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江苏共67处文物入选大运河(江苏段)核心遗产点名录
丹阳开泰桥唯一上榜 纳入后续申遗名单
此次大运河申遗名录,镇江4处上榜,分别是西津渡古街、虎踞桥、镇江运河故道以及丹阳开泰桥,其中“西津渡古街、虎踞桥、江河交汇处、新河一条街”四处已经在2009年年底由省文物局转发了国家文物局文件,作为与大运河有关的文化遗产,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津渡古街、镇江运河故道被列为“立即申遗”名录,而虎踞桥和丹阳开泰桥列入“后续申遗”名录。
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街中有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多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了自唐朝以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成片的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渡历史街区。西津渡有世界上创建最早的江上救助组织遗址——“救生会”、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租界西洋建筑群——“英国领事馆”、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过街喇嘛塔——“昭关石塔”,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也正因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丹阳市已有三处物质文化遗产在2009年底被镇江市列为第七批“国保”推荐项目。这三处文化遗产分别是:练湖闸、大运河义渡碑和开泰桥。其中尤以开泰桥最为重要。
丹阳开泰桥又名南薰桥,俗名大南门桥,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建,是丹阳古运河上(后改道为内城河)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石拱桥。练湖闸是民国时期江苏省的重点水利工程,建于民国25年(1936年),共有5孔,在建闸的同时,修围堤16公里,受益田亩达5万顷;大运河义渡碑位于陵口镇上栅口村,刻于清康熙年间,是运河渡口文化的重要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