仅仅沾了一点文字的灵气,确实只能作为调节剂。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么就不会在乎那些所谓的名与利,就会静下来抱着谦恭的态度去读别人的文字,去写自己的文字,自娱也好,自乐也罢,关键是保留了一份恬淡的心境。

  “一个人的认知可能是一个点,当他知道得太多的时候,这个点的周长就会越长,而接触外界的东西就会越多,他就会越来越感到自己是无知的。”其实者这是我目前的深刻体会,以前学的东西太少,却还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喜欢写诗填词,却不懂平仄与韵律的规律,居然还敢发上去,现在想来真的是贻笑大方,现在知道了诗词的一些知识,却再也不敢去碰了,觉得自己太无知可笑了。看了很多关于文学的书籍才知道以前是多么的贫乏与可笑。

“文学并没有沦落,沦落的仅是人”确实如此。文学已经变味了,变得市侩与铜臭,功利与御用,那是文人的可悲,也是文学的可悲。

  前段时间看了曹丕的《典论.论文》,却也胡乱的写了点关于倡文人相敬的文字,然而怕遭炮轰,所以始终也没有发出去。

私下认为,原创就应该有这样和谐的探讨与交流,畅所欲言。但往往是你诚心善意的指出某篇文字的不足与看法,遭来的却是漫天的口水之祸,还有诸如“这人太狂”“你就写得那么好?”等等甚至是人身的攻击与谩骂。(当然早我们的原创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但相当大一部分跟帖充满了廉价的赞美与违心的恭维之词。这样似乎有悖原创的宗旨,不利于提高大家的水平,也影响了原创版块甚至是新闻网在人们心中的质量。情不自禁的又啰嗦了这么多,但愿不会遭来漫天的口水之灾。

【郑重声明】以上文字仅仅是我个人对于木材老师文字的一点感想,绝对没有含沙射影或喻示某人,所以请大家体谅。
     
发表于 2011-5-5 2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好呀,大师辨论,偶几静听!{:1_479:}
发表于 2011-5-5 23: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文学——写文字的人表达自己思想的学术。首先是思想,然后是学术,即为学术,就有自己的规则。
发表于 2011-5-6 0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拜读高论!受益匪浅!这个话题虽太过宽泛,但值得探讨。古代称咏物言志,为文也是要传递一个思想,一份心智。文学在特定时期是投枪,是利剑,一支笔可大杀八方,痛快淋漓,也可示世人以正路,不啻暮鼓晨钟!当世之道,浮夸之风盛行,飘尘汗颜,以前写文,也常有作秀的嫌疑,如此,只能在深渊里面唱我自己的孤独。其实走出小我,以真情实感传递美,传承爱,以文字养心,能够净化心灵者,乃为有道之文。
发表于 2011-5-6 0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萧若秋 于 2011-5-6 00:41 编辑

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磋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惜厌。其流弊所至,遂令国中生出许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实非之诗文。今试举一例以证之。   “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幺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   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套语耳。“翡翠线”、“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幺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   吾所谓务去滥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滥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铸词状物者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发表于 2011-5-6 0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文学也只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弄成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团的代言,尽管可以动用传播手段,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可这样的文学也就丧失本性,不成其为文学,而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
     
发表于 2011-5-6 03: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泡壶好茶,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11-5-6 1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等木材开讲
     
发表于 2011-5-6 18: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再读,再顶。
发表于 2011-5-7 0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六朝之文亦有绝妙之作,然其时骈俪之体大盛,文以工巧雕琢见长,文法逐衰,唐朝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其功在于恢复散文,讲究文法,是一大革命。宋人喜谈哲理,唐代古文体也就不适其用,兴起语录体,语录体以俚语说理记事,此又一大革命也。到元人小说,词曲,剧本,都是一流文学,皆以俚语为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9-29 17:17 , Processed in 0.1280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