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能否让学生批改?
徐留军
学期结束,静心梳理教学得失,大家不得不承认,拿着一支红笔如判官一般在孩子交来的作业上打红钩或叉叉,一沓又一沓,日复一日,确实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而这种耗费究竟收获了多大的教育效能,这是此前大家都没有研究过,甚至没有考虑过的一个问题。
现实的教学经验和来自外在的教育信息却又让我们不得不对这种做了好久的事情生发一次又一次的怀疑和追问,就像我们一方面痛斥死记硬背的私塾式教学方式的落后,一方面用现代所谓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又无以培养出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这样的文化大师。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究竟先进在哪儿?我们现在的教学行为究竟还有多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而行为、方式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与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相悖的教育观念?众所周知,作文是所有作业批改当中的一块硬骨头,都觉得特别难啃。可就是这块硬骨头,大家公认的当代实践教育家魏书生在他的教学进程中却从来没有啃过。再难啃也让学生啃,从写到批,让学生从头啃到尾,而且设计出各种办法,让学生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得有滋有味,啃得不肯放手。有个老师,50多岁,整天笑眯眯的,带什么班,什么班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更神的是,他们班的学生学业异常 得轻松,学生对他这个老师也是异常得亲近。而与这位老师同坐办公室的同事发现,办公室里最清闲的也是他。后来大家发现,有些作业这位老师都是让学生代劳批阅的,且批阅得比老师认真许多……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所有的作业怎样批改更有效?是否均需精批精改?是否能够让学生介入?是否能够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以直面学生,研究教育教学,提高专业素质?一位教数学的老师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位老师教两个班的数学,学生数将达到百名之众,而每天至少有一套家庭作业和一套课堂作业,如果用每分钟批改一本作业计算,200本作业就得耗费教师3个多小时,如果还有百分之十的作业需要面批,那么,一天下来,仅批改作业一项,教师总共得花去足足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而普通教师一周的课时都达到15节左右,每天就得摊到3节。仅上课和批改这两项工作就花去了教师在校的大部分时间,而一线教师都明白,教师的工作绝不仅仅止于这些,这样算来,教师何时去深入备课?何时去研究学生?何时去进行教育反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 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会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诚哉斯言,学生如此,教师亦然。
在此,有校长认为作为领导首先得解放思想,从作业的批改改革开始解放教师。此言一出,众人几乎全都拍手称快。我明白,大家的赞同绝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少批几本作业本,而是老师们觉得,作为校长,能够视线下移,真正关注、思考、研究一线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从教师的角度当校长,是管理思想的一大发展。
对作业批改的改革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且言辞激烈,他们认为,批改作业是教师理所当然的工作内容,不能松动,否则一些教师定然会因此得寸进尺,在“教学六认真”的其他工作上出现懈怠、应付。其实,这样的反对意见不是空穴来风,也并不仅仅是个别人的意见,看看周围,很多管理教育教学的领导都有这样的思想。这个减掉,那个砍去,难道整天让老师闲着不成?我在想,如果一个老师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时候是没有精力去闻),一心只教教科书,他真的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全、个性张扬的未来公民吗?对于上面的反对意见,一位专业人士认为,我们得相信绝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能因为百分之十教师的不作为而让其他百分之九十的教师都跟着绑在一起受罪。这又是一个 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作为领导,相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作为教师,相信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力,这就好像相信大部分人是向善的一样,应当成为领导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然而,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领导对教师的不信任,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还大量存在。
其实讨论更多的还是纸上谈兵,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不妨做一个比照实验,一个班少布置作业或者对作业进行个性处理,而另一个班则按照现行的套路布置、批改作业。最后进行比照评价。这样更能看出作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究竟有多大的效能。当然,在讨论中,这个设想因为被认为过于偏激立即被否决了。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毕竟这样“偏激的想法”也允许作为一种声音走上台面。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虽然关于作业批改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由于行政干预,作业问题以及由作业衍生的许多大家司空见惯的教育教学的深层次问题正不断地进入大家的视线,由此可能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是每个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希望看到的。我们也希望,由此引发的理性思考、理念更新、行为的变革乃至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能够给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能够给一线教师带来更多的惊喜。 (徐留军) |
|