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9-17 06: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北伐期间,林立山在上海望志路(今兴路业)以江苏省教育协会的名义进行地下活动,日夜奔忙。经常参会的有金侣琴、姜伯翰、郑品仁等。金侣琴是国内最早翻译列宁著作的学者,姜伯翰是中国当时的教育权威。北伐胜利,教育协会归并于黄炎培领导的江苏省教育会。1927年后,林立山先后担任过江苏省农矿厅、实业厅、教育厅、民政厅等科长、秘书,及宿迁、盐城、如皋等县县长。他立身行事刚正不阿,禀性严厉,独善其身,不与鼠辈同流合污。在盐城时,国民党县党部包揽讼事,县长主管司法常受到干预,他一概予以坚决抵制,从不退让,以至县府遭暴徒围困,个人行动失去自由。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点燃全面侵华战火,中国人民奋起抗战,一场反侵略民族革命战争在中国大地爆发。爱国救亡,匹夫有责,林立山被丹阳各界人士推举为丹阳抗日后援会副主任,发动群众,捐输财物,慰劳地方伤员,支援前线战士,召集大会,宣传抗日,激励民气,抵制日货,随处看得见他忙碌的身影,听得见他激昂的声音。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临近丹阳时,他仍终于职守,坚持在岗位。城外依稀传来零星的枪声,危急迫近县城,他才携家小乘着一条小船从京杭大运河丹阳码头匆匆出发,经扬州沿运河北上,至徐州改乘火车转郑州,历经艰难困苦抵达武汉。沿途难民成群,饿孚遍地,一向以国事民生为重任的林立山禁不住老泪纵横,扼腕长叹。不久,武汉吃紧,他又经长沙西上贵阳,被贵州农工学院(后改称国立贵州大学)聘请做文史教授。后应南社老友茅祖权之邀前往陪都重庆,任行政法院评事,转而改任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专门委员。在重庆,他陆师学堂同学章士钊曾赠诗给他,“同学少年万点尘,多君未是党怀英”,称赞他脱离沦陷区后,进入后方的正确选择。1945年,林立山加入了由柳亚子、谭平山等发起组织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当时还处在底下状态。
抗战胜利后,因交通困难,林立山推迟至1946年6月才乘木船东下。此前在官场一待多年,他目睹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腐败,某些达官显贵大发劫难财,极感愤慨,便以年事已高为借口从此不再担任国民党政府的官职,息影家园,以阅读写作排遣岁月,只和老朋友柳亚子、黄炎培、冷御秋、章士钊、邵力子等民主人士保持通信联系。回到丹阳,他曾与友人合创天健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由于人望很高,依然被邀任为丹阳县参议员,不久辞职。在任期间,他秉公直言,提出许多兴利除弊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应中国共产党之邀到达北京的柳亚子满怀激情投身建国大业,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曾专函邀请林立山北上共事,因为邮递耽搁,未能成行。不久,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有人向政府举报林立山家大业大,曾收过地租。1951年1月15日,年逾七旬的林立山被错误地当作恶霸地主,关押在丹阳陵口看守所中,家产全部被没收。经此意外的沉重打击,林立山忧愤交加,落魄抑郁,并以绝食抗争,一周后病殁于陵口看守所。那一夜,寒风咆哮,枯叶纷飞,一向宁静的大运河浊浪拍岸,涛声凄厉。中国近代史上如此铮铮铁骨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雅士,丹阳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一生追随革命真谛,竟如此含冤离去,天悲地悯,风飘雨摇。
林立山生有三子,夫人管氏乃当时丹阳抗日武装领导人管文蔚的妹妹。长子林德培,后成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受文革冲击压力过大患精神病。次子林德铭,早年在日本留学,后定居台湾。1989年林德铭随台胞访问团回访过丹阳,现其子女在上海经商。第三个儿子系林立山与二房顾月仙所生,顾月仙家住实验小学附近的顾家大院,祖上也是丹阳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因顾家没有儿子,家道中落。顾月仙上过私塾,也是断文识字之人,只因家境贫困,常做些女红送到林府,维持家庭生计,一来二去与林府上下熟识。她极钦佩林立山的学识为人,当林立山在如皋做县长时,俩人在当地购房同居并育有一子林德皋,按德字辈起名“德皋”别有用意,为的是纪念他们在如皋的这段缠绵情缘。当他们带着幼儿回丹阳时,管氏不让顾月仙进林家大门。无奈,林立山只好在外单独为顾月仙母子租了一间房屋,隔三差五过去看看,接济些财物。管氏仍不罢休,追逐上门吵闹,林立山烦恼不已。解放之际,新政府奉行一夫一妻制,林立山登报声明与顾月仙离婚。从此,顾月仙孤儿寡母独立清贫度日,空余一片凄凉。林德皋在县中读书时,林立山多次去学校探望,在屈辱的阴影中成长起来的他却拒绝与父亲相见。毕业后他直接参军去了朝鲜战场,战争结束凯旋归来时,老父亲已经在冤屈中乘鹤西去。林德皋之女林洁现为丹阳正则画院院长助理,市政协委员,她笔下的牡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 国色天香,独步江南,不愧为名门之后。2002年,林洁曾与林德培夫人卢毓珍取得联系,见到了在上海发展的林德铭女儿,巧合的是她的名字也叫林婕,丈夫竟然是插队丹阳的浙江宁波的下放知青,原彰绒丝织厂的创办人。
林立山有个车夫兼通讯联络员,名夏锦芳,十几岁时就跟着主人走南闯北,出生入死,忠心耿耿,颇具传奇色彩。解放后受林立山案件影响,认为他海外关系复杂,被关押了几十年。落实政策平反时已经七十多岁,孤身一人,在西门大街租了亲戚的一间旧房安身。他时常收到来自台湾、香港以及黄埔军校同学会等落款的书信,令周围邻居惊异羡慕,他依然平静地生活着。谁也不会将硝烟弥漫的战场、显贵集聚的官场与眼前这个胡须杂乱衣着朴素的糟粕老人联系在一起。一次,他在西门大街偶遇正上小学的林德皋之女林洁,昏花的目光顿放异彩,他拉着林洁的手絮叨着:“你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才华,有本事,长得和你神似,就是脾气性格急噪。……”
“文革”后,党中央清理历史上遗留下的冤假错案,落实平反政策。林立山的长子德培,次子德铭提出申诉,经过丹阳县人民政府法院的认真调查核实,终于把这件沉冤三十余年的错案彻底纠正。1986年12月24日,丹阳县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上郑重宣告:“林立山的一生思想进步爱国,是较有名望的激进民主人士,在职期间未有罪行。”据此,撤消1951年9月10原判,发还被没收的房屋财产。
[ 本帖最后由 静子 于 2008-9-17 16:5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